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围绕“创新驱动、转型跨越”总基调,积极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把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全市科技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明显增强。2012年,大丰市创建成为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市、省级知识产权战略推进示范市。2013年7月,我市成为江苏省海洋生物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2013年8月,我市创成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正大丰海院士工作站被认定为盐城市今年唯一的省院士工作站;森威飞达公司、大丰万达纺织等10家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腾龙、江苏金风、江苏森威精锻、盐城丰特铸造4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丰海公司、江苏丰东公司、江苏谷登公司、大丰丰泰流体公司申报的四个项目获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助,共获4500万元资金支持;2013年9月,大丰盐土农业科技园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今年有望成为新一轮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现将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主要情况作概要汇报,请予审议。
一、做法与成效
(一)注重引导扶持,推进科技创新。一是放大政策引领效应。先后编制完善了大丰“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大丰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大丰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规划和大丰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出台了《关于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2011-2015年)》、《大丰市创建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县(市)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关于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培育实施办法》等支持科技进步、人才引进、创新创业的系列政策文件。市财政设立了1亿元的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4000万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度专项引导资金、1000万元成果转化风险资金、1000万元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三区科技孵化器分别建立1000万元以上的孵化种子基金。 2012年市财政预算科技投入1.78亿元,占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达3.81%。2012年以来,先后组织24家企业申报了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贷款,获立项项目20个,共获得风补专贷5450万元。二是抓好科技政策落实兑现工作。市政府及科技、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切实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在经费投入、业绩评价以及分配制度等方面加强创新,充分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创造性。依据省科技厅、省国税局和省地税局统计年报,2012年我市减免企业所得税8730万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所得税额2860万元,企业研发费用减免税额5870万元,位居盐城县(市、区)之首。三是建立科技创业融资平台。大丰港经济区成立了注册资金3000万元的大丰市苏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大丰经济开发区成立了注册资金3000万元的大丰市众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建成江苏沿海首家县级创投平台——大丰港海晶创投中心,入驻基金管理机构4家,发起创立和正在筹备创立股权基金6只,入驻商业银行、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11家,服务机构4家,服务支持科技创新工作。2012年大丰创业投资资金规模达11.2亿元。
(二)注重项目引领,推动产业创新升级。2012年以来,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06个,累计争取上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超亿元,引导企业投入近16亿元。2013年至今,全市组织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8个,已获立项36个,其中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个。一是依托重大专项推进新特产业发展。围绕重大项目需求,以国家“863”计划、国家农转资金计划、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计划、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建设、产学研联合重大创新载体建设等重大科技计划为引导,重点实施了“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关键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海洋生物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建设”、“海洋生物产业产学研联合重大创新载体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和带动一批新兴产业。大丰风电产业园、盐城海洋生物产业园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科技产业园。2013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06亿元。二是加快传统产业高新技术步伐。着重抓好机械、纺织、“三药”等传统支柱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建成国内一流的冷温塑性成形技术理论创新及工程化产品研发基地。热处理行业重点推进“全新一代等离子渗氮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纺织行业重点综合运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提升纺织行业技术水平。农药产业重点攻关高效、低毒、环境友好新农药的研制。三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生态观光农业园工程,丰收大地农业科技示范园、盐土大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加快推进。其中,盐土大地农业科技示范园以“盐土农业”为主题 ,着力打造盐土特色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园区先后与中科院植物所、南京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的科研院所,重点围绕盐土农业、生物技术、食品加工、农业工程等技术领域,建立多层次的合作关系,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省级科研项目15项,获科技拨款3000多万元。该园区先后被认定为“江苏省盐土农业示范基地”、“江苏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科技兴海产业化示范基地”,今年又创建成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推动大丰乃至江苏省的盐土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注重多措并举,优化创新体系。一是强化创新型园区建设示范。注重发挥区园政策、技术、人才等创新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产业类聚、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风电、海洋生物、木材、石化、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海水淡化等18个特色园区初具规模。其中,大丰市高新技术区致力于“发展科技大丰,打造未来大丰”,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牢牢把握“高新+特色”的建设要求,注重用高端规划引领,精致推进基础建设;用高新定位特色,有效开展科技招商;用创新驱动发展,重点突出平台搭建,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园区建成盐城市级高新技术区,国际软件园建成江苏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目前,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报告上报省政府后已转各厅征求意见。以高新区为核心,整合城东新区、丰收大地、东方1号创意产业园和汽车2.5产业园等打造的大丰未来科技城已正式启动,规划正在调研编制中。二是加强载体和研发机构建设。大力推进区园以“六有”(有科技孵化器,有政产学研平台,有3万平方米以上的研发大楼,有20套以上的专家公寓,有博士后、院士工作站,有1-2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规模骨干企业以“五有”(有产学研平台,有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有研发中心,有高新技术项目和产品,有技术改造项目)为建设目标,加强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突出企业这一主体,致力打造高水平创新载体。