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您现在的位置: 大丰人大 >> 监督视窗 >> 专项工作 >> 正文
 
 

关于我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汇报

大丰人大政府信息网·(2012/10/29 11:12:03)·专项工作

——2012年10月25日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9次主任会议上

 

大丰市农业委员会 

 

各位主任:

    我受市政府委托,现将全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作如下汇报,请予审议。

近几年来,我市按照国家和省、盐城市关于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健全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机制,大力改善推广条件,全面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求实创新抓服务,与时俱进促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农技服务直接到村、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服务模式,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形成了市有农技推广中心、镇有农技综合服务中心、村有兼职农技人员的市、镇、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为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2010年3月,原市农业局、林牧业局、农机局合并成立大丰市农业委员会(简称市农委)。目前,市农技服务体系中,市农委下属粮油、经作、蔬菜、土肥、植保、蚕桑、林业、果树、农机、兽医10个专业指导站,市滩涂海洋与渔业局下属1个水产专业指导站,全市12个镇都成立了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全市共23个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单位农技人员承担着农业四新技术服务指导、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质量监管、动物防疫和动植物检疫工作,是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服务的主力军。

1、农技人员队伍结构

近几年来,市财政加大投入力度,保证了农技推广事业的开展,市农委下设粮油、经作、蔬菜、土肥、植保、蚕桑、林业(果树)、农机、兽医、水产等11个专业站,现在除林业(果树)站、植保站外,全部为全额拨款单位,实有推广技术人员92人,缺编23人。镇级农技人员工资也已全额发放。

2011年1月27日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大丰市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全市12个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含农经站)核定编制300名、镇畜牧兽医站68名,合计核定农技农经服务人员368名,全市12个镇都建成了镇农技综合服务中心(农经站),共有农技推广人员203人,农经服务人员69人,镇农技(农经)综合服务中心缺编96人,10年来各镇基本维持农技人员只出不进,服务人员严重不足,人少事多矛盾比较突出。

2、农技人员年龄结构

镇级农技人员50岁以上农技人员占农技人员总数的45.4%、36岁至49岁农技人员占农技人员总数的50%、35岁以下农技人员占农技人员总数的4.6%;市级农技人员中,50岁以上农技人员占农技人员总数的13.2%、36岁至49岁农技人员占农技人员总数的64.5%,35岁以下农技人员占农技人员总数的22.3%。

3、农技人员学历结构

镇级农技人员本科以上学历农技人员占镇农技人员总数的11.5%、大专学历农技人员占农技人员总数的54.5%、中专学历农技人员占农技人员总数的32.2%,,中专以下农技人员只占农技人员总数的1.8%;市级农技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县农技人员总数的47.4%、大专学历农技人员占市农技人员总数的25%、中专学历农技人员占市农技人员总数的13.2%,,中专以下农技人员只占农技人员总数的14.4%。

4、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今年,我市共争取到省镇级“五有”农技中心建设项目(360万元)和国家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118万元),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加快建设镇“五有”农技服务中心。其中,新建的有4个,大中镇、刘庄镇、草庙镇、西团镇;改扩建的有2个:大桥镇和三龙镇;修缮的有6个:草堰镇、白驹镇、小海镇、万盈镇、新丰镇、南阳镇。目前刘庄新建政府大楼装修完工(其中520平方米产权划转镇农技服务中心)并正式使用;草庙、西团分别将新建的400平方米和600平方米文化中心大楼产权置换镇农技服务中心;大中镇将丰收大地现代农业园区花卉苗木交易市场办公楼(2009年新建、总面积900平方米、造价177万元)产权划转镇农技服务中心作为办公用房,正在装修即将投入使用;三龙、大桥已落实大楼主体各430平方米和570平方米,改扩建工程正在进行;草堰、白驹、小海、万盈、新丰、南阳六个镇已落实办公大楼共计3370平方米,都已进入修缮阶段,2010年南阳镇农技服务中心整合原有资产,建成一栋500多平方米的农技服务大楼,实现“农业服务一栋楼、农技服务一站式、农技服务一条龙”,既方便了群众,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南阳农技服务中心建设模式在全市推广普及。我市镇“五有”农技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各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部门全力支持。

二、农技推广工作取得的成效。

1、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提升传统农业。将先进的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劳动者的经济效益是农技推广机构的中心任务。近几年来,我市认真组织实施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开展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农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动植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农产品标准生产技术、新型耕作栽培技术等一大批农业科技新成果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 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实现稻麦两熟亩产超吨粮目标,今年粮食生产有望超上年。

