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市现代农业载体建设工作的审议意见》的情况汇报
作者:沈明高 文章来源:市委农工办 点击数:3581 更新时间:2009/11/27 11:09:26

关于落实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我市现代农业载体建设工作的审议意见》的情况汇报

 

——20091126日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

市委农工办主任  沈明高

 

根据会议安排,我受市政府委托,就全市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市现代农业载体建设工作的审议意见》的情况作一汇报。

今年531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现代农业载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作出了《关于我市现代农业载体建设工作的审议意见》(大人发[2009]13号),提出了“以农业示范园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以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为纽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带动劳动力就地转移;以农产品市场建设为平台,提高农产品流通率和农民收入”的三点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府领导专门作了批示,要求农工办、农业局、丰收大地等相关单位认真抓好落实。在有关部门和各镇的共同努力下,“三大载体”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农业示范园建设情况

全市大力实施了高效农业“六个一”工程和“双百”工程,以“万千百”园区建设为抓手,高效农业发展工作成效明显,目前全市新增高效种植面积20.2万亩,完成高效农业“双百”工程项目16个,完成千亩连片设施种植项目10个。建成陈李线高效农业示范带1个,初步建成综合农业园区1个,镇级园区18个。丰收大地沿海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已申报成为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并挂牌,启动区全面完成水系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单季大棚搭建150亩,建成智能温室1万平方米、连栋大棚3万平方米及花卉超市、食用菌标准菇房。全市14个镇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面积16360亩,园区设施大棚搭建面积8129亩,其中连片钢架大棚搭建面积7159亩,由于园区辐射带动,今年111月份全市新增设施栽培面积达6万亩,全市215个村高效农业百亩示范方规划建设面积80987亩,其中设施栽培规划建设面积32041亩,通过市镇村三级园区示范带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高效农业的发展。在市级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工作中,重点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抢抓沿海开发先机,突破品牌创建。响亮地打出“丰收大地”,注册了“丰收大地”品牌,并积极争取列为省、国家级重点园区建设。在市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支持下,多次到省农林厅及相关部门对接,省农林厅破例把丰收大地认定为江苏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并决定在技术、人才、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全面扶持。二是加强合作共建,创新发展机制。为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切实破解资金瓶颈,把与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合作共建作为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大丰与上海对接便利的环境优势,利用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在技术、品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对接洽谈,挂牌成立了“上海孙桥(大丰)现代农业联合示范区”,通过合作共建,将成为上海孙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共同推进丰收大地建设。三是立足招商选资,加快项目推进。围绕园区产业定位,坚持大投入、高品位、生态型、示范性,严把项目准入关,走精品化发展道路,做到不符合产业定位的项目不要,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不要,亩产出低于1万元的项目不要。先后在上海、浙江等地组织园区专题招商活动。今年以来,先后接待客商达80多批次。今年828日,成功举办了2009丰收大地揭牌暨项目推介会,江苏省现代农业示范区、上海市孙桥(大丰)现代农业联合示范区、江苏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研究推广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同时揭牌,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农产品检测中心、组培种苗工厂化生产项目、生态创意农业园等一批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在项目推介会上,共签约农业项目50个,总投资近21亿元。不但扩大了丰收大地的影响,提高了知名度,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客商了解了丰收大地,增强了对丰收大地投资兴业的信心和决心,起到了预期目标和效果。四是坚持规划引领,做大园区规模。为策应江苏沿海开发,重点调整了丰收大地发展定位。按照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坚持用办工业开发区的思路和模式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由原来的1万亩调整为50万亩,涉及到大中、南阳、新丰、裕华和大丰港。核心区由5000亩调整为2万亩。核心区以现代农业展示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为主。示范辐射区以培植绿色大蒜、无公害韭菜、辣根、设施蔬菜、海水蔬菜、有机果品、优质稻米、稻虾轮作、“风光水产业”观光和沿海森林绿色休闲等十大产业示范基地为主。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把丰收大地打造成江苏沿海开发的先行区、实验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情况

按照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的意见》(盐政发[2009]55号)精神,为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充分发挥我市农产品资源优势,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市专门成立了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农工办,主要负责协调和衔接大丰(上海)光明工业园食品加工区、丰收大地农产品加工区建设的协调服务、政策落实、督查考核工作。重点规划建设上海光明食品工业园和丰收大地农产品加工区。上海光明食品工业园由大丰(上海)光明食品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规划一期工程食品工业园占地3160.5亩,具体位置在大丰(上海)光明工业区内,北至疏港路、南至光明大道、东至明珠路、西至大丰干河。目前,食品工业园400×28中心干道、300平方米的沙盘活动板房已建成。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近期也将陆续开工建设。由美国纽崔斯亚公司与上海光明食品集团合资建设的米糠油项目即将在园区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9300万美元,建设规模为年产50万吨米糠油。丰收大地农产品加工园由丰收大地管委会具体负责实施,规划面积5000亩,目前已编制了整体规划,进行了集中区基础建设,已累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力争年内2个以上项目进入加工集中区,完成投资额1亿元以上。同时指导督促白驹、刘庄、西团、南阳、草庙、大中、新丰、三龙8个重点镇在工业集中区(园)中设立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规划规模都在300亩左右。目前各镇已编制了规划,成立了工作班子。重点镇集中区新进加工项目4 个,分别是:大中镇新上利新菇业,占地38亩,总投资2500万元;新丰镇新上温氏饲料厂,占地48亩,总投资1.2亿元,目前正在开工建设;草庙镇新上项目2个,亚明奶牛加工、志军饲料厂,总投资800万元。

三、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情况

为加强流通主体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建成以城乡农贸市场为基础,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以连锁超市、配送专卖为先导,电子商务、期货交易、拍卖竞价等为补充,功能齐备、制度完善、有较高现代化水平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我市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建设大型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在丰收大地规划建设一个年销售额50亿元以上的综合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已与上海市创劲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计划总投资3亿元,占地200亩,现已开展了土地流转及拆迁工作,预计年底前开工建设。同时加大了专业市场的完善和建设力度,全市已建成东沙紫菜交易市场等专业性农产品批发市场5家,建成3个具有一定影响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二是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主体,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年销售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发展到170个,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3个,全年消化本地农产品65亿元,占各类农产品总值60%;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360个,农民运销经纪人达4万人,其中年销售100万元以上的1000多人,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年销售各类农产品35亿元。同时,农业龙头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的市场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创建了135个自己的品牌,在全国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400多个。“麋鹿”牌早酥梨、“裕华”牌大蒜、“添寿”牌禽蛋等18个企业、60多个名牌产品已进入国内外大型超市,当年农产品进超市销售总额达2.9亿元。三是政府搭台,经贸唱戏,全力推动农产品流通。为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产品流通中的组织、服务作用,我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把开展农产品经贸洽谈和市场营销活动作为重要抓手,收到了明显成效。全市每年都积极组织单位、企业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农产品交易会、经贸洽谈会,从最早的“大蓬车”销售开始,逐步发展合同销售,年平均签订合同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同时,通过举办“麋鹿节”,邀请国内外客商来大丰考察洽谈,推介名特优农产品,使得更多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

 

文章录入:rdb3    责任编辑:rd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