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您现在的位置: 大丰人大 >> 正文
 
 

调研版第2期

大丰人大·(2018/6/5 14:46:43)·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合力推进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的有效落实和大丰高质量发展走在盐城前列,为盐城走在苏中苏北高质量发展前列挑重担作贡献。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精心组织开展集中调研,围绕先进制造业发展、康居工程建设、旅游富民、网格化社会治理、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五个课题,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供决策参考。

 

坚持“四量”并举  共推“六个一”工程

区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提出了“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目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主源头”,是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对于大丰来说,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盐城、苏北、苏中乃至全省前列,出路在制造、重点在制造、难点也在制造。

区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将大丰打造成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年初,区委、区政府召开的第一专题会议就是先进制造业发展大会,区委王书记在会上,向全区发出了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六个一工程的动员令,这再次表明了区委、区政府坚持项目为王”“产业强区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六个一工程提出不仅符合大丰实际,而且大丰发展先进制造业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更给出了推进的时间轴、路线图、策略表,有战略性、引领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必将会重构大丰发展新优势打造大丰发展新蓝图

为推动“六个一”工程实施,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转存量,着力推动制造业与创新、智能、服务“三项融合”,让大丰制造“更有内涵”

大丰制造业虽有一定基础,但大多仍处于产业链低端,怎样实现大丰制造的转身换,怎样保持大丰制造的加速度,是推进六个一工程首要任务。

一是推动“制造与创新”融合。创新是一个老话题,但创新不足却一直制约着大丰制造业的发展,当前我区真正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真创新的企业还不够多,全区上下创新的氛围还需进一步增强。浙江余杭仁和先制造产业园,原是一个乡镇小工业园,2012年以来,该区通过整合企业间创新资源、保护创新成果、加大技改扶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方法,生生将一个小园区打造成了杭州先进智能制造集聚区,8.5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5家。我区在六个一工程提出,三年内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力争120家。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必须像余杭一样动脑筋、想办法。开发区、港区、高新区、常高区是培植高新技术企业的摇篮,建议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给予特殊政策,明确发展目标,鼓励“四区”发力,全面掀起创新高潮,真正让创新平台从“景点”变为“基地”,让创新技术从实验室走进“生产车间

二是推动“制造与智能融合。智能制造是当前工业发展的总趋势、大方向。在浙江老板电器智能化工厂,企业所有生产工序100%实现智能化,生产效率比原翻了一番。无锡惠山为了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出台专门政策,免费安排专业团队有意向的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设计。要实现大丰制造大丰智造转变,建议抓住智能制造这个重点环节,以明进、森威等企业为样板,以争创省级智能车间为契机,排出一定数量的规模企业,免费进行智能化改造设计,大力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高端工业软件,全力推动企业制造装备升级。

三是推动“制造与服务融合。杭州西奥电梯作为国内最大的电梯生产商,从成立今仅用了10年时间,他们能在与西门子、三菱等国际品牌的竞争中胜出,除了在设计、制造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外,一个更重要的法宝就是制造+服务,企业专门设计了定制智能体系,可以按不同的客户需求、尺寸大小,量身定制专用电梯,且最快6个工作日即可交付使用。我区的丰东公司同样也抓住了这一趋势,形成了设备制造和加工服务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可以想见,不远未来,制造必定会与服务紧密相融,企业不仅要卖产品,还要卖服务。建议认真总结丰东公司的模式,在规模企业中复制推广,让企业服务端中发现价值、发现市场,全面拉长企业价值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二、促增量,着力实现项目、产业、资本“三个突破”,让大丰制造“更上层楼”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国直接从工业2.0向4.0跨越的当下,衡量一个地方发展得充不充分,就是看项目是否有份量、产业链是否健全、资金流是否充沛。

一是突破“大项目”。项目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在浙江、苏南发达地区,项目建设是他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六个一工程中,我区计划每年新开工超10亿元工业项目10个,三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规上工业开票销售达到1000亿元。我们唯有继续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不动摇,强势开展“四季招商”,持续深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境外“四大区域,全力以赴打造政策洼地投资高地”,真正引来一批层次高、投入大、技术强、效益好的“压舱石”项目。

二是突破“大产业”。项目是基,产业则是纲。大丰不仅拥有机械、纺织、食品等一批传统产业,更拥有新能源、海洋生物、智慧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在这些产业中也都拥有着有块头的企业,但苦于没有形成完整产业体系,我们在市场中的主导权、话语权就不强。这些企业就如同一颗颗美丽的珍珠,却很遗憾地没有串成璀璨的项链。无锡惠山围绕上汽大通汽车项目,集聚了数十家国际知名汽车零配件企业,打造形成了研发有平台、生产有配套、销售有物流、售后有服务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整个产业年销售近300亿元。我也要以博汇、联鑫钢铁、金风科技、启航未来等大企业为龙头,努力在推进企业的“前延”和“后伸”上下功夫,打造系统产业链条,实现产业规模化、整体化集聚,着力构建以百亿企业为引领、50亿企业为骨干、亿元企业为基础的大产业格局。

