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7日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上
市行政服务中心 戴 珺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在2014年9月26日召开的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上,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服务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对进一步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提高服务效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会后,行政服务中心高度重视,从坚持依法行政、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提高效率四个方面入手,将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建议落到实处,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办理落实情况
1、坚持依法行政,实施清单管理。加强引导。通过强化履职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把依法行政的理念变成每名工作人员的自觉行为。深入调研。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到重大项目现场、企业、群众中去,发放调查问卷1000余份,召开座谈会7个,征求到意见建议20多条,为推动改革工作提供了实践支撑。实施清单管理。按照“减、转、放”的要求,将国家、省、市取消下放的13批次事项逐条对接到位,取消30项,合并34项,转移55项,形成了全市33个部门 243项的行政许可事项目录清单,真正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
2、推进简政放权,做好“加减法”。做好加法,不断扩大便民服务内容。做到两个进场,即涉民事项全进场,水、电、气、市民卡等便民服务事项全部能进中心一门办理。行政审批全进场,涉及行政审批的部门,全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所有服务流程全部在中国大丰门户网上公示,实现了审批部门100%进驻、审批事项100%公示,授权到位率在原有基础上再提升10%。做好减法,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减少前置条件。对审批流程进行再梳理,共取消前置审批条件25项,优化服务流程35个,更加方便群众办事。减少费用。对两区工业项目实行“零收费”,共发放免缴证37本,减免相关费用175万元。同时取消收费3个,压降收费9个,极大地减轻了企业群众负担。
3、优化服务方式,打造服务品牌。强化联合服务。设立重大项目服务专窗,开通“联合服务直通车”,企业困难在哪里,中心服务就送到哪里。全年共组织联合服务242次,召开会审协调会22次,联合会审亿元以上项目51个,协调解决问题30多个。推行容缺预审。出台了容缺预审工作办法,明确了11个部门15个事项和61个可容缺材料,并扩展了可容缺的面,不仅在业主与审批窗口之间实行容缺,同时上下道审批窗口间也实行容缺,全年共容缺预审42次,有效减少了业主在审批中的等待时间。推进品牌建设。以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精品示范基地为契机,不断强化标准化管理,积极推行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和延时服务,全年共开展上门服务100多次、预约服务3000多人次,打响了“温馨365,贴心24”服务品牌。
4、提高服务效率,搭建一流平台。加强队伍建设。结合党委中心组学习、星期六党校,精心组织学习培训,并通过“地税杯”业务技能比赛、“国税杯”群众路线知识竞赛等活动,来检验学习成效,提升队伍素养。完善三级服务网络。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全市镇(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站)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强势推进,扎实工作,不到半年,在全市所有镇、村全部建成便民服务中心(站),形成完善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高效为群众服务。并依托三级网络,通过先试点,后面上铺开的办法,探索搭建网上审批平台,尝试网上预审、远程申报,取得了初步成效。注重效能建设。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坚持每日一巡查、每周一点评、每月一考核、每季一总结,按季开展 “红旗窗口”和“服务标兵”评比,严格依据《考核细则》,结合日常巡查情况,对窗口和工作人员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形成人人向上、个个争先的竞争氛围。强化行风监督。通过聘请行风监督员,随机抽取服务对象,发放评议表等形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群众满意率始终保持99.9%以上。
二、当前存在问题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代表的关心与支持下,行政服务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还有再深化的空间。行政服务科整建制进驻率还可以再提高。二是网上审批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审批网络还需要扩容升级,以便满足服务工作的新需求。
三、今后工作打算
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全力做好行政服务的“加减乘除”法,合力打造盖章最少、收费最少、申报材料最少、审批流程最短“三少一短”的良好环境。
1、做加法、优服务,树形象。加服务事项。在许可事项全进驻的基础上,按照群众需求,不断吸纳成熟的便民服务事项进驻,达到“敞开一扇门、承办万家事”。加服务内涵。丰富“温馨365、贴心24”品牌的内容,推行“8+1”全程服务,“8”指“行政指导、绿色通道、容缺办理、联审联办、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代办服务”八种特色服务;“1”指给办件群众一个意外惊喜,让品牌特色更加鲜明,服务更加贴心。加培养扶持。支持从窗口一线发展党员、培养人才,加强技能培训,采取立体化考核手段,检验队伍工作成效,提高窗口一线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2、做减法、减前置,强管理。减事项。进一步做好清单的动态管理工作,第一时间将国家、省、市取消下放事项的政策落实到位。减前置。进一步做好服务流程的优化工作,突出两个重点,重点清理审批前置条件中涉及的技术审查、评估等中介服务事项;重点清理变相设置的行政审批前置条件,取消不合理前置,变前置审批为事后监管。减费用。及时将相关部门减免收费的政策落实到位,中介等收费力争再压降10%。减材料。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不断压缩申报材料,同时相关事项,只需提供一套材料,减轻群众负担。
3、做乘法、拓思路,提效率。通过资源整合,变行政审批“物理组合”为“化学融合”。用网络乘平台,让速度更快。把网上办事大厅在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全线铺开,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做到节约成本、高效运转。用系统乘资源,让效率更高。利用BRT审批系统打包受理重大项目,同时对服务事项进行资源整合,推行联合会审、联合踏勘、联合验收,尝试联合图审,让便捷高效常态化。用创新乘规范,让效能更强。变过去的“分散办理”为“集成审批”,形成“岛式”一条龙服务。比如涉及项目立项审批的窗口,全集中在一个服务“小岛”上,每个岛都有一套规范的服务流程,任何一个窗口受理事项,相关窗口自动流转、相互协作,让群众只要跑一个窗口,在这个“岛”上,就能办成多件事,使服务效能成几何级数增长。
4、做除法、消障碍,零距离。以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水平为分母,以群众满意率为分子,通过标准化建设等创新举措,做好行政服务的除法,群众满意率为零则一切为零。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加强作风建设,并邀请第三方监督服务工作,努力搭建盐城第一、全省前茅、全国有影响的一流服务平台,把打通行政服务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