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您现在的位置: 大丰人大 >> 监督视窗 >> 专项工作 >> 正文
 
 

关于国家级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情况的报告

大丰人大政府信息网·(2009/10/26 10:03:54)·专项工作

关于国家级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情况的报告


——2009年10月26日在大丰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主任会议上
大丰市农机局 高永福

 


  根据会议安排,我受市政府委托,就大丰市国家级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工作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示范区建设取得的成效
  2007年6月,大丰市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全国首批100个农机化示范区创建单位。两年多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现代农机、装备现代农业为关键,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紧密围绕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现代高效农业生产机械化、秸秆还田综合利用、农机服务体系创新和农机助农增收五大工程,以稳定粮食增产、促进农业增效、提高农民收入、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大胆实践。示范区各项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近几年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农机化的迅猛发展。全市水稻、二麦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其中二麦生产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大宗作物的农业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77%,列盐城市第一,比示范区建设前的74%提高了3个百分点。粮食生产领域的机耕、机收、机植保、机排灌率达到了95%以上。水稻机插、玉米收获、油菜直播机械化取了新突破,农业生产已由过去单一的机械种植逐步向精量播种、科学施肥、高效设施农业等更高层次迈进。
  二是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我市作为国家重要的优质粮棉生产基地,粮食的稳步增长和有效供给,事关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丰则国民安,社会稳则国家盛,作为国家的战略资源,我市的粮食产量近几年一直稳定在60万吨左右,2008年达到了63.98万吨,今年可望达到64万吨以上。油、棉产量分别稳定在6.3万吨和5.4万吨左右的水平。全市粮食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而且50%以上作为商品粮出售。在这其中,农业机械发挥了减轻劳动强度、缩短种植时间、抗御自然灾害、提高农业产出、保障生产安全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促进了农民增收。目前全市拥有农机作业运输、科研生产、经营维修、中介服务等从业人员3.8万人,占农业人口比重的7.6%,农业机械原值达6.8亿元,比示范区建设前的5.9亿增加了9000万元。经初步统计,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两年多来,大丰市已累计完成农机作业、经营服务等各项纯收入超过10亿元,农机从业人员年人均创收达1.6万元,远远高于农民人均9000元的水平。2009年预计完成农机各项服务总收入3.8亿元,农民人均创收可达1100元。农机贡献份额接近农民纯收入的八分之一。
  四是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机械的普及和应用,解放了大批的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和二、三产业的渗透,在有效缓解工业化过程中城市劳动力不足矛盾的同时,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农民拓宽就业渠道,增加收入来源创造了有利条件。大丰现有农村人口54万,农村劳动力31万,但实际从事农业生产的只有20多万。农民观念更新加快,农村青年人务农比例逐年下降。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不仅有效解决了部分地区农业缺人手、缺技术的矛盾,而且又为农民腾出更多时间发展其它产业解除了种田的后顾之忧。
  五是拓展了机械化的发展空间。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农机总动力已达63.3万千瓦,比示范区建设前的47万千瓦提高了34.6%,每百亩农机动力超过40千瓦。农业机械在实现传统粮食生产领域的耕、种、收的同时,逐步向畜禽水产养殖、果蔬保鲜、农产品深加工、田园管理等规模农业、设施农业,以及道路桥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河道挖掘等领域的拓展。突破大丰区域开展合作交流,实行农机资源信息共享。组织机手赴外省、市和驻丰农场开展跨区作业、为农场培训农机操作人员,策应了沿海开发,接轨了上海。全市已形成了粮食机械为主体,特色机械为补充,高效设施农业梯度推进的多元化发展新格局,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向林、牧、副、渔等领域的渗透,由注重产中向产前和产后的延伸。
  二、示范区建设主要工作措施
  两年多来,大丰农机人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总体思路,围绕发展现代农机、装备现代农业、提升服务水平,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国家级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工程科学实施,稳步推进。
  (一)转变思想观念,努力推进农机化工作理念的突破
  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颁布实施,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明显加快,作为国家级农机化示范区,我市农机化事业如何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实现农机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的大农机化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农机化事业再上新台阶。一是树立“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战略理念。坚持把农机化发展置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需求中考虑,置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来筹划。在抓好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经济作物和林牧渔业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的发展,形成农业和农村各领域机械化整体发展的良好态势。