三是突破“大资本”。如果说生产经营,做的是加法,那么资本经营,做的就是乘法,它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将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江阴,企业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市就是最好的转型,在这一理论指引下,江阴目前拥有上市企业45家,挂牌企业超百家。江阴的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实现制造业大发展,就必须向资本市场要“资源”。建议优选一批金种子企业,建立“一对一”服务团队,通过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力促“早入柜、早上市”,确保完成三年内先进制造业上市挂牌企业10家、力争12家的目标。同时,建议认真总结阿特斯光伏的投资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扶持作用,积极吸引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参与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优先用于企业上市、重大项目落户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三、重质量,着力达到有品质、有品牌、有效益“三有目标”,让大丰制造“更具价值”

如果说项目、产业、资本是衡量一个地方发展快不快的标准,那么品质、品牌、效益就是衡量一个地方发展实不实的根本体现。

一是有品质。不久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对于高质量发展而言,就是做高质量的好产品。我积极引导企业树立质量第一的价值向,创新设立公共质量服务平台,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标准来引导和规范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产加工行为,为大丰制造品质夯实技术支撑。

二是有品牌。一个地方的制造业要立得住,必须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产业特色,以此形成一个地方的产业品牌。就我区来看,虽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省著名商标23个,但决大多数的企业仍处于贴牌、代工这种生产模式,缺乏创牌做强的远见和胆魄。建议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把现有品牌做大、做强、做出影响,鼓励企业自主创牌,勇立市场,大丰品牌大丰制造共成长、同发展

三是有效益。这里说的效益不是企业的利润或收益,而是指每一个项目亩产。去年,浙江的一项改革举措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那就是以亩均论英雄,规定到2020年全省所有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全部纳入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杭州米格电机是专门从伺服电机生产的企业,公司占地只有30亩,2017年实现销售5亿元,今年可望达到6亿元,亩产接近2000万。我区可积极探索亩均产出新标准,对工业用地挂牌前从产业方向、投资规模、单位产出、资源占用、自主创新等方面进行预审,以亩产来确定供地数量及价格,以项目投资强度倒逼亩均产出效益提升。

四、谋变量,着力发挥企业家、人才、政府“三大主体”的作用,让大丰制造“更可期待”

在先进制造业发展中企业家是根本、人才是资源、政府是保障,这三者的有机高效衔接,必将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变化。

一是造就“有思想”的企业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的精神。企业家的思想有多远,制造业才能走多远。建议在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制环境基础上,不断树立和宣传一批优秀企业家典型,不断地拓宽企业家创新发展的视野,激发他们颠覆性、敢于挑战的勇气。造就企业家不仅要立足当前,还要着眼长远,建议建立企业家项目库,对年轻的企业家加强培训和引导,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大丰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企业家队伍

二是吸纳“懂技术”的人才。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就是人才的驱动。人才引进要坚持为我所用,注重实用,不仅关注高端人才、领军人物,还要注重基础人才、民间优才。随着先进制造业不断发展,我区企业对一线技术人才需求会更多,每年虽有1500名左右的学生从职业技术学校毕业,但仍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建议职业技术学校调整专业设置,培养更多“蓝领”工人。加强与西部地区技术学校的合作,招引外地技术工人赴大丰就业。创新开展“技术之星”评选,积极为人才施展才华创造条件、提供空间。

三是打造“会服务”的政府。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既要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更需要一个“会服务”的政府。每一个先进发达地区,都有着一个精明的政府。大丰也要像他们那样,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为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学习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让企业少跑腿、多办事创新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综合监管执法体系,对诚信企业实行绿色通道支持激励政策。组织好政策解读及信息发布,着力解决政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高惠企政策的知晓度和兑现率。

 

 

聚焦“五个一”  强势抓推进

——关于我区康居工程建设的对策建议

 

区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城乡建设工作委员会

 

农村康居工程建设,特别是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也是区委区政府重点重抓的一件大事。为合力推进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有效落实,区人大成立专题调研组,围绕康居工程的迅速推进开展调研。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农村康居工程建设,立足区情实际,高点定位,难中有进,全区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一是动员部署。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部署、督查农村康居工程建设工作;相关职能部门科学制订农村康居工程推进的“时间表、路线图”,加强技术指导,强化要素保障,快速推进农村康居工程建设;同时广泛开展各类宣传,在大丰日报、电视台、政务网等主流媒体开辟专版专栏,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形成良好氛围。

二是出台政策。区政府组织各镇和相关部门多次赴阜宁、射阳等地学习借鉴好做法好经验,多次集中会办、听取情况汇报;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盐城市大丰区农村康居工程集中居住点建设实施意见》,从购房补助、农户安置、设施配套、跨村安置、金融支持等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力求加快推进农村康居工程建设。

三是规划引领。结合区情实际,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合理制订农村危险房屋改造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实施。坚持新村建设与老村改造相结合,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四是试点先行。根据现有自然村庄实际情况,结合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目前区级层面选择5个点(大中3个,草庙、新丰各1个)、其他镇各1个点进行试点,计划在2018年底形成初步规模。

