关于大丰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703 更新时间:2012/4/1 11:13:03

——2012年3月22日在大丰市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大丰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丰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和指导下,全市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幸福大丰”这一发展主题,紧扣全年财政目标任务,积极培植壮大财源,大力组织财政收入,科学统筹安排财政支出,强化财政监督,圆满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财政工作目标。

(一)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市2011年财政总收入预算为602800万元,财政一般收入预算为258000万元。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批准,全市财政总收入预算调整为757800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155000万元;一般预算收入调整为300000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42000万元。2011年市人代会通过的一般支出预算为293939万元。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增加一般支出预算17340万元,加上省追加的专项补助和上年结转,2011年财政一般支出预算为463548万元。2011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85906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3.36%,增长37.6%,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066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22%,增长45.47%。2011年,全市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14375万元,增长32.9%。通过积极向上争取转移支付和调入资金,全市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二)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市本级2011年财政总收入预算为435600万元,财政一般收入预算为165120万元,经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批准,市本级2011年财政总收入预算调整为562377万元,财政一般收入预算调整为190800万元。2011年市本级人代会通过的一般支出预算为271227万元,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增加一般预算支出17340万元,加上省追加的专项补助和上年结转,市本级全年财政一般支出预算调整为413216万元。2011年,市本级完成财政总收入67937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20.8%,增长37.81%;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398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67%,增长46.87%。2011年,市本级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64425万元,增长30%。

2011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取得较好成绩,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促发展、惠民生等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保增长,财政收入实现新跨越。2011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政策性减收增支因素仍然存在的背景下,全市上下加强征管,圆满完成了财政收入任务。2011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07亿元,比上年增收9.4亿元,增长45.5%,高出全省26.2%的平均水平19.3个百分点,两年翻了一番。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量在全省排19位,较上年前移3位,已超过苏南、苏中的13个县(市)。税收质量比为75.2%,在全省排28位,较上年前移4位,在盐城各县(市)中位居第一位。五年来,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连跨5亿、10亿、20亿、30亿元四个台阶,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连续七年保持30%以上增幅,人均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苏北第一。

2、促发展,财政对经济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大力度扶持企业发展。2011年安排企业调结构促发展资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企业上市扶持资金、担保资金、现代产业引导资金等10500万元,积极扶持企业发展,增强企业活力。帮助企业申报各类扶持项目126个,向上争取资金1.4亿元。二是围绕“双核一带”,打造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抢抓沿海发展机遇,加大激励力度,在税收分成、资金投入等方面,落实最优惠的政策扶持三区十园发展。2011年调度财政资金333108万元支持三区发展,三区共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4185万元,占全市总量的47.96%,三区十园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集聚功能逐年递增。三是大力度下移财力支持镇级经济发展。调整镇级财政体制,核定镇级财政支出基数,提高镇级财力分成比例。体制调整后,2011年镇级财力达3.18亿元,镇均2600万元,市财政补贴镇级财政6200万元,充分调动了各镇发展经济、培植税源、组织收入的积极性。

3、重民生,惠民政策得到落实。一是进一步支持科教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加大对教育现代化创建和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全面提升教育安全保卫级别,大力支持校安工程建设,加强校园保卫力量,提高财政供给生均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标准,全年教育支出65812万元,增长62.01%。二是进一步满足社会保障、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积极筹措资金,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行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优抚对象抚恤标准,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2011年社会保障、卫生事业和住房保障支出62226万元,增长78.91%。三是进一步服务“三农”工作。加大对水利和农村路桥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农村路桥完善工程、王港河上游河道治理工程和“3+1”工程等一批民生工程相继实施,对城乡面貌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农林水事务支出73426万元,增长28.21%。全面兑现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2.45亿元涉农补贴资金全部通过“一折通”发放到农户手中。

