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您现在的位置: 大丰人大 >> 监督视窗 >> 专项工作 >> 正文
 
 

关于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情况汇报

大丰人大政府信息网·(2012/6/28 10:33:44)·专项工作

——2012年6月27日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5次主任会

 

市农业委员会丁仁俊

尊敬的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力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年好转。我受市政府委托,现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作汇报,请予审议。

一、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有效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水平通过加强生产基地建设、推广普及无公害生产技术、狠抓三品认证、强化市场监管,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全市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在安排农业和农村工作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效益、稳定民心的关键措施,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建立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切实承担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逐步建立健全了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社会各方参与的监管机制,创造了良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环境。市政府连续几年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为考核指标。市人大高度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多次提出议案提案、开展考察视察、专题审议,督促和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展开。

二是强化宣传引导,提高质量意识。通过新闻媒体大造声势。以多种形式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不断提升广大干群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我委结合科技入户工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开展农业标准化知识宣传培训。宣传国家禁止、限用和淘汰的农业投入品目录和范围,指导农民科学用药、合理用肥,坚决不使用国家明令禁用的农业投入品,把好源头,切实从思想上打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今年三月份,农委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进村入户“三解三促”宣传资料中,把无公害蔬菜安全用药和施肥技术作为主推实用技术编写到材料中,全市共发放5000本,实现宣传资料村村全覆盖。印发《致广大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及动物养殖户的一封信》1000多份,在各镇、村及农贸市场、畜禽交易市场和规模养殖场(户)等张贴《禁止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告知书》、《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畜禽生产中禁止使用违禁药物的决定》等公告5000余份。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农产品质量知识的宣传和提高农产品质量认识水平。

三是强化农业三品基地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农业三品基地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措施。目前,全市共认定各类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58.28万亩,绿色食品基地面积42.4万亩,有机食品基地面积6304亩。已认定的农业“三品”基地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1.45%(耕地面积按195.7万亩计算,原来的耕地面积为157.34万亩)。近年来已累计实施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10个,其中国家级大蒜、饼干小麦,省级泥螺、双低油菜、高品质棉、辣根、冬棚韭菜等标准化示范区已先后通过验收,创建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面积累计达90多万亩,在全省领先。

四是强化安全优质农产品市场供应。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也日益旺盛。我市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名牌农产品的认证、认定工作。目前,全市已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5个、绿色食品55个、有机农产品19个,“裕华大蒜”获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为盐城首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全市认证“三品一标”总数为179个。“晶隆”牌海水蔬菜荣获全国农产品“十佳蔬菜”品牌称号,拥有“裕华牌”大蒜、“麋鹿”牌早酥梨、“宏丰”牌大米等江苏名牌农产品4个。名特优农产品数量的增加,不仅活跃了市场,满足了供应,而且也已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成果展示和良好引导。开展申报农业三品基础工作,做好取样送检和材料准备工作,落实到期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续报材料审核和上报;今年上半年新申报的15家企业和合作社的90个无公害农产品、11个产地做好材料和13家企业17个产品进行现场检查续展,所有材料都已送市省进行评审。目前我市已有9个企业的49个产品已获无公害农产品证书、3个企业的5个产品已获绿色食品证书。为了确保提早实现我市农业基本现代化,最近又申请创建35万亩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材料已送省绿办。

五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工作。在市人大的关心下,大丰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项目于2011年11月20日开工,2012年下半年将部分运行使用。检测站的建成将极大地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同时积极发挥各速测室的作用。农委每月检测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农药残留情况,工商局在市级农贸市场已建成城中市场、城南批发市场、恒生菜市场3个农产品检测室。力争在全市范围内农贸市场建立建全检测室,实行真正义上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进场农产品全部实行检测。积极落实镇农产品质检室建设工作,今年年底所有镇均要建立农产品质检室(结合五有镇农技中心建设)。加强动物检疫检验制度,在全市设立报检点52个,及时到场到户进行动物产地检疫和“瘦肉精”检查。执行生猪屠宰检疫规程,严把生猪入场关、宰前检疫关、屠宰同步检疫关和宰后检疫处理关,“瘦肉精”尿样抽样检测关,严防病死生猪和“瘦肉精”进入屠宰环节,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二十四小时接受举报电话并及时到场稽查,对无证调运、无免疫标识调运、病死畜禽调运、畜产品违禁药品检测阳性等一系列违法事件依法查处。加强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各镇均明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农资市场协管员,保证农资市场秩序良好。每年都举办全市农资经营人员培训班,对农资经营人员树立守法经营意识、提高为农服务技能、对遏制违法经营行为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市场农业、外向型农业的要求和满足人民群众讲质量、讲安全、讲健康的消费需求以及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实行农民增收的目标要求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部分农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还不够强。我市是个传统农业,农业生产方式以分散、粗放、小规模为主。一部分农民缺乏安全意识,掌握的无公害生产技术不全面,导致不能很好的掌握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养殖过程中滥用抗菌素的现象仍较普遍,同时受利益驱动,投入品的使用还不规范,查处高毒农药的任务还很艰巨。

