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上午,大丰剧院内,花团锦簇,灯火辉煌,260多名人大代表齐聚一堂,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市十三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隆重开幕。
本次大会的执行主席是:倪峰、陈平、韦新、殷勇、陈相凤、江志坚、丁瑞云、倪巍山、陈同远、夏继永、王周斌、倪向荣、吴家祥、石根美、陶培华、夏寅、蒋德爱、施建飞、董干、曹震、陈桂官、邓既明、钱江、朱达铭。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倪峰主持会议。8:30,倪峰宣布市十三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开幕。倪峰说,市十三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六次全体会议精神,努力建设幸福大丰,实现新的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本次大会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六次全体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动员和团结全市广大人民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开启“十二五”科学发展新征程,为“苏北争第一、融入大上海,努力建设幸福大丰”而努力奋斗。
市长陈平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四大部分:一、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的回顾;二、“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总体思路;三、2011年的工作安排;四、关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陈平在回顾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时说,过去的五年,是大丰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苏北争第一、融入大上海,奋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积极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重大考验,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期间,预计GDP年均增长14.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4%和1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648.9亿元。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五”期末的26.6∶41.9∶31.5调整为17.8∶47∶35.2,其中二、三次产业占比上升了8.8个百分点。
陈平说,未来五年是大丰实现跨越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幸福大丰的黄金机遇期。
制定切实可行、鼓舞人心的“十二五”规划,对于组织和动员全市广大干群奋发努力,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共大丰市委关于制定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全市“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总体思路等进行了明确和部署。
陈平说,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2011年工作,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启建设幸福大丰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着重要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主攻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产业升级;突出“两海”齐抓,全力推进沿海开发;围绕“双核一带”,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放大载体优势,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农民增收,加快镇域经济崛起;注重改善民生,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陈平指出,建设幸福大丰,对政府工作提出新要求、新希望。我们将牢固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执政为民,坚持务实创新,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勤政廉政,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陈平在《报告》的最后说:回顾“十一五”,我们豪情满怀;展望“十二五”,我们信心百倍。蓝图已经绘就,机遇催人奋进,使命就是责任。让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大干苦干,为“苏北争第一、融入大上海,努力建设幸福大丰”而不懈奋斗。
大会以书面形式向代表们作了《关于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关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和《关于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议案及建议、批评、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不是市人大代表的市领导,市四套班子离退休老同志,市直部门及垂直单位党政负责人,驻丰场厂、部队及办事机构主要负责人,在丰部分省、盐城市人大代表,出席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全体委员等共400多人列席了大会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