二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上突出位置,让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农机化发展和先进生产力带来的文明成果。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机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农机行政管理由注重事前许可向注重事后监督和服务转变,由注重具体事项审批向注重战略性规划转变,由注重权力导向向注重公共服务转变,努力把管理型机关转变为服务型机关,大力实施人性化亲情服务,努力为企业、为基层、为农民服好务。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机化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培植农机化发展新的增长点。大力实施以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油、节电“六节”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化节本增效技术,推动农业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大力实施机械化秸秆还田、秸秆气化技术,综合利用秸秆资源,推动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生态效益,建立环境保护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二)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推进农机化服务领域的突破
  紧紧围绕农机化示范区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机具创新、管理创新、经营机制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用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新的手段,解决示范区建设中的新问题,推动农机化服务由传统农业生产向科技研发、机械制造和林、牧、副、渔等领域拓展。具体做到了“三个服务”:一是服务于科研生产。协助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农机械装备有限公司和方强三强机械配件厂建立了两个“产、学、研、推”示范基地,生产适应农民需求的水稻育插秧流水线、油菜玉米直播、特色经济作物穴播、棉花拔秆等一系列较高科技含量的农业机械,其中“恒昌”集团生产的全自动育秧螺旋播种流水线,填补了国际空白,获得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二是服务于特色产业。建立完善白驹镇狮子口村秸秆还田与水稻机插集成技术、万盈镇天池居委会花生生产机械化、三龙镇斗龙草站渔业生产机械化、小海镇徐南村毛兔养殖机械化、三龙镇斗龙港村棉花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大中镇建鑫机插秧合作社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等6个特色机具试验示范基地。在水产养殖中应用微孔曝气增氧机械比传统增氧机械节电三分之一,每亩南美白对虾由原来的600公斤提高到900~1000公斤,河蟹产量提高了50%,“四大家鱼”提高30%,每亩增效2000~5000元;三是服务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引进浙江客商与大中镇益民农机服务合作社在“丰收大地”合资建设2500万元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投入小型蔬菜保鲜库52座,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工程项目全部建成后,可生产各类食用菌2200多吨,年创产值2000万元左右,相当于种植1万亩棉花田的收益。市政府将在近期内举办“高效设施农业新型农机推广基地”授牌仪式。通过创新工作思路,使我市的国家级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的布局更科学、更全面,内容更广泛,初步构建起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各具特色的,市、镇、村、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多层次的农机化示范网点。
  (三)争取政策支持,努力推进农机化装备水平的突破
  坚持走稳步快速、结构调整、高效优质协调发展的路子,把落实好国家购机补贴政策作为重要抓手,在确保农机总量不断增加的前提下,着力调优农机装备结构。一方面提高了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等新式农机具的补贴额度,单机最高补贴额达到10万元,促进了农机装备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加大地方财政补贴力度,开展了适合本地区生产特点的农机产品补贴工作,较好地促进了农机装备总量增加和结构的优化。示范区建设以来,大丰市累计争取部、省农机化直补、国家优质粮食工程农机装备、省级秸秆机械化还田、农机三项工程、农机“111”人才培训、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农机科技入户等农机化项目近20个,累计争取政策性资金3800多万元,收益农户超过6000户,引导农民投入示范区建设资金达到8000万元。农机“三多三少”(普通机型多、高性能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械少,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的矛盾得到改观。目前全市大中型拖拉机发展到2732台;联合收割机发展到1899台,高性能收割机83台;秸秆粉碎还田机1274台,高效植保机械260台,高效插秧机857台。大蒜起抛、桑树挖塘、棉花拔秆、渔业增氧、投饵、粮食烘干、田园管理、果蔬保鲜等特色机具发展到12000多台套。两年来累计报废大中型拖拉机160台,其中2009年更新报废117台,成为全省报废更新大中型拖拉机最多的县(市)。今年7月1日,省人大丁解民副主任专程组团来大丰考察调研农机报废更新工作,大丰的创新之举,赢得了省人大代表和同行的肯定。全市的农业机械初步实现了由粗放型增长向高性能、大中型、精准型、复合式发展的跨越。
  (四)发展合作组织,努力推进农机化服务体制的突破
  积极探索农机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方式、服务形式。扶持发展农机行业协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大户等各类新型农机经济服务组织,不断提高农机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服务水平。经过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农机服务协会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27个,松散型农机服务联合体150个,20万元以上农机大户130户,农机从业人员从“十五”期末的不到3万,增加到目前的3.8万人。全市形成了以市为中心、镇为骨干、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机大户为主体,多种经营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多元化的农机化管理服务新格局。农机管理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功能不断强化,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以大中镇农民倪浦松为代表的“建鑫机插秧专业合作社”,坚持诚信为本,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把机插秧服务触角延伸到附近乡镇和驻丰农场。服务规模超过2万亩的华丰农场“金马农机合作社”,整合了有限的农机资源,成为盐城市乃至全省规模最大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年创收超过了150万元,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农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主流。
