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您现在的位置: 大丰人大 >> 正文
 
 

调研版第5期

大丰人大·(2018/8/25 10:23:11)·

关于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

 

 

精准脱贫是党中央提出的“三大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政治、是民生、是大局,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进人民福祉,是强化“四个意识”,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具体体现。

大丰区各级党政领导亲力亲为,各级机关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聚焦脱贫目标,压紧压实责任,因户分类施策,靠实工作举措,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一、我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基本情况

2016年初,按照《江苏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江苏省建档立卡工作手册》规定和“有进有出、应扶尽扶、应退必退”的扶贫开发动态调整工作管理机制要求,确定我区人均纯收入低于6000元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11149户20310人和省定经济薄弱村3个(新丰镇金西村、三龙镇久丰村、小海镇小海居委会)。2017年,根据省、市统一部署要求,严格按照“两公告两比对四公示”、“五签字五确认”程序,组织区、镇(街道、区)、村(居)干部和结对帮扶党员干部进村入户进行再核实再甄别,通过两轮动态调整,经数据清洗后,我区共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10325户18128人,其中已脱贫4986户8452人,累计脱贫率46.6%(其中,2016年脱贫4774人,2017年脱贫3678人),未脱贫5339户9676人。3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8万元以上,达标出列。按照《全区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工作目标,2018年预计脱贫3345户6093人,2019年预计脱贫1994户3583人,所有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

(一)创新机制,强化管理。

1、健全责任机制。我区按照“区抓统筹、镇(区、街道)抓推进、村(居)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格局,成立了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各镇(区、街道)都成立了扶贫工作机构,完善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制度,逐级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

2、健全网络动态监测机制。我区建立健全贫困户动态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脱贫进程、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经济薄弱村帮扶等工作台账,确保各级扶贫政策覆盖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

3、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出台《盐城市大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考核办法》,完善考评机制,把扶贫攻坚任务细化、量化、具体化,列入年度目标任务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人员到位、措施到位。

(二)突出重点,真抓实干。

1、识别、退出,精准锁定。我区始终以问题为导向,严格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识别标准和程序,对符合标准的全部纳入,严把“进口关”;对达到脱贫标准的,按照“五签字五确认”程序进行脱贫处理,把好“退出关”。

2、措施、方案,讲细讲实。因户施策,精准“治疗”。我区坚持产业导向、民生保障、社会帮扶、政策兜底的思路,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鼓励创业就业;对自我脱贫能力较差的低收入户,实行基地、合作社、企业带动增收脱贫模式;对一般贫困户中因残、因病等致贫的无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对照政策标准逐步实现应保尽保;对低保贫困户和五保贫困户由政府实行保障兜底脱贫。产业扶贫,统筹推进。鼓励龙头企业主动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大力发展资产经营、资源开发、为农服务、合作共享、休闲观光、入股分红等“六型”经济,千方百计增加自身“造血”功能。联乡驻村,牵手致富。组织全区7500多名党员干部对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进行入户对接,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结对帮扶入户率和帮扶记录上传率均达100%。

3、政策、资源,合力攻坚。出台政策,精准指导。制定出台《关于精准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的30条意见》和年度扶贫开发工作要点,全面落实“低收入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重大特殊疾病困难家庭医疗专项救助”、“生源地助学贷款”等关键政策。部门联动,统筹推进。用好民政、人社、交通、水利、卫生、教育、广电等部门项目政策、资金等,实现要素向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财政投入,强化保障。区财政不断争取省市财政支持,并大幅增加本级财政对扶贫工作的投入,设立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等专项资金,培育稳定增收渠道,为精准扶贫提供了资金保障。   

(三)社会保障,兜底脱贫。

近年来,我区低保等收入型救助制度逐步完善规范,实现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的政策托底。坚持物质救助与服务救助并重。由传统的、单一的物资和现金救助转向物资保障、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等相结合的综合援助,充分发挥社会救助体系的综合效用。注重造血式救助。通过加强教育救助、就业救助等,增强困难群体的发展能力,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关注支出型、急难型贫困。适时探索扩大医疗、住房等专项救助的覆盖范围,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给予因罹患重病、遭遇突发事故等陷入困境的家庭及时的救助。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正处于攻坚的关键时期,调研发现的一些困难与问题不容忽视。

