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
2012年5月22日召开的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大丰港经济区关于“三港”联动发展情况的汇报,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肯定了港口码头工程建设、临港重点项目推进、港城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对“三港”联动发展中港口建设提速扩能、基础工作跟进完善、不断加强产业配套等情况提出了意见,并就进一步推进“三港”跨越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三港”联动发展战略,强势推进港口建设。要坚决贯彻中央、省、市领导的指示精神,统一思想,坚定建设亿吨大港目标,全面推进以港口为龙头的“三港”建设,保持抢工会战势头,“能快则快、跨越发展”。要抓住国家“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的政策机遇,迅速行动起来,采取超常规举措,全面启动高速公路、港口铁路等港口基础设施项目立项报批工作,平行推进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立项、早开工。要抓住国家宏观银根松绑的战略机遇,加速推进金融创新,大力招商引行、筑巢引投,发展基金、证券、租赁等多样化金融业态,积极推动银企对接,力争成功发行新一轮企业债券,加快直接上市融资的步伐,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突破资金瓶颈。要进一步提高物流信息整合度,提升口岸服务软环境、软实力,提高集疏运、仓储体系运行效益,集聚港口发展内生动力。
二、积极策应“三港”联动,拓展“三港”发展空间。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迅速抓住国家宏观政策在项目、投资等方面松绑的重大机遇,全面策应沿海开发,努力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政策、指标等方面的支持,全方位、快节奏做好大石化、大冶金、大造纸、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重大项目包装报批工作,争取更多项目能进入国家、省即将启动的“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盘子。要加快推进盐城、大丰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在大丰港设立分中心、分支机构,实现并联审批、联网直通,提升效率,零距离服务“三港”建设。要强化大局意识,结合自身职能,超前思考,前置服务,提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三港”建设节约时间,形成全市上下争相支持“三港”建设的共识。要抓住机遇推进大丰沿海发展专项规划的报批,努力为沿海发展解除束缚,拓展发展空间;“一关三检”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大丰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的服务能力。
三、注重规划科学、严谨、权威,确保规划无缝对接。要坚持科学、经济、严谨和环保原则,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和权威性,切实加强国土、环保、城市、产业、旅游等各类规划间的衔接融合,确保无缝对接,统筹实施。要有整体意识,统筹布局“三港”各个组成部分,加强各个板块、各类建设之间的相互关联,做到功能明确,主次分明,互相衔接,形成城市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科教区等相互呼应、统一协调,进一步做优做美港城,使港城成为生态宜居的新兴现代化港口城市典范。要有长远意识,既要保持近期建设的相对完整,又要科学预测“三港”远景发展的需要,注重产业布局,以规划引导项目,集聚产业,通过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形成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四、正确处理跨越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的关系。要严把项目准入关,坚持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两方面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招商选资,从源头规范新上项目、改建扩能项目遵守“增产减污”原则。要把好项目建设关,将安全监管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防止项目建设中,特别是重点项目、危化品产业项目为节约成本,私自变更设计、工艺流程,降低设施安全等级的情况,从源头杜绝安全隐患。要巩固提升南港区环保的整治成果,从根本上杜绝对空气的污染。要健全和完善环境污染防治体系,着力构建环境管理网络,提高环保队伍整体专业素质,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完善处理预案。要加快固废处置中心、供热中心、污水处理厂、大气监测中心等环保重点工程建设,做到加强监控、超前预警、实时控制。要加快推进具有生态净化功能和污染源检测指示功能的生态绿化防护体系建设,危化企业集中的园区周边要设置5Km风险防范距离,距离内不得规划建设人口集聚项目。要坚持节约使用、集约开发,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三港”联动可持续发展留下足够的环境资源空间。
以上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请向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11月份例会报告。
大丰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2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