  (五)强化规范监管,努力推进农机化安全生产水平的突破
  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进程加快,基础设施逐步健全完善,工作运转规范高效,实施效果显著。市农机部门建设了无纸化考试室、电子桩考、电脑检测、多功能服务大厅、公安驻所警务室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全国一流的农机安全监理、安全稽查、宣传教育基地。今年8月21日,农业部农机监理总站专门在大丰召开了全国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工作现场会。农机年度检审工作扎实有效,检验技术质量高,拖拉机、收割机等主要农机具的年检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的水平。“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全市14个镇已有9个镇通过了省级验收。农机宣传教育力度不减,农机安全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活动频繁,效果较好。农机专项整治活动措施扎实,安全稽查保障有力。市农机部门整合基层农机管理资源,在盐城市率先组建了4个农机安全稽查中队,成为全省一大创举。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及时,整改到位,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多年来未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我市的“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工作,通过领导的重视,部门的支持、社会的关注和农机系统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的可喜成绩。尤其是2009年,多项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一是争取国家购机补贴资金1700多万元,创历史记录;二是推广插秧机275台,盐城市第一,万亩机插面积推广5个,全省第一;三是报废更新大中拖117台,创历史新高;四是推广服务现代农业的特色机具374台,推广规模、推广速度为近年来罕见。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全市农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开拓创新、艰苦努力和扎实工作。在此,我代表市农机局,向各位领导、各级部门和辛勤工作在一线的农机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国家级农机化示范区,仍然面临诸多困难,我市的农机化工作与农民的需求,与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标准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一是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不高。全市二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而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依然偏低,水稻机插秧尽管推进力度较大,也采取了不少针对性措施,但发展进程仍然缓慢,与实现全市机插24万,机插率80%的目标差距较大。
  二是农机化发展资金不足。购机补贴等政策性引导资金不足,影响了秸秆还田、气化利用,机插秧集成技术推广等农机化项目的实施。农机化工作运行压力不断加大,突出表现在农机规模高速发展,而工作经费相对不足,农机科技信息楼基建负债迟迟不能兑现。
  三是镇、村农机管理队伍薄弱。镇级农机管理服务人员大幅缩减,职能弱化,基础设施落后,人员少、干将少、经费少的“三少”现象突出。4个乡镇存在农机公益人员不在编的问题,影响了基层农机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村级取消了专职农机辅导员,基层管理网络有名无实,与现时期农机化发展不相适应。
  三、加大力度,扎实推进农机化示范区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的思路和目标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大丰区域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围绕改善装备结构,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普及推广新机具新技术,提高农机科技应用水平;完善体制机制,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强化农机管理,提高质量和安全水平,全方位开展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争取到2012年末,将示范区建设成为农机化科技综合集成应用基地、管理服务机制创新基地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国农机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的典型样板。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探索道路,积累经验。根据上述思路,今后几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科学制定完善示范区建设规划和方案。根据中央关于“三农”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大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策应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在总结过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健全完善今后几年示范区建设的规划。内容包括建设思路、示范目标、示范重点、示范项目、具体保障措施和责任分工等,确保到2012年,全市二麦、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80%以上。继续保持盐城市第一,全省领先、苏北率先,切实做到全省有位置,全国有影响。
