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施用过量、农药残留增加、畜禽粪便污染……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怎么办?今年来,市农委高度重视通榆河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三个“严格”,巧妙解决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严格控制化肥用量,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污染。围绕“测、配、产、供、施”五大环节,免费为全市种植大户采土化验、配方、施肥指导。保护区内化肥用量由整治前的41.1公斤/亩减少到38.2公斤/亩,化肥减用量达7.05%。此外,依据“缺素补素”的原则,通过施肥进行补施缺乏元素,如在西南片、东南片的乡镇补施钾肥,在棉花、油菜上补施硼肥等。与此同时,增加经济绿肥种植面积,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使土壤有机质明显提高。
严格把控,确保农药无残留。广泛宣传严禁使用甲胺膦、久效磷等高毒农药,目前全市禁用率100%。筛选和推荐使用甲维盐、吡虫啉、啶虫脒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实施病虫害综合治理,减轻化学防治压力。通过水旱轮作、合理间套作、冬耕春翻、诱杀技术等措施,减轻病虫害发生,减少农田施药次数。
严格监管,大力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重点加强日常监管,加强对养殖场环境的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档案;监督养殖场治污设施的运行情况,防止建成后不运行或少运行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