调研发现,对标阜宁、射阳等周边地区,我区康居工程建设特别是集中居住点建设,还存在社会氛围不够浓、推进力度不够大、积聚速度不够快等不足。究其原因一是规划空间不足。全区14个集中居住点试点除大中镇新团集中居住点外,大部分集中居住点不符合村庄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二是建设标准不高。在建的居住点规划起点不高,硬化、美化、绿化、现代化的“四化”程度还不到位,配套服务功能还不全,还有不少政策障碍造成的“后遗症”。三是形势研判不透。农村群众对集中居住的大势认识不足,思维仍停留在传统乡村时代,对集中居住没有形成积极呼应,加之建筑成本上升和耕作半径扩大,现有住房质量相对较好、适住性强等原因,农村居民拆旧建新的整体意愿不强。四是建房需求不多。农村人口老龄化使得农村出现空心化苗头,人口呈长期流出趋势,除拆迁建房外,农村建房需求不多。调查发现,近三年来我区农村新建房需求量较大镇约20户左右,一般镇只有10来户,自然村落的新建房需求率平均仅在8%左右。

对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按照乡村振兴的新部署,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借鉴先进地区的新做法,调研组在充分调研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就如何强势推进我区农村康居工程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强化政策服务,高位统筹一盘棋一是健全高效工作机制。要加强对14个试点的领导支持力,建议区级试点由区领导直接挂钩一对一督导,镇级试点由镇党委书记或镇长亲自抓上手。要明确专人专抓,协调各相关部门职能,并向镇区下延工作权责,传递工作压力,条块、上下、左右都要形成通畅的工作渠道。二是加大政策定向引导。加大差别化奖补力度,重点吸引村民到集中居住点新建或购买住房,出台特殊困难群体托底安置政策,通过产权置换在集中居住点安置。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做好项目包装,争取更多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能够在省级平台交易,更多的项目能够列入省级田园综合体、田园特色乡村、美丽乡村和康居乡村建设以及传统村落保护、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国省干道和铁路沿线危旧房屋拆迁安置等各种政策支持范围。四是整合财政扶持政策。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土地整理项目溢出面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收益部分尽可能多的向镇级定向“输血”,专项用于支持集中居住点基础设施建设。

2、加大对接力度,抓紧调出一块地针对14个集中居住试点普遍存在的用地空间不足、用地性质不符合规定、甚至是基本农田的问题,一方面要抓紧向上对接,特别是做好与上级国土部门用地规划的衔接;另一方要做好向下对接,各镇在布点时尽可能避开一般农用地和基本农田,尽快编制居住点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详规;国土部门要靠前服务,加强指导,尽快把土地调整工作做到位。

3、坚持规划引领,全面绘好一张图一是科学合理布局。试点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符合乡村实际、遵循发展规律、体现田园风貌。对村镇布局要放眼长远,打破现有格局,以现有重点集镇、重点景点、特色村落(文化、产业、建筑、历史等特色)为集聚核,以国省干道为轴,迅速启动,分步推进,呼应农村城镇化进程。利民、红花这样的近郊村的布点,要充分考虑如何配合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点应引导和鼓励村民进城购房变市民,避免因城市规划调整而出现新 “城中村” 的可能。二是突出地域特色。我区地域面积跨度较大,乡村文化传统、自然环境、生产条件差别很大,在推进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乡村的差异性、多样性,准确定位不同乡村的“性格”,防止出现“千村一面”现象。三是强化适居配套。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对户型、单户面积、配套基础设施进行合理规划。以适居宜居为目标,小超市、停车场、饭店(食堂)、幼儿园、托老所、卫生室、浴室、文体场所(老年大学、亲子园)、村史馆、小菜地等等,人文关怀无微不至,城里有的村里要有,城里没有的村里也要有。

4、加速要素集聚,充足备好一笔钱一是用足土地交易政策。对各镇通过组织实施城乡挂钩、占补平衡、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土地整理项目等获得的收益,增加镇(区)分成比例,尽可能多的打包返回给镇(区),用于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防止因无米之炊出现新的镇村债务。二是及时备好财政启动资金。通过奖补预发、财政贴息等方式,帮助镇区筹集必要的启动资金,最大程度化解资金难题。三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有实力的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大力发展主题特色村、商贸街、健康养生、农家乐、现代农业观光园、田园综合体和旅游农产品,为农村居民就业创业提供新的平台。

