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您现在的位置: 大丰人大 >> 正文
 
 

调研版第1期

大丰人大·(2016/1/25 13:49:39)·

关于检查本区贯彻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情况的报告

 

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

 

近年来,一系列涉及农产品安全领域的事件屡屡发生,有害农产品令人胆寒,农产品安全已经成为广大老百姓和政府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农产品是民之食,食之主,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农业的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要点的安排,我委深入到市区各大农贸市场及各镇察看农产品检测中心(室)的建设运行,农畜产品检测、检疫,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生产记录、投入品的使用等情况对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现汇报如下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我区贯彻实施的基本情况

自2006年11月1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实施该法,全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逐渐趋好,工作成效日益明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法制宣传教育,农产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一是加强学习培训。2015年,区农委、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项行动月”活动,组织区、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农业技术骨干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农技专家、区级监管人员到各镇(两区)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班,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镇镇到”、“村村到”。二是开展普法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教育,报道守法生产和经营的基地、企业、个体,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区农委、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别在网站开辟专栏宣传法律法规,将法律编印成文件选编,发放到每个镇(两区)、每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每一名种养大户和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建立了归口协调、分工负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要求辖区内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及生产经营企业等签订承诺书,健全完善监管对象数据库,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务

(二)强化源头管理,农产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强化农产品生产的管理。我们抽查了20多家合作社、专业大户,大部分建有生产记录台帐,详细记录了投入品使用的时间、用量、名称等,区农委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的管理,抽查的农资经营点,均对限用农药销售实行实名登记。金鹿渔业合作社自制了生产记录本,各塘口记录每天的生产状况,经抽查和自检,未发现违禁投入品的使用,水产品经省市多次抽检,均达到优质标准。草庙万明农场,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请区植保站查病虫、开处方,严格按照有机食品的要求进行防治。强化标准化基地建设。我区大力培植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开发,实施大蒜、双低油菜等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10多个,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面积近100万亩,西团镇、万盈镇被授予“盐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镇”,东欣农作物生产专业合作社、农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绿丰蔬菜冷藏有限公司被授予“盐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从源头上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农产品监管网络基本建成。监管网络建设不断完善。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动物卫生监督所、渔业执法大队、市场监督管理科等按职能开展安全监管执法和专项整治行动,各镇均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开展本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各村配有一名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对本村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点进行监管,形成了区、镇、村三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检验检测能力明显提升。区级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镇级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部分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社、农贸市场建有快速检测室,初步建成了区、镇、基地“三级”检测体系,正常开展检测活动。在2015年的省市抽检中,我区8、9、10月份的蔬菜合格率97%,水产品合格率90%,执法检查组在送检的100份样品中,合格率达95%。    

(四)加大执法力度,违法违规使用投入品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一是巡查的范围不断扩大。区镇村三级联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巡查工作,特别是在夏季,组织专业人员、协管员到生产基地、农贸市场、农资经营点、生猪屠宰点、农产品加工区开展巡查活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督促整改。二是执法的力度不断增强。2015年,区农委、市场监管部门始终保持高压的态势,集中开展打击销售、使用禁用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行为的联合整治行动,查处超标农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全年共立案查处农产品质量案件25起(其中农委查处23起、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2起),涉案人员30人,罚金10多万元。三是追溯体系逐步完善。目前,我区的蔬菜、果品、水产品等,在进入外地市场时都有明显的标识和明确的自检报告,进入我区荣海菜市场的外地农产品,都有详细的记录,便于进行追踪溯源。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法规宣传不够广泛深入。少数生产者自律能力差,仍在使用禁用农药和限用农药,导致省市抽检的样本中,芹菜、韭菜、部分水产品等农药残留超标;少数生产者没有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规定,自行上市,对消费者不负责任;少数生产者“自食者少打药,出售者乱用药”的现象依然存在;极少数生产经营者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按标准生产,在生产经营中滥用添加剂。

(二)检测监管工作还未全覆盖。滩涂水产品的检测工作还很薄弱,抽查频次少;区农产品检测中心抽查的果品比例不高;各镇农贸市场没有检测设备,没有专职人员管理;在上市的农产品中,部分农产品没有标识;对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去向,跟踪不力。

