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您现在的位置: 大丰人大 >> 监督视窗 >> 专项工作 >> 正文
 
 

关于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工作的审议意见》的情况汇报

大丰人大政府信息网·(2011/11/28 22:27:47)·专项工作

—2011年11月28日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上

 

市农委主任  丁仁俊

 

主任、各位副主任:

根据会议安排,我受市政府委托,就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工作的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作一汇报。

今年5月31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现代农业建设工作情况汇报,作出了《关于我市现代农业建设工作的审议意见》(大人发[2011]16号),提出了“加强宣传,科学制定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加快结构调整,构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格局;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活力。”三点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并要求相关部门对照意见认真抓好落实。现将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宣传,科学制定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市农业生产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临着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的多重压力。为推进我市由传统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为要求,创新创优工作方法,积极谋划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多措并举,以设施农业、立体种养、规模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为发展重点,有力促进了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快速健康发展。优质粮棉油、畜禽规模养殖及高效渔业基地进一步巩固壮大,高效农业面积突破100万亩次,建成百万元养殖小区32个,畜禽规模养殖小区 38个,农业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增强。一是加大宣传推进力度,营造发展现代农业浓烈氛围。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以及会议、培训、科普活动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及地方强农惠农政策、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成功典型。市电视台专门开辟“三农在线”、电台创办“乡间回想曲”栏目,成为宣传我市现代农业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引导全市广大干群过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型,为发展现代农业造浓氛围。二是科学制定规划,以规划引领未来农业发展方向。为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建成长三角大中城市的“米袋子”、“ 菜蓝子”示范基地,市政府高瞻远瞩,高标准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先后制定了《大丰市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大丰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大丰市“三沿”高效农业示范带发展规划》。按照“优化种植业、发展养殖业、突破加工业、活跃流通业、拓展旅游业”的发展思路,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生态优势,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保持农业发展后劲。重点建设“二园、四带、十大功能区”“二园”即丰收大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盐土农业科技示范园。“四带”即海堤公路高效渔业示范带、三沿高效农业示范带、沈方公路畜禽规模养殖示范带、通港公路农业服务加工产业带;“十区”即优质粮油产业区、高品质棉种植区、特色蔬菜标准化产业区、盐土农业示范区、生态畜禽养殖区、海淡水养殖区、精品林果产业区、休闲农业旅游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产品物流区。以规划促进产业结构调优,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争取到2015年将我市建成区域特色鲜明、结构布局合理、产业化程度高、生态优势明显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

二、加快结构调整,构建发展现代农业新格局

种、养、加、销一体化协调发展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近年来,我市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发展农业二、三产业,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一是调优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以“十二五”农业规划为统领,按照“壮大主导产业,做强特色农业,培植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依托农业龙头加工企业,巩固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坚持品种创新、品质创优、品牌创响,让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推广种植露地高效经济作物、立体间套种和设施园艺,扩大蔬菜、特经作物生产规模,建立规模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不断提高高效农业比重。通过创建镇级千亩示范片、村级百亩示范方、“三沿”高效农业示范带和“一户一棚”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大棚瓜果、蔬菜、花卉、食用菌、规模养殖项目,推动高效农业由点向面铺开。继续加大高效农业特色镇村创建,着力打造“一镇一业”、几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以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畜牧业及水产养殖上以上规模、扩总量、保安全、增效益为目标,做大做强生猪、家禽、毛兔、奶牛、山羊、异育银鲫、脊尾白虾、紫菜、梭子蟹、梭鱼等十大产业。以温氏公司为龙头,推广“四统一保”合作养殖模式,大力发展现代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推动我市畜牧业转型升级。目前与温氏公司合作养殖户近千户。二是以“三大载体”建设为抓手,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市委、市政府把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示范窗口。通过整合各方要素,发挥科技、项目、资金、项目、科技、人才、成果等优势,加快丰收大地、盐土大地及镇级农业园区建设进度。抓住沿海开发机遇,积极跑部跑省,向上争取现代农业项目,确保入园项目早出形象早见效。创新园区投入机制,鼓励“三资”参与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做强、做精、做优农业园区,把丰收大地、盐土大地打造成集生产、科普、展示、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型园区。各镇围绕产业特色,全都建成了镇级农业示范园区,部分园区已申报争创盐城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三是通过完善配套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产品物流园区来支撑和推动农业产、加、销良性互动发展。富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全面封顶,对外招租,苏农农资农机市场主体工程开始启动,金鹿水产科技园等在建重点工程项目正全面推进,对丰辉食品、大诚食品、丰和农业、傻明食品等项目全面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今后继续把农业招商重点放在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方面,为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和农产品增值提供支撑。

