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
2009年7月29日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上半年经济工作情况的汇报。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肯定了市人民政府在上半年经济工作特别是招商引资、“两化”建设以及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就如何做好今后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关于工业经济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在追求实效上下功夫。一是要突出主攻重特大项目,对在手、在谈、跟踪的17个重特大项目,要落实领导责任,及时组织会办,帮助解决问题,加强服务协调,促其早落户、早建设。要抓住“扩内需、促发展”机遇,紧密跟踪国家资金安排动向,超前谋划一批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大项目,积极向上争取,力争更多的项目进国家“盘子”。二是要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法,突出领导招商、驻点招商、敲门招商、产业招商,精心组织好各个专题招商活动,既要轰轰烈烈,更要扎扎实实。要努力提高引进和利用外资的工作水平,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努力化解制约外资到帐的各种矛盾,力促外资项目的真正落户。三是要加快临港产业发展,要抢抓国家沿海大开发的政策机遇,注重与省、市部门的对接,围绕风电、木材、石化等产业,努力建设特色产业港。四是要全面推进接轨上海工作,积极策应上海开发“飞地”的决策,切实做好建设对接工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项目建设,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进一步加大项目推进的力度,在投产达效上下功夫。一是要抓好重大项目的推进工作,加强要素协调,搞好跟踪服务。二是要抓好在建项目的建设速度和力度,层层落实服务责任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促其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三是要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全力推进购物中心、超市、批发市场等重点工程的建设,要利用大丰港一类开放口岸的平台,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快建成一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四是要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要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大工业投入,促进结构提升,抢抓国际经济大调整的时机,抓好我市30家企业的对外战略重组工作,加快做大做强步伐。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提高企业资本运作水平。五是要抓好镇“两化”工作,完善总体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镇工业集中区标房招商引资,提高镇工业园区项目入户率,尽快形成一批中小税源,努力壮大镇级财力。积极化解镇级债务,将化解镇村两级债务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加大督查力度,避免社会不稳定等矛盾问题的显现。
(三)进一步加大“三服务”的力度,在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上下功夫。要加大对规模企业的服务力度,通过政策宣传激励、同行比照引导等方式,进一步激发企业“保增长促发展”的内在动力,引导企业平稳过渡,对已经制订的鼓励规模经济发展的各项激励政策要认真抓好落实,同时要针对变化中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研究制订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企业做大规模,引导企业提升质量。要积极帮助协调生产要素,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和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满负荷生产。要深入开展企业帮扶活动,把企业积存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排查清楚,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求突破。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做到服务重心下移、服务环节前置、服务质量提升,努力形成有利于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不断涌入重点企业良好的软环境。对现有的定报企业的技改扩能项目,要强化服务,力争项目早日达产达效;对新建竣工项目,要做好跟踪服务,挖掘潜在的后劲;对改制破产企业,要抓紧重组,以更高的起点尽早投入生产。要加强信息服务,及时发布市场、产品供求信息,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经贸活动,帮助和督促企业积极开拓市场。要建立健全工业经济动态监控网络,做好经济形势分析和预测预警工作,引导企业规避市场风险。要强化领导,明确职责,进一步加大对经济工作的组织力度,坚持督促与查办相结合、考核与评议相结合、重奖与重罚相结合,倡导“表扬跟着项目走,奖金跟着税收走”,建立健全以经济目标促工作力度、以时序促进度;要强化部门职能、简化审批程序、改善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切实优化全市的经济发展软环境。
二、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
1、精心组织,夺取秋熟全面丰收。八、九月份是自然灾害频发季节,要密切把握旱涝风潮等自然灾害发生动态,精心制订预案,积极做好防灾抗灾各项准备,最大限度减轻损失;要认真抓好秋熟作物田间管理,加强病虫草害防治,调整优化畜禽养殖结构,严防生猪产业出现大的波动;加大对农药、化肥、饲料、兽药等农资的生产经营监管力度,杜绝坑农害农事故发生,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为秋熟增产奠定基础。
2、难中求进,着力提高农民收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科技入户工程和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全面提质降本增效。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优化服务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切实有效地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全力抓好温氏养殖、光明奶牛等大项目的建设,及早发挥对大丰农业、农民的带动作用;策应国家沿海开发,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尽快提升大丰农业发展层次。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一方面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市场信息服务,提高就业增收能力;另一方面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积极为农民工创造就业机会;要坚持就业与创业并举,通过示范带动和政策扶持带动农民创业,拓展转移空间。进一步关注农村弱势群体。目前全市尚有8815户贫困农户,解决好他们的生活问题是全市上下共同的责任。要努力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把更多的资源向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倾斜,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3、突出重点,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土地流转要坚持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与之相关的信息、金融、法律等服务体系,加快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要加以规范和引导,建立监管和协调机制,扎实防范风险,促进健康发展,同时要积极拓宽农村融资渠道,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在数量增加的同时注重提升合作规模和层次,力争在规范管理和经营效益上求突破,要通过合作经营和服务使更多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农业服务体系要重点解决人员素质、队伍稳定、服务创新等问题,研究探索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农业服务新模式。镇村债务要切实化解旧债,严格控制新债。本着积极、量力、多渠道的原则兴办各类实事,相关部门的达标创建工作要充分考虑基层费用来源,将债务化解纳入政府的考核体系。
4、克服困难,加大财政支农力度。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府财政增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员经费刚性增长,财政承受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所需大量投入的矛盾越来越大。在此形势下,要继续遵循“两个高于、一个确保”原则,努力加大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落实好中央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在增加支农投入的同时,要区别对待、不能大包大揽,对新农村建设、高效农业及小农水工程建设等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政策导向作用,吸引带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要抓住国家发展农业拉动内需的机遇,加大对上级财政扶持项目的争取力度,同时积极推进各类支农资金整合,加大监管力度,建立激励、约束并重的考核机制,使各级财政支农资金真正落到实处,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丰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9 年 7 月 3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