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您现在的位置: 大丰人大 >> 正文
 
 

调研版第7期

大丰人大·(2018/11/1 9:11:57)·

我区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及思考

 

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重大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必须扛起的重大责任”,并且特别指出要“提高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水平,增强文化软实力”。高质量发展不仅为经济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也为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工作指明了方向。

文化建设高质量,是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六个高质量”之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高质量发展既体现在经济硬实力上,又体现在文化软实力上,最终体现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上。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高质量推进文化建设的任务日益迫切。

大丰区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全市前列,但与此同时,我区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供给,促进我区公共文化优质优先发展,结合今年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议题,我们工委认真调研我区文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通过实地察看、查阅资料、走访座谈、听取汇报等形式,先后深入到部分镇区文化站等文化服务场所进行视察检查,听取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职情况汇报,组织召开座谈会,对部分区镇人大代表、镇文化站长和群众进行走访调研,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文化工作情况进行视察,对我区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情况有了基本了解,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按照中央、省和盐城市关于文化建设工作的决策和要求,紧紧围绕区委“建设新大丰、发展上台阶”的发展总定位,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贯彻实施文化法律法规,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成为苏北唯一的“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化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成立了大丰区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文化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文化工作格局。始终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从机制上保证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建设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同步。先后制定《关于推动全区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政策扶持的若干意见》《大丰区文化重点项目建设三年(2015——2017)推进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推进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2016年区政府将镇村文化设施提升工程列入为民实事工程,区镇两级共投入5895万元。目前,全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实用高效的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资源共享的现代公共文化惠民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档升级。加快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提档升级,统筹推进全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建成国家级等级镇综合文化站12个、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118个,公共文化网络设施覆盖率100%,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13.3万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902平方米,在盐城市处于领先。推进文化惠民标志性工程建设,在近几年陆续投资建成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施耐庵纪念馆等“五馆”的基础上,又投资兴建“两馆一中心”(图书新馆、博物新馆和文化会展中心),博物新馆和文化会展中心正在进行内部装修。

(三)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在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全部实行对外免费开放的同时,大力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公共数字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等三大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实现区镇全覆盖,全面丰富和提升了我区文化公共服务能力。注重发挥文化阵地作用,在继续开展公益性演出、展览、培训、辅导等传统服务基础上,创新方式方法、增加服务内容,每年完成省文化惠民“三送”工程任务,同时还精心组织上百场形式多样的大中型公益文艺活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机制,从文化惠民工程、文化品牌树立、文艺人才培养、精品作品创作等方面提升我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总量和质量,公共文化服务吸引力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日益丰富。各镇(街道、区)、村(居、社区)及企业在文化部门的指导下,都能结合和利用本地具有的地方风情、民俗特色及传统节日,举办地方特色文化活动,每年组织各类文化活动300多场次。积极培育和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群众文体队伍呈遍地开花之势,形成了“百姓星光大舞台”、新春文艺踩街、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群众文艺调演等一批在群众中具有影响的惠民文化品牌,受惠群众数十万人次,在我区掀起了“人人参与文化、个个享受文化”惠及百姓的文化活动热潮。按照“本土化、个性化、特色化”的要求,重点打造了新丰镇荷兰花海郁金香文化、大中镇恒北村梨文化、梅花湾梅文化、白驹镇红色文化、水浒文化、草庙镇姜尚文化、大桥镇桃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品牌,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存在问题

调研中发现不少问题,经过归纳和梳理,有以下几点:

(一)基础相对薄弱,城乡短板有待进一步补齐。一是个别文化重点工程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博物新馆和文化会展中心要加快建设,尽快投入使用。区广播电视发射塔建于八十年代,使用年代长、设备功能单一、维修成本高,不能满足群众高质量的文化需求,与我区城市整体规划的发展形象有落差。二是部分镇(街道、区)、村(社区)文化阵地建设配置不均衡。按照我区文化惠民工程三年计划提档升级要求,小海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还在设计装修中,少数镇村还在使用老旧文化站(室)房,个别开发区无镇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及部分村(社区)没有文化室。三是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个别镇级综合文化站建成后,实际开放率低,除广场外,其他设施如图书室、练功房,因图书量少、设施不全、缺乏活动组织者或经费等原因,使用不多。少数村活动室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农家书屋普遍存在只有一两张书橱和一台电脑(绝大多数没有无线公共网络)等设施较简陋,与满足农村群众需求尚有差距。应急广播“村村通”虽然实现全覆盖,少数由于没有维护到位,导致不能正常使用。