5、善抓机遇契机,努力集聚一群人人气集聚是推进农村集中居住成功实现的重要一环,要先期做好这项工作,避免建成后的“房子等人”现象。一是政策引领集聚人。通过大走访、大调研、大落实,帮助群众算好发展大局趋势账、眼前经济实惠账、家庭资产传承账三笔账,激发群众向居住点集中的冲动;通过宣传、落实跨村安置政策,统一配套好土地流转和调剂政策,解决农民最大的土地后顾之忧,增加群众自主选择的机会,引导农民主动自愿向集中居住点集聚以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内在需求。二是景点配套集聚人。依托荷兰花海、梅花湾、麋鹿旅游度假村、草堰植物迷宫等旅游景点建设为集聚核心,提升生态环境,集聚人气,带动相邻的集中居住点建设,同时也为景点做好生活配套服务,为旅游富民开拓新的途径。三是环境提升集聚人。坚持基础设施配套先行,积极推进地下管廊、管道煤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配套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设施,充分考虑由简单居家向养身养心的人文关怀兼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以一流的人文环境吸引人。四是抢抓机遇集聚人。抢抓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高铁(铁路)建设、国省干道改造、重大水利工程、工业园区建设、一片林造绿、土地整理等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集中拆迁机遇,强化引导,合理安置,把人气迅速集聚到集中居住点来。五是拆旧建新集聚人。要善于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加速对50户以下的零散自然村庄点的整体搬迁,对国、省干道和铁路沿线两侧300米范围内的所有危旧房屋进行拆迁安置,视情况可以拓展到更远距离以及重要县道、重要水道的两侧,以创造更多的拆旧建新需求和更浓氛围,促进零散居民成较大规模地加速向集中居住点集聚,尤其是新建住房。

 

 

 

做强乡村旅游  推动旅游富民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区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

 

“突出生态与旅游两大文章,大力建设美丽大丰”是区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部署的“七个突出”重点工作之一,提出了“旅游富民”的新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决策部署,合力推进区委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到位,区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小组,围绕“旅游富民”进行专题调研。

近年来,我区坚持市场化社会化特色化方向,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景点多近五年,新上旅游项目76个,完成投资92亿元,建成A级以上景区11家,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4家;二是景区旺。2017年接待游客1216.3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0.8亿元;三是品牌响。《新闻联播》《朝闻天下》《走遍中国》《新华日报》《新民晚报》多次宣传报道大丰旅游,“麋鹿故乡·画里大丰”“请到麋鹿故乡来,大丰好玩呢!”响彻海内外;四是势头好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通三千”等工程的建设,借力全域旅游创建、田园综合体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等战略的实施,产业因旅游更兴旺,城乡因旅游更美丽,百姓因旅游更富有。但对照“旅游富民”总体要求,还存在明显不足。一是旅游带动群众致富不够明显几大景区均做“花”的文章,特色挖掘不够,存在同质化竞争,季节性影响突出;且以观光为主,多为一日游、自驾游、周边游,对游客的“粘性”不够,拉动消费能力不强。二是群众参与旅游氛围不够浓厚。对旅游富民认识不足,思想上保守,思路上单一,定位上不高,氛围上不浓。三是旅游商品开发亟需提升土特产只“土”不“特”,旅游商品档次不高,打不开市场,卖不上价钱,“购”不丰富、“住”不留人等问题依然存在。四是乡村旅游仍是薄弱环节。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不足、组织化程度不高,以及用地难、信贷难、审批难等问题仍是短板弱项。

调研小组经过实地调研和考察学习,建议紧扣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载体、商品开发、公共服务、保障措施”四个环节,做足“乡土、市场、配套、政策”四篇文章,打造“五大旅游名村”,打响“五类特色商品”,优化“五项公共服务”,制定“五种扶持举措”,以此做强乡村旅游,推动旅游富民。

1.突出乡村旅游,做足乡土文章,全力打造五大旅游名村。在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一定旅游基础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村,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历史传承、乡土记忆的五大乡村旅游名村形成乡村旅游集群,打响乡村旅游名片,吸引更多的农民从事旅游业,推动旅游富民。一是恒北田园风光名村。“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学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开发观光采摘、创意农业等旅游项目,打造家庭休闲农场、农业主题公园、乡村民宿等于一体的旅游景点。二是东灶麋鹿度假名村。“湿地风光、森林漫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开发麋鹿风情、农家野味、森林康养、野外宿营等创意项目,打造沿海特色乡村。三是同丰花海观赏名村。以“四季花海、美丽乡村”为主题,开发花卉市场、体检康养、生态度假等项目,打造全国知名的休闲旅游和田园养生相结合的农村特色社区。四是狮子口历史记忆名村。以红色记忆和水浒文化为依托,开发爱党爱国教育、军旅体验、历史文化参观、大丰名人馆等项目。五是三元生态游乐名村。以生态游乐和古盐运文化为主题,打造乡村生态主题乐园、遗址遗迹观光、土特产销售等项目。同时,在打造五大旅游名村的基础上,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景区务工挣薪金、入社合作分股金、入园经营得现金“一地生四金”的模式,让群众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真正得到实惠。

