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6日在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上
今年以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省委“六个高质量”发展要求,认真践行市委“两海两绿”新路径,统筹抓好“四大经济”“六项工程”“3+3+3”产业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符合预期。
一、主要指标稳健增长。预计1-6月份,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2.5亿元、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8亿元、增长2.6%,占GDP比重8.3%,税占比84%。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490.9亿元、增长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服务业增加值187亿元、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制造业投资占比4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亿元、增长6.9%。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983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0.6亿美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9981元、13186元,增长8.2%、9.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52.2亿元、新增90.7亿元,总量和增量保持全市第1。
二、“四大经济”强势推进。海洋经济方面,成立韩资招商局和驻韩招商代表处,举办2019中国大丰(首尔)经贸合作交流会暨中韩(盐城)产业园临港产业配套区推介会。与市开发区建立区港联动工作机制,协同开展中韩(盐城)产业园总体规划编制,合力推动大丰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升格、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申报工作。启动海洋产业规划编制,总投资50亿元的尚纬海缆、25亿元的醇氢动力项目落户。完善港口多式联运体系建设,与京汉航运有限公司、依柯诺海运株式会社签定至釜山港集装箱直航航线、至仁川港客滚航线开通协议。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747.8万吨,集装箱24.8万标箱,分别增长3.2%、9.9%。飞地经济方面,上海市国资委主任白廷辉带领14家在沪国企负责人来丰考察交流,成功举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接交流会大丰专场活动。设立正科级建制的接轨上海工作部,“北上海大丰智库”揭牌。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智能制造园(一期)主体封顶,总投资64亿元的汉能汉瓦项目落户。大丰港与上海港合资设立集装箱码头公司,实现“沪丰通”通关模式。旅游经济方面,精心举办郁金香文化月、梅花文化节、鹿王争霸赛等系列活动,麋鹿生态小镇游客集散中心、麋鹿客栈、魔幻主题体验馆加快建设,荷兰花海《只有爱》戏剧幻城基础施工完成,恒北原乡温泉酒店、星星乐园对外开放。主要景区共接待游客847.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7亿元。城市经济方面,主动融入大市区,大力实施17项城建重点工程,建好斗龙港生态组团,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温德姆酒店和异国风情街成功签约,希尔顿逸林酒店和天沐温泉国际度假酒店完成土地摘牌,吾悦广场商业综合体快速推进,新时代大道竣工通车,区域形象LOGO正式启用。
三、项目建设持续升温。开展高质量重大项目攻坚年、攻坚赛活动,紧盯上海、深圳以及韩日港台等热点区域,强化领导招商、专业招商、驻点招商,总投资50亿元的良友仓储物流加工、18亿元朗晟尼龙科技、15亿元中农批冷链物流、12.5亿元苏大维格光电科技园等一批体量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项目相继落户,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86个。坚持图表化、节点化、责任化、有形化推进,组织集中开竣工活动4次,促进快启动、早投产、真达效,昆仑绿建、申达无纺新材料、世贸天阶医药等34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森威三期、环球木结构、金风科技海上风电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市、区两级“两重一实”项目分别完成投资31亿元、188.4亿元,占全年任务54%、49.1%。聚力推进“3+1”交通重点工程,高铁综合枢纽站前广场形成方案设计,沪丰大道已开展桥梁施工,沈海高速大丰港连接线工程工可审查结束,大丰港支线铁路完成规划选址和初步设计,小型通用机场确定两个预选场址,省道226大丰南段部分路基施工。
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大力培植“3+3+3”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电子信息及智能终端产业实现开票销售108.2亿元、增长45.8%,对全区规上工业开票销售增长贡献率103%,列入盐城考核的15个“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3亿元、占序时进度65%,规上物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增长11.8%,新办年投资额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个。持续做强“一核两翼”,新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名,与省再保集团、华泰证券、江苏股交中心、市农发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新增挂牌企业6家,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通过国家验收。扎实推进“三项清理”,盘活资源,腾出空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完成6家“僵尸”企业和9处低效厂房处置。高标准、严要求整治提升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出台《大丰区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实施方案》,综合评估制定“一企一策”处置意见。统筹谋划全区工业园区优化整合工作,突出省级开发区、高新技术区带动作用,科学布局,加速集聚,形成省级工业园区整合及市级工业园区组建、筹备方案上报市审定。
五、乡村振兴步伐加快。出台《大丰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乡村建设和镇村布局规划通过评审。图斑化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调减低效粮油9.4万亩,新发展设施农业3.3万亩、稻田综合种养4.1万亩。快速实施农业“123”重点工程,编制完成“三大特色观光农业经济带”专项规划,丰收大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通过评审,开展早酥梨“一县一品”推介,“大丰大桥油桃”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新发展家庭农场33家。扎实开展电商孵化基地、“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智能“一镇一基地”建设行动,建成智能农业示范基地12家。积极创建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新增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烘干机800余台,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89%。大力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一镇十村”特色主题规划方案设计完成,去年14个新建集中居住点竣工1165户、在建814户,今年17个新建集中居住点及21个集聚改善提升点正在抓紧规划、征地、“三通一平”等工作,近期陆续开工建设,增创省“水美乡镇”1个、“水美村庄”5个,恒北村入选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