2、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滞后。目前,我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基础很薄弱,检测能力和检测手段难以适应工作需要。(1)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还没有完全投入使用,暂时还没有能力达到“双论证”要求,不能完全适应高标准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的需要。市编委已同意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且只有2个编制的名额,即使人员到位后也由于名额太少将不能适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工作需求。(2)各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还没有真正履行工作职能。虽然经市编委同意各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增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目的是切实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队伍、条件、运行机制建设,全面提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为从生产源头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撑,但这方面工作严重滞后,各镇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从人力和财力上都没有到位。(3)随着公益性动检人员编入各镇,使得原本动检人员少,检疫检验力量弱的问题更加显现,动检力量更加分散。各镇要进一步加强动检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动检责任制,消除动检隐患,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3、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认定及其产品认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还有待提高。目前无论从种类还是从面积上都不能和我市的农业发展相适应。特别是近年政府三品认证扶持奖励力度下降,挫伤企业和合作社申报的积极性,导致我市近期三品认证申报力度明显下降。目前我市农业“三品”的论证数、认定的三品基地占耕地比重和认证的扶持奖励力度与周边县(市)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按照2020年农业“三品”基地占全市耕地面积90%的任务,工作难度很大。

4、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需要财力支撑的经常化工作,特别是在农产品基地认定、三品认证、农业投入品监管、田头档案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以及包装和标签标识、农业投入品执法检查等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虽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但工作经费还远远不够工作向纵深推进的难度很大。

下一步工作打算

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各项规定,以及去年盐城市人大常委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工作专项评议小组”意见和《接受市人大专项评议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积极构建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下一步,重点做到“五个加大”:

1、加大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步伐。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领导,明确责职,强化考核。一是要在组织上突破。要帮助农民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要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协会以及村规民约的作用,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将农产品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信誉建设纳入自控管理范围。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来组织和带动广大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二是在服务上突破。重点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指导,充分利用面向农村的电视、广播等媒介,组织开展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重点的普法宣传,增强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创造条件;三是在品牌上突破。把标准化和品牌化有机结合起来。加大认定农产品基地建设和管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民按标准和规范组织生产。通过标准化解决质量安全问题,通过创品牌,体现标准化生产的价值,实现优质优价。

2、加大农产品质量工作经费的投入。建立投入机制,确保工作经费。经费不足成为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主要瓶颈。市、镇两级财政必须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的投入,切实做到专款专用。重点支持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农业标准化建设等。同时对已认证的“三品”,要兑现和加大市级财政的扶持奖励及市生态资金的奖励,从而扩大基地规模,有效实现质量控制。

3加大各级检测室资金投入财政要挤出资金,采购配套检测仪器设备。检测站投入后,在检测、检测设施的修建、仪器设备的配置、设施设备的维护、人员培训、药品试剂、监控系统的建立和维护、工作运行经费等都需要有资金的保障。同时要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的意见》要求:每个乡镇至少要有2-3套速测仪器、1间检测用房以及督导、巡查、抽样、办公设施设备的总体要求,要加大镇级检测室建设的资金投入。

4加大农产品安全监管人员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壮大检测和管理队伍,从人员、机制上进行界定,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加强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速测室、速测点的建设,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镇级要有速测箱,并明确专人测试。村级要有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员,明确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要把各级监管人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经费保障。

5、加大农业投入品和市场整治力度。我市现有发证的农资、兽药和渔药经营点1500多家。一是要努力压缩现有各级经营网点,否则靠几个人去执法很难监管到位。二是要联合执法,工商、农业、质监要组成联合执法队伍,明确牵头单位,落实车辆等费用支出渠道,正常进行拉网检查。三是要联合新闻媒体,加大曝光力度,形成震慑力,从源头上堵死违禁品的使用。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协调合作机制、检打联动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实施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全覆盖,实现对我市基地生产的农产品和进入我市的农产品质量的有效监管。

 
【 文章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553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大丰区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0907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