2.突出特色培育,做足市场文章,推介打响五类特色商品。旅游商品被看作一个城市的“名片”,是旅游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带动就业、促进富民方面潜力巨大。建议结合“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和大丰特产基础,按照方便携带、易于储存、包装精美的思路,带动广大农民参与五类特色商品的开发、包装、宣传,推动旅游发展,致富一方百姓。一是以麋鹿系列、水浒系列、瓷刻系列和麦秆画系列为代表的工艺品二是以龙虾、黄泥螺、麻虾酱、籽鲨鲍、蟹豆腐、海蜇头为代表的水产品三是以草鸡蛋、早酥梨、油桃、蓝莓和花卉盆栽为代表的农产品四是以麋鹿血酒、枥健生命健康系列、螺旋藻为代表的保健品五是以香肚、麻辣鸡、香干、茶食和松花蛋为代表的传统食品同时,统一和提升商品包装设计档次,联合推出“大丰牌”旅游商品集体商标,形成统一的包装盒、包装袋、包装箱,多渠道、大力度宣传推介,一炮打响“大丰牌”五类特色商品,使之成为类似镇江香醋、绍兴黄酒等闻名全国的驰名商标。

3.突出功能完善,做足配套文章,逐步优化五项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旅游品质的内在要求,更是旅游业解决就业、富民增收的主渠道。建议逐步优化五项公共服务完善功能配套,促进景区和农民增收。一是完善文化娱乐配套。加强大丰乡土文化、新型娱乐项目的开发建设,编撰旅游名村文化故事、编排大丰民俗文化节目、编印“大丰乡村游”画册,吸引游客留得住、吃得好、玩得乐,延长游玩时间,拉动餐饮、住宿、购物的消费需求,带动旅游收入和富民增收。二是完善相关产业配套。迎合游客消费需求,采用“景区+村+户”的开发模式,引导当地群众积极参与,配套开发乡村民宿、农家乐、特产店等,使老百姓共建共享旅游发展成果。三是完善交通物流配套。放宽市场准入,吸进社会车辆参与景区景点的交通物流保障,开通旅游公交路线和旅游专线,打通各景区的交通连接线,既增加社会就业,又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通行物流需求。四是完善市场监管配套。既扶持旅游市场的发展,又依法加强市场监管,畅通游客维权渠道,开通乡村旅游服务热线,为游客提供路线指南、导游服务、咨询投诉等方面的受理和处置,确保游客玩得开心、游的舒心、买的放心。五是完善应急防范配套。景区人流量密集,是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重点区域,在完善提升应急预案的基础上,注重防范、化解和管控,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

4.突出政府引导,做足政策文章,量身定制五种扶持举措。推动旅游富民工作,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坚持资源导向、全域统筹,提升旅游发展环境,为旅游富民提供保障。一是创业引导政策。定期举办旅游创业培训,邀请旅游创业精英分享成功经验,特别是抓好经济薄弱村乡村旅游带头人和村官的集中培训;同时,对旅游重点村开展旅游规划公益支持行动。二是就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旅游就业门槛低、带动面广、富民效果直接的优势,想方设法留住本地农民,吸引在外务工有成者返乡创业;招引文化、艺术、科技等专业人员落户乡村旅游创业就业,参照“金丰人才”政策,兑现奖补扶持。三是障碍破解政策针对乡村民宿、农家乐、“旅游+农业”等乡村旅游项目,在土地性质、房产性质、消防、特种经营许可等方面的制约,学习借鉴浙江德清成功经验,出台支持政策,帮助破解难题,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四是金融支持政策。利用旅游发展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旅游;引导金融机构推出更多适合乡村旅游、支持旅游富民的金融产品和优惠政策。五是宣传激励政策。坚持典型引领,定期开展“大丰乡村游”系列文化节,推出一批乡村旅游模范村、模范户、金牌农家乐和乡村旅游带头人;开展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培育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让更多的村、更多的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服务,促使乡村旅游升级换代,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围绕五化下功夫  打造试点新样本

——关于网格化社会治理的调研与思考

 

区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

 