六、“三大攻坚战”取得突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刻吸取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教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事故隐患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常态化开展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今年以来去京赴省登记访同比分别下降36.8%、26.3%,重大会议、活动期间未发生负面舆情。始终保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打高压态势,上半年共侦破涉黑涉恶案件40起,抓获涉黑涉恶人员72人,打掉涉恶团伙10个,查封、冻结、扣押各类涉案资产874.9万元。切实筑牢金融“防火墙”,已转籍农民资金互助社全部接入省统一监管系统,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估列苏北第1,持续建成省金融生态优秀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对象精准进退示范村实现全覆盖,春学期共发放教育扶贫资金136.9万元、资助困难学生1408名,将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中的一般贫困人口参照《大丰区社会托底救助实施办法》中规定的第三至七类对象救助标准给予救助,住院医药费综合报销比例超过90%。持之以恒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决彻底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国家环保专项督察、国家海洋督察、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力以赴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关闭拆除新增禁养区畜禽养殖场179家,新民中心河、新城五排河整治工程以及鸿基新村等12个老旧小区、工农路、人民北路截污控源工程开工建设,1-6月份PM2.5平均浓度4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盐城第1,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80%、高于目标40个百分点,新造成片林3.1万亩、改造提升3.2万亩,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上半年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工业运行压力较大,受停产整治、市场行情影响,企业增长面下滑明显。二是产业结构亟待优化,高质量发展步伐还不快。三是重大项目有待突破,新增长点的支撑力和贡献度不强。四是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任重道远。五是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安全生产、信访稳定、扫黑除恶、政府债务化解等工作还要加大力度。
下半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全会决策部署,深入践行“两海两绿”,聚力主攻“四大经济”,扎实推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一、以高质量发展监测考核为抓手,力促稳健运行。对照省、市下发的高质量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及全年主要经济指标任务,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确保实效。对高质量监测考核指标,继续健全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月收集分析数据、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每半年进行一次监测分析,全面掌握高质量监测考核指标的情况,协调解决监测评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落实加大推进工作力度的措施,为经济发展质效提升作好数据支撑。对上半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认真“回头看”,超序时的确保增速不减、进位争先、多作贡献,欠序时的细化分解缺口目标,严格落实责任,条缺条补、块缺块补、谁缺谁补,抓紧迎头赶上,为完成全年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二、以聚力主攻“四大经济”为抓手,厚植竞争优势。提升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加快中韩(盐城)产业园临港产业配套区建设,进一步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发展临港产业、突破现代海洋服务产业上下功夫。围绕“一区三基地”定位,发挥大丰港一类口岸、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等资源优势,承接上海非核心功能疏解,在规划、产业、科技、金融、公共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接轨上海。依托海洋、湿地、森林、麋鹿等独特生态资源,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业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促进旅游业由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围绕大市区副中心定位,主动融入盐城都市经济建设,提升现代商贸、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都市服务功能,打造产业发展、经济繁荣、人气兴旺、宜居宜业宜游的盐城都市圈副中心、长三角城市群中新兴海滨城市区。
三、以重大项目攻坚赛为抓手,集聚发展后劲。聚焦“3+3+3”产业,抓龙头、筑链条、建集群,精心组织高质量重大项目攻坚赛,进一步强化“项目为王”导向,持续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升温加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重点跟踪重大项目,发挥重点区园主阵地作用,攻坚“两重一实”项目,力促快建设、早达效。强化全程服务,保障要素供给,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三项清理”、工业园区优化整合、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整治提升工作,加速转型升级步伐,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四、以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抓手,确保大局稳定。持之以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严格对照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国家环保专项督察、海洋督察、省监察委监察建议、省环保督察,高标准、严要求、快速度整改,按时按序、保质保量完成。注重源头预防,夯实基层基础,加强法治建设,深入排查矛盾纠纷,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多措并举、积极稳妥化解政府债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树牢安全至上发展理念,加强隐患整治和风险管控,加大执法检查和事前处罚力度,提升应急能力,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做到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不断增强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