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3日在大丰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上
市人大财经委主任 夏 寅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年初工作安排,依据《监督法》、《预算法》和《审计法》的相关规定及《大丰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市本级预算审查监督决定》的要求,最近,我们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丁瑞云的带领下,就2009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市本级财政决算情况到市财政局和审计局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和我们的意见报告如下:
一、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市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市本级财政收入预算为93660万元(不含基金),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为68800万元;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为125282万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目标定位提高、新增刚性支出、部分增收等因素,经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议批准,市本级2009年财政总收入预算调整为11206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调整为80205万元;市本级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调整为215680万元。2009年市本级实际完成财政收入102266万元(不含基金),完成调整预算的91.26%,比上年增收20439万元,同比增长24.9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118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21%,比上年增收20627万元,同比增长34.06%;实现一般预算支出190302万元,占调整预算的88.23%,同比增长20.66%。通过争取省专项补助、体制分成和调入资金,基本实现了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刚才,我们听取了市财政局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09年市本级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和市审计局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09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经过会前的调查和审查,我们认为,2009年,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精神,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科学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化解财政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较好地实现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保证了财政的正常运转,促进了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执行预算、组织收入、安排支出的过程中,市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各项财税政策,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预算管理与财政监督,圆满地完成了人代会批准的预算;国税部门及时查找税收征管中的薄弱环节,创新税源管理方式,提高了税收质量和效率;地税部门充分利用综合治税平台,优化管理模式和机制,把依法治税和为企业提供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提升了纳税服务的水平。市审计局对2009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认真审计,审计工作报告对预算执行情况予以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
审查情况表明,2009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是积极健康的,决算情况是实事求是的,为此,建议本次常委会同意审计局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09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同意财政局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09年市本级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09年度市本级财政决算。市政府相关部门对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切实依法整改,维护财经纪律和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并将整改结果书面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几点建议
根据对2009年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调查和对2009年市本级财政决算的审查,以及今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调查来看,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市的财税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增收的基础还不够扎实,主体税源不丰,财源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规模企业的发展态势不理想,支撑作用不明显;镇级财政实力不强,发展不快,镇级债务矛盾突出;财政资金被非正常占用过大,隐形债务规模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少数部门及单位预算执行不严肃,法制意识、节俭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等等。
根据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8次主任会议意见,为进一步加强预算监督管理,做好今后的财税工作,促进我市财政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我们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继续实施积极财税政策,努力壮大财源经济。坚持把全面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今年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要职责,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培植和扶持规模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提高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要用足用好用活财税政策,积极支持项目建设,支持企业技改和科技创新;要规范融资平台建设,做大做强融资平台,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增强融资平台的自我造血功能,努力突破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瓶颈制约;要努力提高三产服务业对地方税收的贡献份额,放大港口优势,大力推动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等现代物流业集聚发展,壮大地方收入的税源和财源。要加快城镇化建设工作,运作土地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市区和集镇商品房建设,努力增加建筑类和基础设施类相关税收总量。突出乡镇工业集中区标房的招商引资工作,提高镇工业园区项目入住率,尽快形成一批中小税源,努力壮大镇级财力。 (二)依法强化税费征管,努力增加财政收入。要严格依法治税,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努力创新税收征管手段,围绕目标任务,狠抓财税收入的组织征管工作。要加大对重点税源的监管力度,深入开展税收联动评查和行业专项检查,提高主体税源管理水平。要继续抓好个体税收、小税种和一次性税源的征收,加强稽查执法,查偷堵漏,应收尽收。要进一步规范税收秩序,做到既不收过头税,同时对偷漏税行为也要依法打击,保证财政收入增长的质量。要加强非税收入征管,防止和纠正应缴未缴、帐外设帐、私存私放财政性资金等违法违规问题,依法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加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收支监督管理,完善资金管理程序, 力求使预算内外资金按序时足额入库。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各项重点支出。要优化支出结构,将支持经济发展放在首位,特别是要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增强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力;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和推进科技进步的政策措施落实,保证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继续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加大对民生领域的资金投入,关注困难和弱势群体,支持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四)加大预算管理和监督力度,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切实强化预算管理,增强预算执行的约束性和严肃性,提高预算执行力度。要强化财政监督职能,加大财政资金的管理力度,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依法理财,规范收支。要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控制支出追加,增强节约意识,严把各项开支标准,坚决杜绝私设“小金库”和截留、挤占专项资金等违纪违规问题。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强化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积极防范财政债务风险,确保资金运转安全有效。要充分发挥审计工作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继续加强市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监督,加大对重点资金、政府重大项目建设的审计监督力度,加强效益审计和延伸审计工作。通过多项措施,努力实行预算执行全过程动态监控管理,切实提高财政预算内外资金的使用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