为响应区委大学习大调研大落实的号召,区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结合本职工作,对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我区是全省“全要素网格”第二批试点地区之一,在区委区政府重视下,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坚持高位统筹、重点主抓、务实高效,试点工作取得令人可喜的成效,形成了综治工作与警务工作一体化建设和通过门牌二维码开展各项民生公共服务及社会治理、平安维稳工作的特色亮点。作为盐城市试点地区,市拟定于4月底5月初在我区召开全市网格化社会治理现场推进会。一是划实网格,稳步推进一张网覆盖。完善网格划分,全区一共划分2226个网格,其中综合网格1634个(城市社区网格362个,农村社区网格1272个),专属网格592个(城市466个、农村126个),做到网格划分“全域覆盖,无缝衔接,边界清晰”。全区按照“1+1”模式共配备2287名专兼职网格长(员),达到省“每一个网格要配备1名以上专兼职网格员”要求。二是采集信息,逐步夯实网格化基础。出台《信息采集实施办法》,建立“六个一”工作法,开展信息数据建设竞赛活动,目前信息采集任务基本完毕。全区共采报户籍人口734802、流动人口46878关怀对象74144出租房16328实有房屋和楼宇信息446523、特殊人群1218合计新增信息1512771条,为实现“一人采集、各方应用、全网关联、联动处置”奠定基础。三是做实硬件,探索智能平台建设。依托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建强三级网格化网格管理中心。将现有577“综治E通”手机升级改造成“全要素网格通”,同时增配了1187部“全要素网格通”信息采集终端,为开展网格化工作提供物质技术支撑。按照全省网格化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部署会议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区网格化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试点工作以来,我区在网格化社会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宣传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镇村和部门重视度不均,少数镇村和部门对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了整体网格化工作进度。网格员认知度不足,网格员队伍对网格化社会治理中自身职责、工作内容等不清晰,对工作的长期性、持续性也不具备足够的认识。群众知晓度不高,群众对网格化治理理念理解不深刻,存在概念不清、理解误区等,导致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出现“承办部门一头热、不少地区和部门以及群众一头冷”的现象。在信息采集阶段,存在群众对网格员的身份以及承担的工作不够理解,网格员上门调查“门不开、门难开、证难验、据难核”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网格员素质有待提高,农村网格员学历低、老龄化严重,加之专业培训、引进人才机制尚未建立,网格员队伍素质距离智能化、专业化、精细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以白驹镇为例,网格员平均年龄49岁, 60周岁以上的有11人,占7.75%;初中以下学历23人,占16.20%,大专以上学历只有46人,占32.39%。网格服务管理中心人员偏少,区网格服务管理中心主要是依托综治中心建立,人员基本是原综治中心人员,区成立的试点工作专班实际只有综治中心和公安有专职人员,其余专班人员未能完全脱离原工作岗位,没能全职投入到网格化各项工作中去,社区抽调的网格员工作经验不丰富且存在未脱产现象,“专班不专、人数不足”状况凸显。镇级中心一般只有2人,完成信息录入工作都难以胜任,还要承担区综治中心的九项职能,因此人力不足是困扰镇级中心的最大难题。三是平台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快。网格服务管理联动平台尚未建立,目前我区仍依托省综治平台在运行,平台核心部分模块边界构建也未确定,与省要求的时间节点有差距。我区的社会治理大数据系统尚未开发建设,数据共享尚未实现,导致跨部门、跨层级、跨平台、跨系统的数据不能整合,网格化社会治理面临着体制性的障碍和结构性的矛盾较多。入格事项标准尚未明确,我区已经按社区准入事项审批要求拟形成纳入网格的152项工作任务清单,但目前只有城管局、消防大队与中心对接了具体事项标准,其余部门还未对接到位。四是经费保障仍需进一步提高。专属网格移动终端配备和信息费未落实到位。综合网格中网格员的终端费用和信息费用是由镇级财政负担的,与省级要求不符合(省级要求由区级财政负担)。网格员队伍工资待遇、工作津贴标准偏低,对网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造成负面影响。

大力推进全要素网格化是化解社会矛盾、做实社会治理、促进安定稳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凝聚推动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力量的必由之路。在深入调研和学习考察的基础上,建议在实现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的“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规范化、长效化”上下功夫,进一步凝聚共识,提升水平,提高能力,规范运行,力求实效。

1、围绕社会化,加大宣传力度,凝聚社会共识。提高各地各部门认知度。要加强各镇(区)和各职能部门的宣传,增强他们对网格化社会治理的认知认同,将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和“一把手”工程,并积极协助、配合和参与。扩大社会知晓度。加大社会面的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和途径,让网格化各项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增进群众对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的了解、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发挥先进引领作用。要大力挖掘、树立、表彰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生动事迹,形成强大的示范引导效果。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宣传,努力营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

2、围绕智能化,加快平台建设,提升治理水平。搭建管理平台。要加快网格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步伐,争取早日投入使用,发挥作用。可以坚持建成管用实用平台的指导思想,采取先易后难、分期实施、积极稳妥原则,治理事项范畴先急后缓、从少到多、逐步拓展。实现互联共享。开发建设社会治理大数据系统,打破机制障碍,拆除部门多块分割的籓篱,实现数据库跨部门、跨层级、跨平台、跨业务的互联互通、分建共享。同时开发手机APP向全社会推广使用,发动全社会参与治理,实现全民共治共建共享。强化智能运用。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规范管理流程和水平,实现管理精细化;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实现服务精准化。

3、围绕专业化,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优化人员配备。要切实加强对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成立独立的“常态化”专门工作机构,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班子,同时将职能、流程相近的数字城管、12345、110非警务等部分的人员整合至区网格服务管理中心,与原单位脱钩;要优化年龄结构,重视解决农村网格员队伍存在的文化偏低、年龄偏大和无人可配等问题。通过努力逐步实现中心人员和网格员定编、定岗、定职责的“三定”目标。加强培训管理。按照“一员多用”思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网格员对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强化各类业务培训,打造全能网格员队伍,不断提高工作精细化、专业化和高效化水平。拓宽队伍范围。要充分调动网格内两代表一委员、党员骨干、老干部、退职医师、教师、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的力量,优势互补、力量互动、形成合力。

4、围绕规范化,完善运行机制,保障运行规范。建立事项标准。区网格服务管理中心要加快与部门间责任清单对接,制定完善网格化社会治理事项标准,推动社会治理由粗放化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规范运行程序要进一步优化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区、镇网格服务管理中心对社区、网格的指挥调度和监督,以提高组织运作效率,保证网格化管理有效执行。形成联动合力。要一着不让地抓协调、抓融合、抓监管,打破“条块分割”,加快打造全区综合执法一张网,形成齐抓共管、纵横联动、整体推进的合力。