(一)帮扶措施有待充实。帮扶中“造血式”扶贫办法不多,贫困人口的素质与技能亟待增强。

(二)产业扶贫效果不佳。在调研中发现,贫困村的产业特色不鲜明,规划缺乏针对性,产业到村到户的措施不够细,见效不够快,从产业项目建设中受益的农户覆盖面不广。

(三)宣传教育用力不够。一些群众对扶贫政策一知半解,争当贫困户挣国家资金扶持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贫困户由于认知水平有限,长期以来看重发放的物品和资金,从而抱定了“等靠要”的思想,觉得戴着贫困帽虽不好看但很实惠,脱贫信心与动力依然不足。

四)兜底保障机制还不健全。重大疾病种类及治疗药物的报销范围仍需拓宽,报销的比例、救助的时效需要进一步提高,作为救急解难的临时救助机制衔接不够到位,部分贫困户在脱贫后因灾、因病等因素返贫现象依然存在。

三、几点建议

(一)以分类施策为抓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识别、精准施测、精准救助兜底、精准进退”为重点,理清思路,落实措施,全面推进。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相结合。各部门、镇(区、街道)要针对贫困村、户实际,分析致贫的主要因素,合理确定帮扶措施,支持和促进贫困村找出路、建项目、筹资金,鼓励贫困群众学技术、强能力,从根本上克服“等靠要”思想,实现扶贫工作变“输血”为“造血”帮扶。坚持整体推进与分类施策相结合。一方面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努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另一方面根据致贫的不同原因、类型,分别采取措施分类帮扶,对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家庭,要通过政策性社保兜底实现脱贫;对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的贫困家庭,要通过医疗救助和社会救助实现脱贫;对因学致贫返贫和有劳力、有文化而无技能的贫困家庭,要通过教育资助、技能培训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坚持静态分析与动态管理相结合。严格操作程序,把好“进退关”,不断完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信息,强化比对核查,对已稳定脱贫的对象要及时跟踪,了解实情,动态管理,防止“返贫”。

(二)以产业扶贫为核心,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激励贫困群体通过辛勤努力脱贫致富。要加强宣传教育。把国家相关扶贫政策给贫困群众讲清讲透,组织参观扶贫项目成果,消除依赖思想,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要抓实产业扶贫行动。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出台盘活农村资产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业、乡村休闲体验旅游业、家政服务业等,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断拓展群众增收渠道;在土地流转、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农村综合改革等方面大胆实践,加快形成一批特色种养产业示范镇、示范村、示范户,让贫困户和产业形成“命运共同体”。要增强统筹推进合力。政府及各部门要加强资源统筹调度,精心编排到村到户帮扶项目,最大限度地向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人口倾斜,凝聚形成上下同向同步、一致攻坚的合力。

(三)以提高效益为目标,发挥综合效应。要健全医保、医疗和大病救助等制度,拓宽重大疾病及治疗药物的报销范围,着力完善普惠性医保与临时性救助相结合的健康扶贫体系;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进一步巩固困难家庭学生从学前到大学阶段贫困资助全覆盖体系;完善贫困人口就业支持政策,政府扶贫的优惠政策、资金要向带动贫困户发展的产业、企业倾斜;健全住房保障机制,综合利用国家新农村建设、避险搬迁、危房改造等政策,全面解决贫困户的住房问题。要加强社会救助与慈善的对接,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加救助活动,让民间慈善救助与政府法定救助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要出台我区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实施意见,加强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研究,界别抵押物范围,解决贫困群众融资难题,丰富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充分发挥金融扶贫“助推器”作用。

(四)以队伍建设为关键,培养“精准”人才。实现精准扶贫,人才是关键。要壮大扶贫力量。明确区镇两级扶贫专职人员,配齐配强村支“两委”班子,全面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水平。要健全工作机制。构建驱动扶贫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引进、激励关怀、协调保障等机制,促进智力扶贫。要强化考核评估。严格按照国省市有关扶贫工作考核评估机制,建立健全考勤、述职、督查考核“三项制度”,实行阶段性专项督查,加强扶贫开发专项资金监管,确保中央及省市各项政策、资金落地生效。

 
【 文章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131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大丰区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0907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