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推动为民办实事工程建设侧记
“这个报告调查深入细致,所提建议很有针对性,相关责任领导要认真研究,务必完成实事工程年度目标任务。”
“进一步加大为民办实事工程推进力度,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实事办实办好。”
……
日前,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再次在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报送的为民办实事工程建设情况调查报告上作出批示。为民办实事工程是区委区政府践行民生为本理念,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的重要举措。为助推民生实事快建设、早落地,保障人民群众尽快共享发展成果,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每年都会多轮次组织对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督办,全力助推各项民生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持续发力,监督实事工程成为规定动作
“为民办实事工程是政府对全区人民的庄严承诺,涉及群众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切身利益,单体投入大、群众关注度高。工程能否如期完成、是否有效发挥作用,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关系到民生福祉。”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伊始,就将为民办实事工程列为每年必考的监督内容,连续五年,将督办实事工程成为规定动作。
2014年,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常委会进一步改进民生实事工程调研方式,提升监督实效。一是科学安排调研时间。将对实事工程的集中调研由年终提前到每年的第三季度,通过半年的建设,每项工程的建设进度、存在问题基本能一目了然,同时第三季度离工程最后期限还有距离,为化解工程在调研中暴露的问题留足时间,确保工程顺利完成。二是多轮次针对性调研。先期召开全体实事工程承办单位座谈会,详细了解工程具体的建设情况,查找项目制约因素,对每一项工程逐一过堂;再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区人大代表深入实施工程建设现场实地察看,摸清工程建设的症结和“短板”,在此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列出问题清单,督促政府相关部门不断改进。
紧抓不放,确保实事工程见成效
工程竣工后能否常态化运转?是否发挥出预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需不需要后续配套工程?区人大常委会对每一项实事工程的监督并不随工程的结束而停止,而是紧抓不放,持续监督,确保政府高投入建设的实事工程真正成为利民惠民工程,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由于大丰地处里下河的下游,上游污染防不胜防,居民饮用水安全一直是困扰区委区政府的一道难题。为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区政府从2010年开始,连续3年,共投资7亿多元,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实现了全区72万人民喝上同网、同质、同价自来水。工程竣工后,为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区人大常委会强化督办“提高饮用水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1号议案,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多次审议讨论饮用水安全议题,并组织委员代表视察座谈,推动了新团河备用水源建设和自来水公司进行臭氧活性炭、双膜深度处理的技术改造,居民饮用水质量有了大幅提升。今年政府再投8亿多元,积极策应参与盐城市供水管网,接入京杭大运河宝应段,进行新水源地建设,真正实现“双水源”,目前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大四河风光带改造工程是区政府2013年的为民办实事工程,建成后有效地改善了城区中心河道生态环境,提升了人居质量,但近年来出现了乱倒垃圾、景观设施人为损坏等现象。对此,在区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代表提出了大四河风光带综合整治常态化的建议。为推动实事工程真正取得实效,常委会将此项建议列为重点建议跟踪督办,主任会议专题听取办理情况报告,通过代表建议的有效办理,加强对大四河风光带长效化整治,确保实事工程投入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得到有效发挥。
成果转化,助推工程建设更科学
为推动实事工程调研成果得到有效运用,常委会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的基础上,编发《人大工作情况》调研版,供政府和有关部门参考。“人大调研报告的透彻分析更能让政府部门全面深入地了解到问题的实质,我们将尽快研究制定出台实施方案。”“代表们附身一线调研,底子摸得清,脉把的准,方子开的切合实际”,报告所提建议被一一采纳。
2013年,常委会在报告中建议实事工程的安排要更多地融入民意。区政府随即优化实事工程编排方式,按照“关注民生、惠及面广、资金有保障、当年见成效”的原则,在镇(区)、部门上报汇总筛选的基础上,将广泛征求民意列为必经环节,并在人代会上印送全体代表征求意见,确保实事工程的确定更加符合民心民意。2014年,针对基层群众最关心、诉求最大的农村路桥改造工程,建议对群众高度关注的实事工程统筹规划,建立项目库,有序组织建设。区政府立即着手对全区农村路桥进行摸底,编排成册,按照先急后缓原则,每年安排建设一批,科学有序地解决基层群众的出行难题。
本届以来,大丰人大将监督“镜头”聚焦于民生,始终将人民福祉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重要着力点,不断践行为民代言的履职承诺。助推民生幸福,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大丰人大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李方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