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5日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卞松岭
一、2012年市本级财政决算情况
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市本级2012年财政总收入预算(含基金收入,下同)为614202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243800万元。2012年,市本级完成财政总收入777669万元,完成预算的126.6%,比上年增加98294万元,增长14.5%;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3285万元,完成预算的103.9%,增长30.7%
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市本级2012年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为383665万元,预算执行过程中,省下达专款96253万元,上年结转指标48791万元,市本级全年公共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528709万元。2012年,市本级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6836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88.6%,比上年增加103941万元,增长28.5%,其中:教育支出93675万元,增长3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845万元,增长33.9%;医疗卫生支出36322万元,增长34%;农林水事务支出75824斗万元,增长21.2%。
2012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总财力532350万元,其中:上年滚存结余48810万元,当年财力469936万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5500万元,调入资金8104万元。2012年市本级滚存结余60484万元。其中净结余104万元,最终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二、2012年市财政重点工作和成效
1、强化征管,财政收入登上新台阶。2012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政策性减收因素仍然存在的背景下,全市上下加强征管,超额完成了全年财政收入任务。一是加强税源管理,建立重点税源信息数据库,及时掌握重点税源动态;二是加大推进力度,高频次、有节奏、大力度地抓好组织推进,保证收入均衡入库;三是创新征管举措。地税部门通过房地产税收征管一体化,开展门面房出租房地产税专项整治等活动,新增税收近亿元;四是强化督查考核,定期组织督查,健全考核机制,加大考核力度,提高考核效果。2012年市本级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33亿元,增长30.7%。高出全省13.8%的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实现了两年翻一番,连续八年保持30%以上增幅,为全市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和争先进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培植税源,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激励引导作用,坚持“予”与“取”的辩证统一,落实支持发展政策措施,培植财源。一是安排促发展专项资金2亿元,支持传统产业向大、高、新转型发展;支持新特产业、优质企业发展培植大企业大集团,打造现实税源增长点。二是进一步完善落实推进项目达产达效相关意见,推动项目尽快达产达效,鼓励企业多纳税、多作贡献。三是设立人才、科技等专项引导资金,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层次;支持平台建设,支持创投、风投等新型金融业态,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支撑。四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全年向上争取资金突破20亿元,累计达21. 2亿元。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12全市新增纳税超5000万元工业企业2户,纳税超千万工业企业达27户。全市当年工业用电量首次超东台,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增值税留抵税收列盐城市第一。
3、保障民生,各项惠民政策得到有效落实。集中财力办实事,办惠及民生的实事,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比重进一步提高。2012年围绕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及时落实财政资金,有效地保证了政府为民办实事等工程的顺利实施对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各项民生政策性支出得到全面落实。2012年全年市本级民生支出240815万元,比上年增长35.1%,当年新增财力用于民生支出比重达61.1%。
4、管理创新,财政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用创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用创新提高财政工作水平。从制度入手研究、探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企业发展,促进企业增效。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供给口径、非税收支管理办法,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调动了各单位组织收入的积极性。进一步科学编制执行部门预算,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加强会计集中核算,控减“三公经费”,完善公车配置制度,强化财政管理监督,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市本级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受现行税制影响,新上项目税收留抵较多,对财政贡献滞后;刚性支出增加较多,财政平衡难度加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尚待进一步提高。对于以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