三、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活力

支撑,副产品批发市场、农业服务体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市在以现有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为主导的基础上,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新型服务主体为补充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保证了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一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强化技术人员培训。为切实提高技术人员服务水平,增强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每年分批组织市、镇农技人员到农业院校、科研院所进修学习;鼓励农业专家参加各类学术研讨和交流;邀请省、市农业知名专家、教授到我市开展技术讲座,加快我市农技人员的知识技术更新。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服务。采取市镇农技人员挂钩到镇、到村,开展集中培训、实地培训、上门指导、电话答疑等多种形式,普及现代农业“三新技术”。科技指导员在关键农时、关键环节及时进村入户,到田到场,每月到户不少于2次,真正做到农技人员电视上有图像、报纸上有文章、田头有身影、广播里有声音。二是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按照农业部对农业信息化工作必须具备“一间工作室、一台电脑设备、一个电话专线、一名专职人员、一套管理制度”“五个一”的要求,构建市、镇、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先后实施了“农业一线通”、“四电一站”和“镇村农业信息服务站(点)”建设项目,全市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服务平台保持正常运转,还专门配备了115名农业信息员,目前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服务质量也明显提高。如近年来实施的“农业一线通”项目“12316”声讯服务平台,农民通过拨打“12316”,就能够及时知晓国家农业强农惠农政策、农业科技、农产品供求、阶段性农事指南等信息。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对指导全市农业生产、引导农民搞好结构调整、推广应用农业三新技术,组织农产品流通销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监管责任落实。通过市、镇、村、企业签订责任状,种养大户签订承诺书,层层落实责任,具体到人。农委与农、林、牧执法单位等具体监管单位主体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目标责任状,并按条线成立了四个监管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粮油蔬菜、林果园艺、畜禽水产及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强化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农产品监管网络。镇农服中心、蔬菜基地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组建技术推广、检疫检测、农业执法三支队伍。技术推广队伍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指导、宣传培训、三品认证、标准化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以及种养环节日常监管;检疫检测队伍负责农产品的日常例行检疫检测和监督检测工作;农业执法队伍负责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生鲜乳奶站监管和专项检查。开展农(畜)产品质量检测。成立农产品检测中心。按照上级要求,成立了农产品检测中心,面积500平方米,并明确了人员编制2名,市财政配套了相应的建设资金。目前已通过装饰装修招投,近期可进场施工,预计年底前可完工。部分检验检测仪器已通过省农委组织的统一招标采购。开展农药残留检测。在全市建立5个蔬菜农药残留监测点,明确专人定期定点抽检;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督查力度。做到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应免密度100%;严格执行产地检疫报检制度。全面开展农产品和投入品的专项整治。采取整顿农药市场,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测,依法查处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把专项整治与健全制度、全过程监管结合起来,完善责任追究、监测督查、生产档案记录、农产品产地准出和标识管理制度。四是强化农民培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选择既具有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技能和指导能力的教师队伍,同时选聘农村各行业的专家、基层科技人员和科技户或能人大户,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以科技入户、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为抓手,组织百名专家进村入户,通过构建“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培训模式,帮助农民学技术、调结构,找项目,实现农业增效由依靠劳动和资源投入为主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转变。扩大科技培训领域。主要围绕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特色二、三产业开展技能培训,并通过能人示范带动和专家、讲师“手把手、面对面”指导,以户带户,加速农业科技传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民收入。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在我市现代农业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农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与不足,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够完善,队伍不稳定,缺乏新型农业科技人才;设施农业比重不高、规模不大,与周边部分兄弟县(市)仍存在一定差距;农业科技含量不高;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为此,今后将继续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夯实农业基础,为实现我市农业新跨越作出更大努力。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 文章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223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大丰区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0907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