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纪要(第5号)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037 更新时间:2012/11/6 17:33:48

2012年10月25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9次主任会议听取市政府《关于2012年为民办实事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及《关于我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汇报》。会议认为,今年为民办实事工程投入量大、实施周期长,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快推进,各部门密切配合、抢工会战,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主任会议就进一步做好上述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关于为民办实事工程建设方面

1、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为民办实事工程是市政府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人民群众对此有着强烈的预期。要抓住今后一段时间,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压力和困难,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条件的要全力冲刺,确保如期保质保量完成,对于跨年度工程或困难确实较大、今年内无法实施到位的,要通过媒体宣传把情况向群众讲清说明,取信于民。

2、进一步强化保障机制。要加强对实事工程的组织领导和全力协调,针对存在不足,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对实事工程要素上要有所倾斜,以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确保工程推进。

3、进一步发挥社会效应。实事工程一方面要加快建设步伐,尽早投入使用;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努力探索在建成后管理运营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实事工程为民服务、与民便利的社会效应,更好地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二、关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1、加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把农业科技服务作公共事业来办,把建立稳定的财政保障作为支持农业发展的重点,逐年提高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充分利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争取更多的扶持资金,推进乡镇农业产业基地、龙头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信息化和农民科技培训等项目建设,改善农业科技服务的基础设施条件。

2、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一要扩大农技人员队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创新方法,积极支持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在制定事业单位招计划时,应把农业科技人员列入重点通过增加编制、优化结构、腾出岗位、放宽标准等,把农业科技专业技术人员选拔进农业科技人员队伍中来,要鼓励大学生村官参与农业科技服务,通过几年的努力,力争改变我市农技队伍人才紧缺的现状。二要加强农业科技人员培训。要加强在岗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重点强化新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应用等基本技能的再教育,全面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三要深化农业服务体系改革。按照公益性、经营性分开的原则,妥善安置好落岗人员,切实解决农技人员实际困难,维护农技队伍稳定。

3、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方法。一要强化宣传服务。市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作用适时更新农技服务内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及时传播到千家万户增强科技普及率和入户率。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基层、村头、田头,加强巡查、会诊,面对面地开展服务活动,提高服务实效。二要强化信息服务。建立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继续办好“12316”、“农技110”等声讯服务平台,积极开通农业信息一点通触摸屏等服务项目,将农业技术以简单、易懂、易学的方式表现出来,把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融合一起,开展全方位的为农服务活动三要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继续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拓宽绿证培训的专业范围,促进农民科技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培养更多有技能的新型农民。四要积极兴办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专业服务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活动,积极发展农业技术咨询、种子种苗生产、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产品营销等服务,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为基础,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专业性服务和综合性服务相协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行为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科学化,全面推动我市农村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主持:吴家祥

 出席:吴家祥  江志坚  王周斌

    列席:陈桂官  夏  寅  曹  震  黄  艳  黄  静

         王连军  王海滨  杨海慧

         赵玉霞  张春山  徐金宏  柏传卫  单金海

         顾龙林

 

 

 

 

 

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工委、农村工委  整理    

 2012年11月5日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