  二是以地区优势和特色产业为切入点,合理选择示范区建设内容和重点。在大丰港区、大丰城市周边经济较发达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充分利用有利的技术经济条件和投资环境,实现农业机械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中起示范、带头作用。在西部粮食主产区尽快实现粮食作物产业化经营,并下功夫,重点突破水稻机插这一影响示范区建设的瓶颈;东部玉米、大豆、油菜主产区将主攻机械直播和机械收获;北部棉花主产区加快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棉花采拾机械,把棉农尽快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加快建立“三大基地”:以“丰收大地”为核心,建立以高效设施农业为依托的新型农机推广基地;以滩涂养殖为示范,建立以应用曝气增氧为主体的高效水产养殖基地;以沿海高速粮棉生产带为辐射,建立反映农机化作业水平的万顷农机化推广示范基地。
  三是以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机具集成应用为目标,积极探索农机化示范推广新机制。充分挖掘农机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推广机构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创新成果,建立完善以“恒昌”“三强”为主体的产、学、研、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推广模式,鼓励创新,注重集成,推进各类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在示范区的转化应用。结合不同区域不同农作制度的多样性,重视农机、农艺技术相结合,加强农机与农艺专家协同攻关,形成农机促进农艺措施变革、农艺促进农机具改进的良性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农机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构建多方协作、适应市场需求、充满活力的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立不同层次的专家辅助决策咨询和技术巡回指导机制,推广适合示范区建设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
  四是以培育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核心,不断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形式。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完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是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快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着力提高家庭经营生产力水平。通过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大力培育和扶持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农机大户、农机作业协会和农机股份公司等新型服务组织,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不变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组织实施农机“111”人才培训和高技能人才“金蓝领”计划,着力提高农机合作组织、农机驾驶操作、农机技术推广、技术维修人员的素质。今后几年,拟培训各类农机从业人员每年不少于1000人。积极探索服务形式、完善服务机制,推进定单作业、承包服务、产加销一条龙等服务方式,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
  五是以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为重点,努力拓宽示范区建设资金渠道。经初步估计,示范区建成后,约需建设资金总额将超过3亿元。我们将继续积极争取和整合部、省农机化扶持政策和项目在示范区的实施。编制科学的农机化申报项目,将农机化发展资金由过去单一的机具补贴,扩大到农机管理服务领域的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等领域,着力解决我市农机基础设施落后、装备不足、技术不先进等影响制约农机化发展的实际问题。发挥农民对农机化投入的主体作用,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服务,引导农机手、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公司等各类专业服务组织投入到示范区建设中来。我们也将提请市政府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加大目标考核,把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列入政府考核范畴,加强对各级政府和基层农机公益性人员的责任落实。
  六是以新一轮“平安农机”创建为契机,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管。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把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摆上突出位置,严格实行目标考评“一票否决”。认真做好11月1日国务院即将实施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宣传贯彻落实工作,严把农机注册入户源头管理关和驾驶人员考试质量关。加强与公安交管部门配合,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稽查和各项整治活动,加大农机违法违章查处力度,保障安全生产。继续推进新一轮“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在巩固已建10个示范镇的同时,用2~3年时间,把全市16个镇(场、区)全部建成农机安全示范单位,建立名副其实的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切实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净化农机市场,营造和谐放心的农机消费环境,切实提高农机消费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和消费者满意度。
  示范区建设工作不仅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也是促进现阶段农机化科学发展和全面小康建设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将进一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把示范区建设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努力促进大丰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争当苏北第一县(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文章作者:高永福 文章来源:大丰市农机局 点击次数:2157 文章录入:rdb3    责任编辑:rdb3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大丰区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0907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