5、围绕长效化,健全制度体系,力求工作实效。完善投入机制。区镇财政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人员工资、区网格服务管理中心建设运营经费、维护经费、移动终端及其运营费等等予以基本保障,并保持经费投入的长期性和持续性。财政部门要对专属网格移动终端配备及其运营费用支出的项目、科目作妥善规定,并严格执行,保证尽快配备到位,避免专属网格因终端设备及信息流量费不到位致“停摆”而成为盲区的现象发生。健全考核机制。要在现有网格员考核办法的基础上,制定实施科学严谨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可借鉴吴中做法,将网格服务管理中心对各地各部门和网格员的考核结果纳入全区综合考核内容,以鲜明的考核导向推动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固化长效机制。要在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中总结经验和规律,不断健全完善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如我区形成的网格综治警务功能和门牌二维码功能的特色亮点,契合我区的实际,切实可行,应抓紧抓好抓实,并加以巩固;要根据新的形势和时机,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形式,如在条件成熟时可借鉴外地做法,建立专职巡查队伍,实行巡办分离,使得问题隐患矛盾能全面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处置,从而确保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适应社会发展形势需要,持久发挥作用。

 

 

推行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

打造我区“乡村振兴”新样板

 

区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

 

田园综合体作为农村新产业的亮点,于2017年2月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原文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发文进行部署,在全国确定了15个试点村,并安排了专项资金。去年10月份,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民日报》就此发表评论员文章,并将建设田园综合体论述为乡村振兴的新支点、新引擎和重要抓手。区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上,王荣书记提出了“在斗龙港生态组团规划建设大型田园综合体”。为深入了解田园综合体的试点建设情况,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员进行专题调研,深入思考,提出建议,供决策参考。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农事体验、田园社区于一体的特色乡村,具有明显的“五有”特征,即: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导产业、有乡村特色的旅游元素、有环境优美的康居村庄、有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有城乡互动的社区功能,是“三农”发展的新模式,有利于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农民增收方式、农村生活方式、乡村治理方式的深刻变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更高水平的良性互动。

近年来,大丰积极开展“美丽乡村重点村”建设活动,涌现出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典型,特别是新丰镇的荷兰花海项目,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建议,依托荷兰花海和梅花湾,拓展发展空间,明确发展定位,迅速启动斗龙港生态组团大型综合体项目建设,力争成为全国、全省有较高知名度、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田园综合体样板。同时,积极推进草堰三元、大中恒北等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以点带面,强化辐射,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推动大丰高质量发展走在盐城前列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坚持规划引领,彰显乡村特色,明确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新定位

规划是龙头,是纲要。斗龙生态组团、草堰三元村、大中恒北村要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以“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为内涵,以“加快农村产业、环境、文化、社区功能相协调”为方向,迅速启动前期工作,加强调研,深入论证,认真编制田园综合体发展规划。在规划设计上,要体现三方面特点。一要前瞻性。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环境、农业生产、人文资源,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把握要领,认真谋划,编好规划,把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农事体验、农村文化、康体健身、休闲观光、村庄建设、社区服务等相结合,既体现传统元素,又体现现代特征,培植“农业+”多种业态,展示未来农业发展趋势,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二要特色化。大丰的农村与浙江、苏南比,无山脉、丘陵,无古村落、名人古迹,是平原、移民地区,文化沉淀少,底蕴不厚植。在规划设计上,要避轻就重,体现大丰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地貌、文化习俗、农业特点。斗龙生态组团花园,要以荷兰花海为依托,以赏花观光、享受自然为主题,让游客游    览大自然的景色,憧憬美好未来。草堰三元迷园,要以植物迷宫为依托,以休闲娱乐、放松心情为主线,为高端人员、逆城市化人员提供世外桃源,减压疗心。大中恒北梨园,要以千亩梨园为依托,突出民俗文化,以乡愁这一主线,深挖农耕文化,让游客充分体验农家生活。三要可复制。去年全国15个田园综合体试点中,国家有关部门就明确,已有的试点单位要做到可复制、可推广。斗龙生态组团、草堰三元、大中恒北三个试点单位,要明确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为全区乡村振兴提供样板,为全区的“三农”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二、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构筑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新思路