2、加速推进高效农业,促进农业持续增收。通过加快结构调整,组织实施高效农业“双百工程”、“五五工程”、“六五工程”和“三沿”示范带及“一户一棚奔小康”工程,今年以以来新增高效农业面积8万亩,其中新增设施农业面积近3万亩,全市高效农业已达110万亩。大力实施林木、种苗、特色经济林工程建设,建成20多个高效林业生产基地,形成早酥梨、子等绿色水果生产基地和女贞、银杏、红叶石兰及花苗木生产基地。畜禽生产围绕上规模、扩总量、保安全、增效益等目标,年饲养生猪150多万头,畜禽4000多万羽。毛兔、奶牛养殖规模盐城市第一,山羊养殖规模盐城市第二,生猪、家禽养殖规模盐城市第三。

3、加强标准化建设,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宣传农业标准化知识,宣传国家禁止、限用和淘汰的农业投入品目录和范围。严格落实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巡查力度,加强对农药残留的检测,动物检验检疫和“瘦肉精”的检查。全面开展“三品”认证、认定推进工作。目前,已通过的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5个、绿色食品55个、有机农产品19个,“裕华大蒜”获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为盐城首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4、加大水稻种植机械推广力度,全面提升农机为农服务水平。围绕水稻种植机械化目标,加大农机具的推广力度,全市上半年累计发展各类农机具1600余台套,其中:步进式水稻插秧机121台,乘座式插秧机47台,育秧播种机14台,联合收割机187台,高效植保机、渔业养殖机械及各类配套农机具1000余台套。

5、扎实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努力提升为农服务水平。今年以来共组织230余人次业务技术骨干分赴全市各镇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活动。农民培训工作按照到2016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持证劳动力达35%的要求已全面展开。挂县强农配合扬州大学进村入户落实基地。秋播前对1万多名科技示范户,种田大户及村组干部进行了以主导产业技术特别是设施栽培技术和畜禽养殖技术的培训。为提升基层农技服务能力,先后组织各镇农技中心主任、兽医站长、种植业农技人员、园艺农技人员、畜禽农技人员、农机技术人员到盐城生物工程学院、泰州牧校培训。运用多媒体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农技 110及时发布农业技术信息、动植物疫病防控信息、市场信息等创新服务方式。“五有”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确保11月30日前通过验收。“百千万”工程正抓紧实施。广大科技指导员正利用秋播有利时机,帮助广大示范户落实致富项目,搞好结构调整。

三、农技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改革不彻底,工作重心偏移。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经过几次改革,并没有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技改革未能真正做到经营、服务分开。如万盈镇农技服务中心每年不仅要负担离岗人员和小集体退休人员的工资和保险,还要负担服务中的各种费用,每年需要15万元左右,全靠负债过日子。各镇农技人员服务于政府的中心工作,承担驻村服务、计划生育、拆迁、企业服务、协税护税、政府集资等工作,并与工资挂钩,使农技人员成了编外的行政干部,目前西团农技综合服务中心公益性人员5人中,一人服务企业,二人参加拆迁,只有二人除做好政府安排的工作外,开展农技服务。

2、待遇偏低,缺少正常工作经费。  

全市12个镇的农技人员都拿不到绩效工资,大都没有出差补助及奖金,更享受不到住房公积金,有的农技人员下乡还要自己掏钱负担交通费用,与政府机关人员相比待遇偏低。

《农技推广法》规定,农技推广人员工资福利、推广经费、办公经费等全部由财政负担。市委、市政府大发[2005]3号、大编[2005]13号及大编[2005]46号文件规定,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为全额拨款公益性事业单位,为全镇农户提供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虽然目前公益性农技人员工资有保障,但绩效工资、住房公积金和办公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

3、队伍老化,知识得不到更新,服务手段滞后。

镇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新生力量补充不足,多年来基本没有进新人。专业配置不合理,大多数农业科技人员所学的和长期从事的是粮棉油等大宗农作物的技术服务,对蔬菜特经等园艺技术比较陌生,有的还赶不上农民;对新材料、新技术、新模式接受慢,更谈不上推广服务。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会使用电脑,不会打字,不会发电子邮件,农情报表不能及时报送,办事效率低,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

四、建议

1、引入正常用人进人机制,尽快解决缺编问题。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到乡镇农技部门工作,解决技术人才断层的问题。及时补充基层农技人员,抓好农技推广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奖惩制度,努力提高农技服务能力。

2、加快知识更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强农技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再教育,每年邀请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学者老师来讲课,分期分批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到大专院校培训。

3、将2005年考试录用的农技、林业、水产、蚕桑、农机等公益性服务人员,彻底从经营性单位分离出来,集中到农技中心办公,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切实履行公益性服务职能,提高服务能力,让农民满意。

4、建立农技人员正常的财政保障机制,使基层农技人员生活不操心,工作能专心,事业有爱心,切实从事农技,乐于农业,在农业的广阔天地里施展才华。

 
【 文章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300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大丰区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0907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