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607 更新时间:2011/8/12 17:34:48

市人民政府:

2011年7月29日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汇报。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肯定了市人民政府在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中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良好成绩,同时就如何做好今后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关于工业经济工作

(一)要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的建设力度。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招引重大项目及战略性新产业力度。围绕新特产业招商引资,开展产业专题招商活动,着力招引一批战略性新产业项目的领军企业和关配套企业,力求在招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有较大突破二是要突出主攻重特大项目,对在手、在谈、跟踪的重特大项目,要抓紧推进,加强服务协调及时会办,帮助解决问题,力争项目早落户三是要抓好现有企业运行,要千方百计保证现有企业正常运行,力争满负荷运转。对已经竣工的或即将竣工的项目要狠抓投产达产达效,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四是要注重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机械、化工、纺织、建材、食品等传统企业要加大技改投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拓展市场。市政府要出台扶持政策,尤其在资金上要大力扶持,调动企业技改积极性。五是要加强项目载体建设,“三区十园”要进一步完善功能,加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层次,确保发挥应有作用。六是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注重对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税源的扶持和培植

(二)要进一步加大沿海开发的工作力度。一是要抢抓国家、省政策机遇,特别是全省沿海地区发展工作推进会将大丰作为现场观摩点的契机,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大丰沿海开发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为动力,强化与省、市的对接,努力争取更多项目建设资金。二是要加快港口码头特别是专业码头的建设速度,以满足企业货物进出的需求。同时,还要加快集疏运体系建设,以确保今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倍增目标三是要加快临港产业发展,做强产业提升实力,围绕新能源、海洋生物木材加工、石化新材料等产业,努力建设特色产业园四是做美港城优化环境,要进一步优化港城规划,推进港城西延东进北扩,加快地标工程的建设和环境建设,以强大的磁场效应,集聚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五是要全面接轨上海提升沿海,加快光明工业区建设,全面深化沪丰合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努力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要进一步加大“三服务”活动的推进力度。要加大对规模企业的服务力度,深入企业开展帮扶活动,对各项激励政策要认真抓好落实,积极帮助协调生产要素,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审批、土地供给、资金、电力、劳动用工等问题,促企业满负荷生产,努力提升规模企业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要强化领导,明确职责,进一步加大对经济工作的组织力度,加强督促和考核,以效能革命为抓手,深入开展“机关效能革命提升年”活动,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改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切实优化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

(四)要进一步加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力度。要围绕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以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以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为抓手,突破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培育新型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协调发展,努力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要全力推进集聚区建设,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快大丰港现代物流中心、专业市场集聚区、仓储物流中心等项目的建设速度。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全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完善旅游配套功能,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对我市经济有支撑力和带动力的产业。

(五)要进一步加大镇“两化”工作的建设力度。要进一步做好园区的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建好园区服务中心,优化园区公共服务。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产业链来抓项目,以产业集群引领项目,加快项目入园进度。政府相关部门要强化服务,积极主动地帮助解决镇“两化”建设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支持城乡统筹发展,深化小康建设进程。

二、关于农业、农村工作方面

(一)多措并举确保农民增收目标实现要抓住市场趋好的有利时机,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继续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一户一棚”工程建设,强化辐射带动功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等高效农业,引导发展短平快的秋延蔬菜,鼓励农民增养家禽、生猪补栏,切实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要针对当前企业用工短缺的特点,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强技能培训,切实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要抓住当前投资创业的有利时机,鼓励村干部带头创业、农民自主创业,切实增加农民投资经营性收入。要采取帮扶措施,千方百计提高纯农户的收入。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惠农政策,积极探索以项目、产业引导土地流转的新路子,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及早做好防台防汛抗灾工作,制定预案、狠抓各项抗灾自救措施落实,提高科学抗灾防灾能力,确保秋超秋增。

(二)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加大投入。加快王港闸下移、小农水重点县(市)、王港河下游段拓浚等项目的立项,全力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扶持,增加财政投入,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二要突出重点。针对目前农村水利建设的薄弱环节,抓死角、促平衡,加快低洼圩区防洪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农田排涝、抗旱能力。要制定农村危桥改造计划,明确年度改造目标,加大建设力度,市财政、水利、交通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做到因村制宜、路桥配套。继续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集中清理闲置土地。三要加强管理。对农村基础设施现状要进行调查,因地制宜制订管护措施,强化责任落实,真正建立和完善管护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扎实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抓好“3+1”工程建设。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了解、参与和支持这一民生工程。要围绕“年内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运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到镇全覆盖,50%以上村建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合格村”的目标,落实各镇、各部门责任,狠抓工程质量,加快建设速度。要整合河道清理、垃圾清送等保洁资源,配齐配全保洁队伍,加强培训和管理,明确管护职责,落实长效管理措施。要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督查考核,确保农村3+1工程健康有序推进。要抓好生态农业建设。大力推广农业新科技、新工艺、新设备,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开展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行动,推动畜禽粪便污染的有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认证体系和准入机制,努力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确保农产品安全。

 

                                大丰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1年8月3日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