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8日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上
市人大财经工委主任 夏 寅
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同志们: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年初工作安排,依据《监督法》、《预算法》和《审计法》的相关规定及《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最近,我们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家祥同志的带领下,就2013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市本级财政决算情况及今年上半年的财税工作情况,到市财政局、审计局和各镇进行了调研,并召开了国税局、地税局、开发区、港区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座谈会。现将有关情况和我们的意见报告如下:
一、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市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291000万元,市本级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为456600万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省下达专款、上年结转等因素,市本级全年公共财政支出预算最终为662165万元。2013年市本级实际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7049万元,完成预算的109.0%,增长25.2%;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99140万元,占年度预算的90.5%,增长27.9%。通过争取省专项补助、体制财力分成、地方政府债券收入、调入资金等方式,基本实现了当年财政收支平衡,市本级2013年滚存结余63297万元。2013年,市本级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504902万元,增长19.6%;政府性基金支出 449123万元,增长8%。2013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总财力 502581万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总支出449123万元,滚存结余53458万元。市本级当年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2013年市本级实现职工养老保险等8项社保基金收入153317万元,市本级实现社保基金支出125972万元,市本级社保基金年终累计结余125650万元。
刚才,我们听取了市财政局局长卞松岭同志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13年市本级财政决算的报告(草案)》和市审计局局长孙志强同志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13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经过会前的调查和审查,我们认为,2013年,市政府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落实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精神,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监督,突出加强财源建设,狠抓财政收入征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控制“三公”经费及其他一般性支出,较好地实现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保证了财政的正常运转,促进了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市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各项财税政策,积极服务经济转型发展,加大民生保障投入,努力提升财政管理水平,较好地完成了人代会批准的预算;国税部门坚持夯实征管基础,深入挖潜征收;地税部门加强税源调查和收入预测分析,全面完成了收入任务;市审计局在充分做好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努力拓展审计思路,突出预算执行中的重点和热点,对2013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认真审计,审计工作报告对预算执行情况予以了充分肯定,并对预算管理、税收征管、部门预算执行、部分专项资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
审查情况表明,2013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总体是好的,决算情况是实事求是的,为此,建议本次常委会同意市审计局孙志强局长所作的《关于2013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同意市财政局卞松岭局长所作的《关于2013年市本级财政决算的报告(草案)》,批准2013年度市本级财政决算。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切实依法整改,维护财经纪律和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并依据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下发的《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跟踪监督办法》的相关规定,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结果的报告及相关附件在六个月内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市的财税工作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税种间增长不平衡,以增值税为代表的主体税种增幅不大;实体经济特别是重点企业对财税的支撑作用还不够明显,土地增值税等速效税源占比过大,税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镇级经济发展有待加强,财政平衡难度加大;财政预算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资金使用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部门及单位预算编制质量还不够高、执行还不够严肃,财经纪律有待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管需要进一步强化等等。
二、几点建议
根据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主任会议意见,为进一步加强财政预决算监督管理,做好下半年的财税工作,促进我市财政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我们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项目培植和企业服务,大力发展和壮大财源。要充分发挥财政引导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发展方式,支持企业技改和科技创新,大力培植和扶持规模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发展;要努力使“深化两服务、全力保增长”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切实帮助中小企业协调解决资金、用工、用电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要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速度,加大抢工会战的力度,全力服务好项目推进工作,促进竣工项目及早投产达效;着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对地方税收的贡献份额,突破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充分发挥港口建设和特色旅游的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业和旅游业,努力壮大地方收入的税源和财源。通过各种措施,千方百计提高实体经济对财税收入的贡献率。与此同时,要积极研究探索财政对镇区经济的调控支持方式,进一步加大力度,合理优化账务处理。
(二)科学组织税收征管,努力提高收入质量。要继续深化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税源调查和收入预测分析,强化多部门的信息沟通与跟踪,进一步提高税费征管水平。强化对主体税源的管理,加大对重点税源的监管征缴力度,同时注意抓大不放小,挖掘增收潜力,严格质量考核,按序时进度狠抓组织收入均衡入库,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要强化收入质量结构的分析,着眼长远,夯实基础,努力提高税收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实现可用财力的最大化。
(三)规范财政预决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与时俱进,努力推进全口径预决算编制和管理,在编好公共财政预算的同时,积极组织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要规范预决算编制,细化公共财政预算,全面反映政府性基金收支的具体情况,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提高编制质量。要积极推进全口径预算上人代会,并力求让代表看得懂、理得清。市人大财经工委将按照要求,主动了解预算编制的情况,并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要从健全制度入手,坚持财政管理与财政监督的有机结合,通过细化支出、加强票据管理等途径,强化财政预决算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增强支出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加强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规模,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将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强化绩效考评,确保资金管理安全、使用规范、高效。要坚持聚财和理财相结合,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保证财政运转、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盘活财政沉淀资金,多途径理财,努力增加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财政债务风险。
(四)认真执行相关规定,积极推进预决算公开。要积极推进预决算公开,细化公开内容,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积极打造阳光财政、透明财政。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的要求,今年以来,财政部、江苏省人大、江苏省财政厅分别下发了相关意见和通知,对预决算和审计报告公开的内容、时间和方法步骤,以及审计指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的内容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盐城市人大在今年4月份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了部署。对上述意见、通知和会议的要求,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
以上报告,供审议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