支持企业建立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院士工作站等重大研发机构,推进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着力培育建成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全市建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省级公共服务平台1家、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载体1家、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省企业院士工作站4家、省研究生工作站3家、省级科技产业园2家、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1家;培育认定省创新型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18家。三是深入开展政产学研合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举办科技人才恳谈会、成果交流交易会等多种形式,引进技术、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开展联合攻关、共建创新创业平台等,推进企业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目前,全市共有300多家企业与包括清华大学、中科院多家下属机构、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23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南京工业大学共建江苏海洋产业研究院,建成江苏省海洋生物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及人才引进协议达366份,引进院士10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4名、国内领先的创新创业团队6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84名。2012年以来,获立省双创人才项目资金资助8名、博士集聚计划项目人才资金资助3名;参与开展了大丰市“双创”人才项目第二批、第三批评审资助工作,立项19个,资助金额750万元。通过产学研合作,一大批关键技术被攻克,一大批科技成果被转化。四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市政府把专利的申请量、授权量、品牌培育等纳入对镇、区(园)年终考核体系。多次组织知识产权业务培训,深入区园镇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调研,帮助企业开展专利申请。大力度组织开展了工业定报企业消除“零专利”申请活动,共消除“零专利”申请企业100余家。认真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贯标示范创建工作,树立了全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品牌。着力培育了一批专利优势企业、知识产权达标企业、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积极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赢得多方赞誉。知识产权工作在全国有影响、在全省有位置。近年来我市专利申请数、授权专利数、发明专利申请数均呈现较高的增长态势,专利工作的总体成效持续保持在盐城、苏北名列前茅。2012年全市组织申请专利2559件,获授权1480件。今年1-7月份,已申请专利1360 件,授权560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区域创新体系还不够完善。表现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须进一步下大力气;区园等经济主体科技载体平台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创新能力还不强。二是相关政策优势还不甚明显。对重大科技创新创业项目和新兴产业科技领军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够强。三是财政科技投入相对不足。近年来,我市科技投入增长明显,但与建设省创新型城市目标比,与苏南等发达地区比,与加快转型升级要求比,仍显不足,就专利奖励资助而言,与盐城市邻近市区相比差距明显。四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表现在不少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真投入、实投入、大投入不够,科技研发能力不足,自主发明专利拥有量较少,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五是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科技中介服务组织不多,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能力不强。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长远发展和应对竞争的角度,充分认清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期,我们将按照“坚持创新驱动,建平台创品牌引人才”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科教兴市战略,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巩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成果,扎实推进江苏省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致力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着眼创新能力提高,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咬定2014年在苏北率先建成省创新型城市的建设目标,切实加大组织推进力度,加快建设进程。要通过开展深入调研、强化督查、活动推进等方式不断加大力度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创建中的一系列问题。注重通过示范带动效应,切实支持大丰经济开发区、大丰港经济区等加快创新型园区建设,激励大中、南阳等重点镇加快创新型乡镇建设。
(二)注重领军企业培育,积极发挥创新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新特产业科技创新力度,完善全市新特产业领军企业培育计划。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培育一批在行业、在国内、在全球有影响的销售额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以上的创新能力强的领军企业,实现企业在规模、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品牌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以此为基础带动全市面上更多企业重视、依靠创新谋求更大发展。突出企业这一主体,致力打造高水平创新载体。引导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研发机构建设,着力建成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三)不断集聚全球智力,努力凸显人才“引擎”效应。树立海纳百川引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意识,引导企业等依靠多种方式引进科技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切实保障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净所得”。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实习基地。深入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打造新能源、海洋生物等技术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坚持以人才引领产业,以产业汇聚人才,努力形成“培养引进一批人才、发展壮大一个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的链式效应,到2014年引进2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点培养10名科技企业家、40名中青年创新型科技人才。
(四)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扎实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把新能源、石化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积极申报和实施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集中力量引进龙头型、旗舰型重大项目,积极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在高端科技上做文章,加速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以产业、技术为制高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全市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依托各类创新载体,推动科技资源和成果向现代农业倾斜,培养和引进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设施农业,以“盐土大地”、“丰收大地”等为重点,抓实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以科技创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产业化,围绕农业高端产品,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
(六)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大科技政策保障力度。一是加大政府对研发活动的支持力度,落实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努力形成以政府资金引导、企业资金为主、专项资金扶持、银行信贷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二是大力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积极稳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贷款工作,发挥好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效能;三是大力弘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促进创新资源快速集聚,加快形成创新合力;四是强化考核导向机制,进一步强化各镇、区(园)党政一把手抓科技创新的意识,对纳入全市综合考核体系的年度科技创新进展情况定期开展专题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