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举行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学习专题讲座,就加强学习的几个问题谈些意见,同大家交流。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重视和加强学习?
这是一个老话题,但无论何时提起、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而且是常讲常新、常学常新。中国共产党是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视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推动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首先一条就是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学习是时代所需,是任务所迫;党中央提出的学习要求,不仅是对中共党员,也是对所有党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要求;党中央在这方面已经作出榜样,我们也要做学习的模范;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向党中央看齐,就要把加强学习贯穿始终,努力建设学习型人大常委会。
对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来说,加强学习、增强本领,是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是依法履行职责、做好人大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一项基本功。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这些都对人大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加强学习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我们要承担好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履行好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职责,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兴学习之风”的要求,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以求知若渴的欲望、刻苦钻研的精神、永不懈怠的态度投入到新的学习中,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筑牢思想基础、提高能力水平。
第二个问题,学什么?
首先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权威和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全面落实。
二是要带头学习宣传宪法和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承担着保证和监督宪法实施的重要职责,必须带头学习宪法、宣传宪法。要把学习宪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自觉作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表率。要组织好国家宪法日等活动,推动落实普法责任,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同时,要认真学习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特别是与人大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
三是要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人大工作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单凭固有的知识结构和过去的工作经验是不够的。我们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主动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在博学广识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提高学习的针对性,重点学习掌握那些与做好人大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密切相关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此外,还要多学习了解一些哲学、历史、文学以及科学技术、信息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学习感悟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把握新鲜事物,以学益智、以学修身,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生活情趣。
第三个问题,怎么学?
一是要坚持学习的正确方向。没有正确方向,学习就容易陷入盲目状态。我们在学习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要通过学习提高把握政治大局和政治方向的能力水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确保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谋划和推进人大工作。要通过学习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注意辨别和抵御“自由主义”“宪政民主”“普世价值”等形形色色西方学说和错误思潮的干扰,不断增强战略定力。
二是要坚持学习与思考统一。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思考、加深认知的过程。要带着问题学习,养成边学习边思考的习惯,在广泛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对立法、监督、调研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联系实际、开动脑筋,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形成更多加强和改进工作的真知灼见。
三是要坚持学用结合。“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我们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立足人大工作定位和特点,把学习的着眼点聚集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上,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要把加强调查研究摆在突出位置,作为学用结合的重要抓手,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向人民学习、向实践学习,汲取人民智慧,反映人民意愿,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