4、求创新,财政管理改革纵深推进。按照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监督、绩效评价“四位一体”的要求,立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科学化、精细化,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深化非税收入管理改革,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狠抓部门预算管理,压缩行政性支出,重点保障民生和经济发展支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实现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有效融合,全年集中支付总量超过17.8亿元。进一步完善“镇财市管”改革,完善镇级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加大财力下移力度,支持镇财政稳定运行。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强化地方政府债务清查和融资贷款管理,规避财政风险。深入推进财政内控制度建设,整合优化审批流程,实施日常监督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和税收政策调整,影响财政增收;刚性支出增加较多,财政平衡难度加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尚待进一步提高。对于以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2年,是我市进一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之年,也是落实市委、市政府“领跑苏北、赶超苏中、跻身苏南、融入上海”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2012年财政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2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以及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体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增长、创新、实力”的工作主题,坚持“能快则快,跨越发展”,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全力支持服务发展,努力实现财政收入又好又快增长;科学配置财力资源,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落实民生政策,统筹城乡发展;深化财政改革,推进管理创新,努力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全市2012年财政收支预算按照积极稳妥、突出重点的原则安排,并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一)全市财政预算草案

201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预算为870000万元,财政一般收入预算为390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0%。全市财政总支出预算为748752万元,财政一般支出预算为431668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长46.9%。按现行财政体制测算,收支相抵后,有6600万元的财力缺口需要通过调入资金来弥补。

(二)市本级财政预算草案

2012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预算为614202万元,财政一般收入预算为2438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7%。市本级财政总支出预算为700749.66万元,财政一般支出预算为383665.18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112438.18万元,增长40.29%。一般支出预算主要项目: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0958万元,教育支出74137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3076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783万元,医疗卫生支出23656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36156万元。按现行财政体制测算,收支相抵后,需要调入资金6600万元,实现市本级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三、确保完成2012年财政预算任务的主要工作措施

1、坚持生财有道,夯实财源基础。一是用活政府资金促升级引导发展。2012年多渠道安排专项资金2亿元,用于支持经济发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升级,培植税源大户,加快在建产业项目的建设速度,鼓励其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二是用足产业政策促转型助推发展。牢牢把握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机遇,把研究政策、争取政策、运用政策、落实政策作为今年财税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专项资金,最大限度地使我市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领域得到国家、省、市更多的支持。三是加强金融创新扩大信贷支持发展。2012年市财政将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担保公司注册资本达1亿元,保证担保公司担保总额翻一番。加强财税政策与金融政策的配合,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带动银行更多的信贷投放。全市安排创投资金3000万元,引进创投基金(公司),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满足跨越发展需要。

2、坚持聚财有方,确保财政增收。齐心协力抓增收。加强与国税、地税部门的沟通对接,健全财税信息共享机制,形成财税部门征收合力。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科学判断税收增长形势,切实加强税源分析和重点税源监控,及时掌握重点税源变动情况,密切关注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强化财税收入横向与纵向分析比较,努力挖掘增收潜力。加大征管力度,严格执行减免税政策,突出加强专项资金和基金的预算管理,进一步推进非税收入征缴管理方式科学化、效率化改革。对收入组织情况按月检查,对照序时进度进行督查考核,年终对完成财政收入目标任务的给予奖励,按税收的贡献大小对规模企业进行分档奖励,以严格的考核奖惩措施,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

3、坚持理财有力,优化支出结构。坚持以人为本,将新增财力更多的投向民生领域,让老百姓享有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退休人员养老金增长机制,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全力支持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完善公共医疗制度,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快建立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支持农村“3+1”和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大力支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种涉农补贴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4、坚持改革创新,提高管理绩效。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审批程序控制,提升会计集中核算水平。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除政策性增支和市委、市政府确定必须增加的经费外,不追加预算。健全财政资金运行内控制度,构建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审计的财政监督检查体系,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性和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严肃财政执法监督纪律,加大违规违纪行为查处力度,进一步完善执法责任制,提高财政执法监督的公众参与度。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完善考核奖惩办法,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加强投融资平台监管,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和融资偿债机制,努力防范投融资风险。

各位代表,2012年财政工作十分繁重,我们将按照本次会议的要求,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全年财政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建设实力大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