(三)农产品生产记录不够完善。从我们检查的情况看,有生产记录的约占70%,合作社的记录要好于普通大户,蔬菜、果品生产者有完整记录的比例不高。有的只记录生产过程,没有投入品使用情况;有的记录仅有投入品的使用情况,不注明投入品的来源、名称、用法、用量;有的养殖户没有畜禽上市的记录,上市的去向不清楚。

(四)农产品入市的准入机制还未健全。我区除荣海菜市场建立了准入制度外,大部分农贸市场,特别是镇级农贸市场还没有建立这项制度,外来的蔬菜、果品、畜禽等农产品的准入处于失控状态,存在安全隐患。

(五)镇村农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还未到位。镇级的管理职能还未能真正施行,主要存在兼职现象多,经费不能到位,村级协管员大多由村主任兼任等现象

三、进一步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社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深入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和《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分类举办种养企业(大户)、投入品经营、畜禽屠宰以及农产品收购、储运和运输企业从业人员培训班,增强自律意识,规范自身行为。加大相关法律条例、基本常识的宣传力度,重心下移,把宣传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农村、农资经营点、市场经营户,让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不留死角。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加强示范,对典型案件要公开报道,及时曝光。

(二)强化全程监督,构筑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快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全社会参与的监管机制,合力推进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提高。一要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区农委、市场监督管理局、滩涂海洋与渔业局要继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按照“控制规模、抬高门槛”的要求,建立联审联批制度,严格控制农资经营点的数量,试行经营者培训考试上岗制度,提高经营者的整体素质。认真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加大对农资经营户违法出售禁用农药的查处力度,确保蔬菜主产区无禁用农药销售,从源头上阻断禁用农药进入市场。二要加强农产品生产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引导蔬菜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大户全面、准确、真实地记录生产过程的投入品使用、上市、交易、防疫等,做全生产记录,做好、做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性工作,力争2-3年内,蔬菜合作社、规模养殖大户的生产记录无盲点、零缺陷。鼓励农产品包装上市、产地认证,建立农产品标识制度,完善可追溯机制。加大对种植户农产品抽检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限用农药销售实行实名制度,严查违规使用。加快畜禽无害化处理项目的选址、立项和建设,建立完善病死畜禽及制品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有效防止疫情扩散传播。三要加强流通环节监管。全区各大农贸市场、镇级农贸市场要逐步配备速测仪器,督促农贸市场逐步建立农产品准入制度。对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要坚决下架,禁止销售。     

(三)加强检验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一要加强分工协作。加大部门工作的协调力度,整合各部门现有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力量,建立起日常信息联通、常态工作联手、集中整治联动等制度,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形成农产品质量监管合力。二要建立完善常态化运行机制。全面推行农产品检测结果通报制度、农产品入市验证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农产品经营档案制度、不合格农产品退市制度、农资农药违法使用举报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联手打击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联网制度等。三要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水平。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的力度,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各镇、大型农贸市场要全面开展快速监测筛查,增加监测范围和频次,准确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时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区滩涂海洋与渔业局要加快发证工作,加快建设水产品检测中心,强化工作监督。

(四)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合力。要落实责任。明确区镇村三级干部的监管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责任制,加大考核力度,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明年的政府实事工程,切实增强保障全区人民餐桌上安全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要强化镇村基层农产品监管人员队伍建设。实行镇村职能转变、专岗专人、特岗招聘、分片监管,进一步配齐配强执法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完善执法装备,不断提高监管、检测人员队伍整体素质。要加大投入。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农产品质量监督及检测等方面的投入。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引导和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推进农产品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地认证等创牌工作,不断增强我区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大中、南阳、新丰镇等蔬菜主产区要加强农业面源治理,严禁新上污染项目。要加大执法力度。区农委、市场监督管理局、滩涂海洋与渔业局要按职能,相互协作,联合执法,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农产品质量的监控,严查各类违法案件。

 

 

本期印发:四套班子领导,相关委局办,各镇人大、“两区”人大工作联络处,人大常委会各委、室。

本期编辑:姜  玲     总第二百四十八

 
【 文章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248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大丰区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0907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