我区发展田园综合体,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要突出主导产业,注重产业融合,培植多种业态,增强发展动能,使田园综合体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先导区,乡村现代化、城镇一体化的新支点,“乡村振兴”的新平台。一要坚持以农为本。试点单位要优化农村产业布局,突出农业特色,保护田园风光,强化绿色发展,让农民充分享受田园综合体发展的成果。斗龙生态组团花园,要借助荷兰花海、梅花湾的品牌效应,以斗龙港、226省道为轴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赏花经济,打造集生态、居住、乡村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大型田园综合体,展现优美田园风貌。恒北梨园要突出果品经济,借助恒北梨乡的知名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果品。草堰三元迷园,要突出绿色农业,借助“世界上最大的植物迷宫”宣传契机,大力发展旅游农业,打造绿色品牌。二要坚持共同发展。试点单位要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参与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让农民变股农,农田变景区,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增强和壮大集体经济,真正让农民和村级集体组织分享田园综合体发展带来的成果。从外地实践看,“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得到普遍推广,并取得显著成效,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浙江安吉县鲁家村田园综合体,建立了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0%的农户入股,每户农民从合作社年分红达2万多元,村集体获得收益150多万元。斗龙生态组团花园、草堰三元迷园、恒北梨园也要借鉴外地经验,在“公司+村+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上,找到结合点,找准发展一条既富民、又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子。三要坚持市场主导。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创新建设模式,全面激活要素,调动多元化主体共同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积极性,是浙江、无锡等地建设田园综合体的经验,而吸引社会资本,特别是有资金实力、有社会责任感、有投资农业愿望的大企业、大公司参与建设是成功之钥。无锡惠山阳山镇田园综合体,2011年引进了北京东方园林公司,从筹划、建设、开发等,投资了4亿多元,已经打造了颇具特色和影响的大型田园综合体,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并壮大村集体经济。大中恒北梨园,要加大招商选资的力度,在招引大公司上下功夫,力求在做深梨产业、梨文化上取得突破。四要坚持循序渐进。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既要积极推进,也要稳妥实施,不能一蹴而就,要遵循客观规律,深挖农业元素,紧扣发展思路,优化功能定位,探索一条特色鲜明、宜居宜业、惠及各方的发展之路,形成“产业旺、生态美 、环境优、农民富、集体强”的新格局。
    三、坚持重点重抓,完善配套功能,打造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新形象

我区田园综合体的试点,基础较好,但与国家颁布的标准仍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功能区未进行细分,没有明确定位;产业融合不够,二三产业严重滞后;观光旅游的元素较多,农田体验、民俗文化还没有建成体系;基础设施不完善,水、气、电、路未完全配套到位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照田园综合体的标准,建议在以下几方面狠下功夫。一是进一步细分功能。浙江安吉、无锡惠山等地的田园综合体包含五区:核心区、农业生产区、休闲集聚区、农事体验区、社区服务中心。我区的试点单位,缺的是农业生产区、农事体验区、社区服务中心。建议斗龙生态组团花园要以荷兰花海核心区为中心,拓展到沙港村、太兴村、全心村,沿斗龙港两侧建立农事体验区、休闲观光区、花卉生产区,使田园综合体的功能更完善。草堰三元迷园,要以植物迷宫为中心,向南拓展为农事体验区和民俗文化区,向北拓展到锦绣大地农业示范园区,建立农业生产区,使田园综合体的项目更突出。大中恒北梨园,向南拓展到恒丰、恒南村,建立农事体验区、民俗文化区,辐射吸引农民参与建设,使田园综合体的带动作用更明显。二是加快支撑体系建设。国家有关部门要求田园综合体的项目达到:建立健全生产、产业、经营、生态、服务、运行等六大支撑体系。对照标准,我区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短板是产业体系、经营体系、运行体系,产业体系中二三产严重不足,经营体系、运行体系还未建立。因此,斗龙生态组团花园、草堰三元迷园、大中恒北梨园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大投入,推进农业产业与加工业、旅游业、康养业等深度融合,推动农村电商、物业服务的发展,促推田园综合体健康运营。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国家田园综合体的标准,要做到农田高标准、田园化,区内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相应配套。建议试点单位加大投入,完善区域内的公共服务体系,聚集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推动城乡产业链双向延伸对接,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  

四、坚持合力推进,强化组织协调,形成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新机制

推进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仅依靠镇村两级组织难度较大,需要在更高的层面上,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组织协调,合力推进工作。一是出台资金支持政策。2017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对全国15个试点单位进行资金扶持,每个试点单位1.5亿元,分三年到位。浙江、山东、无锡等地,也相应出台政策,支持试点单位建设。浙江省对试点村,按每人1700元的标准直接补助。建议我区整合涉农资金,建立专项基金,帮助试点村启动建设、扩大开放。二是出台项目支持政策。区农业、滩涂、财政、住建、水利、国土、环保等部门,在申报项目上,要给予试点村倾斜,帮助试点单位争取更多的国家、省、市项目资金。三是积极争取国家、省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今年,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的申报工作即将启动,省政府的试点申报工作也在部署之中,我区要抓住这一机遇,积极申报,力争斗龙生态组团花园、草堰三元迷园、恒北梨园等田园综合体项目列入国家、省试点项目。试点单位,要明确专人,加强与国家、省财政和农业部门的对接,加强沟通,完善资料,力争进入国家、省的项目库参与评审。四是配强试点单位的领导班子。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新丰镇同丰(全心)村、草堰镇三元村、大中镇恒北村的班子战斗力较强,但缺少专业人才支撑。建议从镇或区抽调有较强基层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强、熟悉农村政策的机关干部驻村工作,帮助指导试点村建设,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向下调处各类矛盾,推进试点村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 文章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171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大丰区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0907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