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6日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上
大丰市科学技术局局长 陈苏萍
一、2013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成效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科技部门关心指导下,我市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建成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大丰市金属材料处理特色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江苏大丰盐土农业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获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全年共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8个,立项55个,向上争取资金3500多万元;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工作有力推进,大丰实验区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单位;在盐城市2013年目标任务考核中,我市科技工作获综合先进奖第一名和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奖第一名。
二、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审议意见第一点指出:“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内容多,涉及层面广,工作要求高。半年来,市政府坚持创新驱动、促进转型跨越发展不动摇,不断强化2014年建成省创新型城市目标任务意识,注重把创建工作摆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以认真组织开展好省创新型试点市一系列工作为抓手,大力宣传科技创新,造浓科技创新浓烈氛围。政府领导带头调查研究。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紧扣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深入重点园区、镇、企业和相关部门开展针对性调研活动10次,牵头召集座谈会、汇报交流会、会办会等7次,市政府领导率领科技局、开发区、高新区等单位负责人到上海、武汉、深圳、苏州、青岛等地考察学习6次。规划完善工作得到加强。为保证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的科学性、指导性,市政府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积极顺应形势发展要求,及时组织、协调有关力量认真开展了《大丰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2011-2014)及2020年远景规划》编制完善工作,通过多方努力,目前规划已定稿。示范带动效应初步显现。建设进程中,市政府及科学技术局等部门能围绕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注重突出工作重点、树立培植典型,实行分类指导,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继西团镇成为江苏省首批创新型乡镇之后,2013年12月,大中镇入选第三批江苏省创新型试点乡镇。南阳、新丰、万盈等镇正加快创新型乡镇建设步伐,努力在2014年成为省创新型试点乡镇。2013年12月,大丰经济开发区成功获批江苏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大丰市高新技术区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报告目前已获六个厅中国土厅、环保厅、规划建设厅认可。累计培育省创新型企业6家。强化建设工作专项督查。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同市重大事项督查办公室两次对12个镇、五区十八园、23个部门开展了建设工作情况专题督查,下发了督查通报,有效促进了工作的开展。目前,市科技局正紧扣2014年建成省创新型城市的目标节点,抓紧组织验收,并适时做好对接。
审议意见第二点指出:“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发挥创新带动作用”。
半年来,市政府积极完善了全市新特产业领军企业培育计划,着力加强了新特产业科技创新工作力度。针对新能源、海洋生物、电子信息等新特产业的加速集聚发展需求,市科技部门加强了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中科院海洋所、植物所等相关知名高校院所的联系沟通、与相关产业园区保持经常性互动,引导和促进了一大批企业切实开展产学研合作工作,重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重视增强专利意识。全市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明显加快,特别是2013年中,我市江苏丰东“全新一代等离子渗氮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江苏谷登“超大型智能化水平定向钻机研发与产业化”和大丰丰泰流体“同步回转油气混输装备研发及产业化”3个项目,还获得了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合计2500万元的立项扶持资金,使我市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总数达14个,处在苏北、苏中前列,名列盐城第一。江苏丰海新能源淡化海水发展有限公司“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省科技支撑计划500万元资金资助。通过多方努力,2013年,我市新培育获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高新技术企业8 家、省民营科技企业8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3家;新开发获认定省高新技术产品67只、省重点新产品3只。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市政府注重协调整合力量,组织推进大丰市稻麦原种场、江苏大丰盐土大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开展了棉花、水稻、麦子、玉米等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油菜、菊芋等经济作物新品种以及鱼类、紫菜等水产品新品种的引进与培育,引导大丰市沿海滩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展与南京大学专家团队合作探索研究盐碱地加速改良各种技术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加大了国家富民强县项目组织申报力度,2013年底,共有涉及现代农业的6个子项目获国家富民强县项目滚动支持240万元,有效促进了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加速发展。今年以来,组织涉农企业申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个、农业支撑计划项目6个、自然资金计划2个、省富民强县重点项目8个。组织大中镇恒北村积极申报科技部“村镇宜居工程美丽乡村”项目,有望获500万项目资金支持。继续组织推进相关区园、镇及企业深化拓展产学研合作,加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科技创业载体平台建设,提升平台层次,优化载体功能。2013年,我市新认定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4家。大中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审议意见第三点指出:“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培植创新人才队伍”。
2013年,市政府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围绕“集聚高端人才、支撑沿海开发”目标,创新工作机制、加大人才投入、搭建载体平台,努力为加速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特产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市政府制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推动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实施意见》,提高了人才项目资助标准,在盐城首家出台鼓励企业引才政策,市财政按用人单位实际支付人才报酬给予企业补助,极大地激发了企业招才引智的热情。围绕《盐城市党政正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书》,以“两办”名义下发《大丰市2013 年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将全年招才引智目标任务落实到各镇、各区园。市主要领导亲自参与海内外招才引智活动。成功举办了中国大丰(纽约)招才引智推介会,在美国纽约设立海外人才工作站,签订人才引进协议40个。成功举办了'2013中国大丰(深圳)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对接洽谈会,新设立德、法、日等海外人才工作站7家,签订人才项目协议58个。市人才办经常会同科技、人社等相关部门,深入各镇、各区园以及重点规模企业,调研高层次人才队伍状况和人才需求情况、督查人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市科技局通过正常性的调研走访,适时了解企业对科技和人才的需求,常年开展政产学研活动,从高校、院所主动帮助企业引进42名高层次人才。组织开展了大丰市第三批“双创”人才项目评审工作,李晓谦等9名人才获项目资助430万元,进一步营造了科技创新和人才优先的良好氛围。全年共引进外籍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6名,海外高端人才32名,柔性引进外国专家53名,留学生106名。申报入选省“双创计划”3人、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2人。
审议意见第四点指出:“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市政府切实增加了科技投入。2013年,我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7.82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76%。我市科学技术支出2.37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为 3.45 %,较2012年增加了0.22% ,为科技型企业减免税收8742.82万元。逐步形成了以政府资金引导、企业资金为主、专项资金扶持、银行信贷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坚持不断推进科技金融结合,市科技、财政部门积极稳妥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贷款工作,组织开展了“苏科贷”业务,2013年下半年为相关企业发放科技政策贷款3000多万元,有效缓解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培育和发展了多家创投公司,增加了创投资本,助推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积极落实科技创新激励政策。2013年,市政府加大了《关于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大办发〔2010〕73号)落实执行力度,依据全市专利申请与授权的实际状况、产学研合作情况、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情况、市科技进步奖励等,共安排奖励资助资金685万元。认真贯彻落实了盐政发〔2013〕251号文件精神,组织符合申报奖励政策条件的6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了申报,目前上报审核工作基本结束,拟兑现金额1419.83万元。
三、工作中需进一步提升和改进的方面
在看到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前一阶段已取得的成效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科技创新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区域创新体系还不够完善。表现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须进一步下大力气;区园等经济主体科技载体平台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创新能力还不强。二是财政科技投入相对不足。近年来,我市科技投入增长明显,但与建设省创新型城市目标比,与苏南等发达地区比,与加快转型升级要求比,仍显不足,就专利奖励资助而言,与盐城市邻近市区相比差距明显。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表现在不少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真投入、实投入、大投入不够,科技研发能力不足,自主发明专利拥有量较少,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四是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科技中介服务组织不多,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能力不强。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长远发展和应对竞争的角度,充分认清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