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乎每一位市民的健康安全。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扎实履行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职责,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整顿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全市食品安全态势总体平稳。食品安全工作考核业绩一直位于盐城市各县(市、区)前列,先后被命名为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和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市)。
民生至上——坚守一份情怀,为全市人民编织食品安全大网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专门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全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我市成立并及时调整了由市长任组长、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组建起一支由职能部门为主体,镇村协管员、信息员为支撑的食品安全保障队伍,市、镇、村三级组织网络覆盖全市。
市政府每年明确《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目标任务》,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加大目标管理考核力度,强化责任落实,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四个纳入”,即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市长在人代会上总结部署食品安全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市长、副市长定期听取食品安全专题汇报;纳入财政预算,将20万元食品网络建设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政府考核,实行重大事故“一票否决”。重大节日,市长、分管市长亲自带队,分别组织视察检查食品市场安全保障工作。每年初市政府召开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常务副市长、分管市长到会,部署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的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镇(区)、各职能部门,并与2区、12个镇、13个职能部门签定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状。
市政府制定出台《大丰市食品安全考核办法》,市食安办每年下发《大丰市食品安全考核细则》,突出平时考核,采用量化积分制,实行食品安全事故“一票否决”,严格奖惩兑现。市政府还制定出台了《大丰市食品安全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协作共治——探索建立一套机制,综合性、系统性治理食品问题
食品安全监管,涉及众多部门。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探索建立一条综合性、系统性治理食品问题的机制。
例会协调共治。完善定期会办制度,分管市长每季度召开一次食安委全体成员会议,分现场观摩和集中开会两个阶段,现场会动真碰硬,现场查找问题、现场推广经验、现场落实措施;集中开会求真务实,全面听取各职能单位前一阶段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牵头协调相关部门重点解决食品安全热点难点问题。
组织联合执法。在加强长效管理的同时,针对消费量大的重点食品、安全隐患多的重点区域、反映突出的重点问题和违法犯罪行为,市食安办牵头每季度开展一次联合执法行动,集中力量开展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通过采取整合监管资源、统一调度指挥、提高服务效能、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先后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54次,有力地推动了专项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实施有奖举报。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大丰市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试行办法》,规定了16种食品生产经营违法活动举报有奖,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
同时,市政府还重新修订并印发了《大丰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培训和演练,确保应急救援反应及时、措施果断、步调一致。
全程监管——覆盖一根链条,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安全保障
食品安全监管没有丝毫懈怠。大力推广农产品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市现已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面积累计达90多万亩,新增农业“三品”96个,食用农产品“三品”产量88.23万吨,“三品”总产量占食用农产品比重由去年的14.73%上升到今年的37%。“三品”数目居全省前列;市有检测中心、镇有检测室、农业园区(基地)有速测室的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形成,近年来农产品检测室共抽检农产品30383个批次,合格率89.98%,不合格产品全部通知下架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推进“食品分类、企业分级、监管分等”的“三分”监管,严把食品生产许可证发放关,全市共有151个食品企业获得172张QS证;在苏北首家出台了《大丰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加工条件备案暂行办法》,目前共有233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申请备案登记……
近年来,我市狠抓种养殖、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环节、保健食品监管、农贸市场检测等监管环节,全市食品安全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