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上
市林业局 卞泰鹏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现在,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我市重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情况,并对《大丰市重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文本作简要说明,请予审议。
一、规划编制背景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部署,切实加强生态建设,科学划定林业生态红线(即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绿线),根据年初市政府绿化造林工作安排,我局围绕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大中型骨干河堤、国省干道以及重要区域,认真组织编制了《大丰市重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3-2020年)》。
今年7月21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意见》,8月30日,省政府专门印发了《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
二、规划依据
《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江苏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等政策文件,《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等技术规程,以及大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建设、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水利建设、林业发展区划调查等相关资料。
三、规划期限与范围
规划期限为2013-2020年。规划范围为大丰市行政辖区范围内所有重点林地和依法用于林业发展的其他土地,规划林地总面积256807.41亩。通过规划,新增林地面积83932.14亩。
1、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包括海堤等级公路及新、老海堤两侧,林地面积34017.43亩,占规划总面积的13.25%。规划绿线宽度为两侧各50米,现有林地宽度超出规划绿线宽度的,按现状计算。
2、大中型骨干河堤。包括骨干河道26条、大沟215条,林地面积121261.46亩,占规划总面积的47.22%。其中:通榆河、斗龙港河、川东港、王港河等4条骨干河道,规划绿线宽度为两侧各50米;西潮河、潘堡河、江界河、一卯酉河、二卯酉河、三卯酉河、四卯酉河、五卯酉河、南中心河、南直河、大四河(马路河)、中子午河(黄海复河)、大丰干河、潘大河、护龙河、疏港航道等16条骨干河道,规划绿线宽度为两侧各30米;丁溪河、何垛河、兴盐界河、串场河、竹港河、三十里河等6条骨干河道,规划绿线宽度为两侧各20米;215条大沟,规划绿线宽度为两侧各10米;现有林地宽度超出规划绿线宽度的,按现状计算。
3、绿色通道。包括国道1条、高速公路2条、省道6条、县道11条,林地面积32039.86亩,占规划总面积的12.48%。其中:204国道、盐淮高速(在建)、332省道、226省道(北段)、临海高等级公路、331省道(规划建设)、226省道南段(规划建设)等7条道路绿色通道,规划绿线宽度为两侧各50米;沈海高速、351省道(规划建设)、申丰路等3条道路绿色通道,规划绿线宽度为两侧各30米;南草线(X203)、方大线(X205)、老204国道(XZ01)等3条道路绿色通道,规划绿线宽度为两侧各20米;新草线(X206)、斗方线(X301)、海益线(X302)、新便线(X303)、南白线(X305)、川大线(X307)、老226省道(XZ02)等7条县道绿色通道,规划绿色宽度为两侧各10米;现有林地宽度超出规划绿线宽度的,按现状计算。
4、重要区域。包括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市林场、二林场(滩涂投资公司竹川垦区)、大丰港区化工园区防护林带等4个重要区域,林地面积69488.66亩,占规划总面积的27.06%。规划绿线为重要区域的行政界线。其中大丰港区化工园区防护林带区域包括北至疏港航道、南至华丰农场六中沟、东至海堤等级公路、西至临海高等级公路范围内的重点林地。
四、保护规划
实施林地用途管制,落实林地分级管理,切实保护现有森林,有效补充林地数量,实行林地占补平衡,引导节约使用林地,确保林地资源稳步增长。
实行分级管理。根据生态脆弱性、生态重要性以及林地生产力等指标,对林地进行系统评价定级,划定为Ⅰ级、Ⅱ级和Ⅲ级3个保护等级。
Ⅰ级保护林地是国家和省重要生态功能区内予以特殊保护和严格控制生产活动的区域。全市Ⅰ级保护区域为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内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地。实行全面封禁保护,禁止生产性经营活动,禁止改变林地用途。
Ⅱ级保护林地是国家和省重要生态调节功能区内予以保护和限制经营利用的区域。全市Ⅱ级保护的区域为省级重点公益林地、省级森林公园和沿海防护基干林带内的林地。禁止商业性采伐,除必需的国家级、省级基础工程建设占用外,不得以其他任何方式改变林地用途,严格控制建设工程占用林地。
Ⅲ级保护林地是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保障主要林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重要区域。全市Ⅲ级保护的区域为除I、II级保护林地以外的地方生态公益林地、大中型河堤商品林地等培育基地。从严控制商业性经营设施建设用地,限制勘查、开采矿藏和其他项目用地,适度保障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用地。
五、统筹区域管理
1、优化区域空间格局。建设“一带二区三网多点”为一体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实现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空间均衡布局和合理配置及功效最大化。“一带”即以新老海堤为主的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二区”即以大丰市林场为主的沿海重点生态公益林区建设和以国有大中河堤为主的重点速生丰产用材林区基地建设;“三网”即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建设;“多点”即绿色村庄、森林城镇、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呈点状分布的生态建设地带。
2、实行差别管理。根据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现状,将全市林地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3类。严格保护禁止开发区域的林地资源,保障限制开发区域生态用地需求,支持重点开发区域发展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事关生态、事关民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我们将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切实做好林地保护利用工作,为生态大丰、幸福大丰建设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