(二)投入亟需加大,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公共文化投入不够均衡,财政投入主要集中于文化设施建设,对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开展群众活动的经费还不能足额拨付到位,各类文化活动节目质量提升不高。二是多元化文化投入体系尚未形成,社会化资金投入较少,激励政策不足,政府有限的资金难以满足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需要。三是“重设施建设、轻效能发挥”的现象仍具有普遍性,长效服务运行机制未能有效建立,一些公共文化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由于运营管理力度不足,使用率偏低甚至闲置,公共文化资源没有实现最大社会效益。

(三)人才数量不足,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基层文化服务队伍薄弱。一些镇文化站人员处于青黄不接状态,相当一部分人既无专长、又无特长,或者一人身兼多职,有的文化专干不能专门从事文化工作;还有财政购买的专职村(社区)宣传文化公益岗位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导致专岗人员作用发挥效率低。二是文化专业人才缺乏。目前我区文化服务部门存在人员年龄结构失衡、创作动力不高和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由于体制束缚,许多专业文化人才不能入编,不能发挥有效作用。三是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仍需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单调,基层群众总体参与度较低,造成了文化资源和资金投入的浪费。比如,部分送戏下乡村的文化节目缺乏时代娱乐感,更缺少农村乡土文化魅力。

三、几点建议

只有高质量推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文化引领力、文化凝聚力、文化软实力,才能更好地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继续推进“五个迈上新台阶”,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在新时代展现气象新作为。我们大丰区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打造大丰文化标识、讲好大丰故事、建好美好精神家园,把文化强区建设推向新高度,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为此目标的实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抓好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要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的指示精神,按照《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针对我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现实状况和实际需要,切实抓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填平公共文化服务的“洼地”,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的“短板”,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自己公共文化服务权益的认识,引导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享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与服务,增进全区人民福祉。 

(二)创新工作机制,着力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要充分利用国家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契机,进一步加大投入,整合公共文化资源,争取会师纪念馆和名人馆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博物新馆早日开放、文化会展中心年内交付使用,尽快启动区新广播电视发射塔的规划选址工作。要统筹推进部分未达标镇区的综合文化站建设,确保完成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创建任务。要提升图书新馆的服务效能,在继续推行总分馆制的基础上,加快阅读新形态“城市图书驿站”建设,积极打造“书香城市”。要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推动社会力量参加文化建设与文化惠民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的投入与供给,形成多元化的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供给资金来源。

(三)加强人才建设,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按照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发展要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要大力培育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和紧缺专业人才,加强与艺术院校、团体合作,提升文化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要健全文化志愿者服务体系,引导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大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拓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文化走基层的活动内容。要落实“616”人才计划,确保招引的文化专才人才到位不流失,完善文艺创作的奖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作品的奖励幅度,发挥麋鹿文化奖章和政府文艺奖的示范效应,充分发挥文化专才的文化创作、创新能力,提供出质量高、群众喜爱的文化作品。

(四)坚持文化惠民,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要加强对群众文化需求的调查研究,针对社会不同文化活动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用多元化的内容建设及服务供给,不断增加公共文化产品的吸引力。要加大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培育力度,加快文旅活动的宣传推介速度,促进旅游文化活动推进广度,做响大丰文化品牌。各镇(街道、区)、各部门要结合自身特色,进一步挖掘我区传统文化资源,打造更多的传统文化品牌项目,增加文化惠民“三下乡”、“新春送戏村村到”等活动频次,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大丰、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凝聚思想共识、集聚磅礴精神力量,共同为推进新时代新大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作出新业绩。

 
【 文章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127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大丰区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0907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