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与南通部分县(市)农业现代化进程比较
大丰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工委
近年来,南通市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坚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为抓手,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高目标定位,立足资源优势和地区基础实情,彰显区域特色和已有优势,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南通市现代农业理念逐步确立,农业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高效农业、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农业区园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2012年底,南通市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实现率达75%,2018年,将达到省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海安、如皋将在2015年达到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
大丰农业基础较好,通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裕华大蒜、恒北早酥梨、红花苗木等一批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特色产业,建设了丰收大地、盐土农业、新丰荷兰花海等一批高档次的农业园区,拥有温氏畜禽、宝龙龙虾、佳丰油脂等一批规模龙头加工企业,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农业基本现代化实现率达80%。根据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要求,我委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有关部门负责人,赴如皋、海安、如东等县市进行学习和调研,通过学习,排找差距,发现我市有些方面存在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少能支撑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提升传统农业,挖掘特色产业,培育主导产业,是南通各县(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重点。如皋市把花木盆景作为一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通过多年努力,如皋的花木面积,已达20万亩,从事花木生产经营的人员达20万人,已形成年产2.5亿株绿化苗木、300万盆盆景、400万盆盆花和200万平方草皮的生产能力,并拥有康盛百合鲜切花基地、丁堰海景设施苗木培育中心等亮点花木示范区园。花木大世界、江苏花木城、华夏花卉等3个专业市场初具规模,年销售6亿元。目前,如皋花木已成为一大特色,占据农业的三分天下。围绕花木这一产业,组建各类花木公司200多家,分布在全国各大城市。如皋花木走天下,已成为如皋的一大名片。海安县传统的蚕桑、家禽生产已达到相当规模,在全省名列第一位。在蚕桑产业宏观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海安则深做丝绸文章,开拓国内市场,丝绸系列产品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近年来,大丰市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现代农业增色的一大亮点,形成了裕华大蒜、恒北村的早酥梨、南阳冬棚韭菜、小海芹菜、红花村的苗木等特色产品。但是与苏中地区相比,依然存在着特色农业产业的规模化水平不高,特色品牌不响,产业链条较短等问题。
(二)缺少在全国响当当的特色产业园区。加大园区建设、培植特色产业,是南通各县(市)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如皋走的是园区发展之路,推进规模经营。该市以万顷良田、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工程建设为龙头,加快土地流转,加强农田水利、道路、河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手段管理农业。如皋市通过2年时间,流转了万亩农田土地,拆迁安置3000多户农民,在长江镇建成了万亩现代农业园区,目前该园区已成为江苏省重点培植的园区,得到国家和江苏省的重点支持。如皋药用植物园区,占地4000亩,种植各类药材200多种,把休闲、旅游、科研、市场开发等融合一起,成为特色农业的一大亮点。如东县的现代渔业园区,核心区已达万亩规模,现已建成1万平方米的育苗温室中心,形成了11.2万亩的紫菜养殖基地、18.3万亩的南美白对虾生产基地,紫菜加工企业达129家。南通各县(市)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高效设施农业基地的成功做法,使我们深受启迪。目前,虽然大丰市已建成了一批万亩、千亩设施农业园区,但这些园区规模还不够大,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很强,致使我市的设施农业面积比重不高,是省农业现代化6大类21项指标考核中的一大弱项。
(三)缺少能引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三资”企业。引导民企投资农业,兴办龙头企业是南通各县(市)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渠道。海安县的中洋集团,是一个以房地产、商业、酒店为主的企业集团,计划投资14亿元投资农业领域,目前已投资8亿元,建有20万平方米的工厂化养殖温室,2400亩的露天野化驯养池,建立了苗种繁育中心、物流中心、院士工作站和长江珍稀鱼类研究中心,建设了占地4000亩的中洋河豚庄园,兴办了全国最大的河豚鱼生产基地,并将产业链延伸到产品深加工、餐饮、销售、观光旅游等领域,带动了10万人就业,彰显了地域特色。南通三盛鑫农业科技公司,是浙江客商投资的龙头企业,投资1亿元,建立了全国最大的以生产杏鲍菇为主的龙头企业,该基地目前有标准化菇房19000平方米,立体栽培架、温控系统、水控系统、灭菌系统及冷藏、包装等仓储设备一应俱全,整个项目全部按照无公害标准化、智能化生产,日产杏鲍菇50吨,销售额超亿元,并与湾仔码头、三全食品等上市公司长期签订配供合同,带动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如皋市熔盛重工集团,是以造船为主的大型企业,年销售在100多亿元,近几年来,投资3亿元,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已形成规模。如东县拥有金太阳油脂、宝宝集团等国家级龙头企业,去年引进外资3580万美元,投资农业。相比较而言,我市“三资”企业投资农业的积极性不高,虽然市政府制定了各种信贷、税收、用地、用电等优惠政策措施,创新机制,但投资农业、发展农业的动力依然不足,致使我市新办农业及农业龙头企业仍然是条短腿。至今我市鲜有重大型企业投资农业,国家级龙头企业目前还没有一家,农业的外向度水平还不高。
(四)缺少能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农业科技网络体系。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健全镇村两级服务平台,是南通各县(市)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保证。海安县将全县农业服务中心人员工资、保险、住房公积金、奖金福利等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各畜牧兽医站均配备了实验室检查的相关仪器,强化农产品检验,各村建立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把科技服务、村务公开等,实现一点通,强化为农服务。并通过协会、企业、学校等载体,强化农民培训,截止2012年底,海安县持专业证书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已达22.54%,远远超过南通市15.9%、全省14.9%的平均水平,比大丰高6个百分点。如皋市通过吸引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在现代农业园区已引进博士生2名,硕士生10名,从事农业科技研发、转化、运用和推广工作。如东县各镇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均达到“五有”,每镇都建有服务大楼。我市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与以上地区存在一些差距,我市农业技术人员结构老化,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村信息网络平台建设较滞后,村级农技服务组织还未健全。
我们要正视差距,借鉴南通市各县(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强化政策、科技、设施、人才支撑,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农业支持服务体系。具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规模高效,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重点发展设施农业、提升畜禽规模养殖水平、强化园艺作物标准建设,把农业产业结构调优,规模做大,推动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一是积极引导“三资”投入农业,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资农业、兴办农业龙头企业,为龙头企业发展注入人才、管理、资本活力。二是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目前,大丰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处于培育期,发展仍是第一位的任务,要在园艺、养殖等特色、高效产业领域,加快实现全覆盖,在做大做强单个合作社的同时,鼓励发展联合社,并深入推进以“运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为重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三是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信贷、担保、保险的支持力度,鼓励农业资金和涉农扶持政策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倾斜,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打造区域特色品牌。牢固确立特色农业发展思路,继续调整农业结构,挖掘潜力,拓展空间,突出特色、特中选优、优有规模,不断创新、完善投入和保障机制。针对我市大蒜、经济林果、花卉苗木、西瓜和青椒等特色产业,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特色农业领域,扩大规模,形成品牌。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学习如皋、海安等地生态农庄建设的成功经验,加大投入,加快土地流转,加快科技创新,展示农耕文化,经营休闲垂钓、餐饮娱乐等产业,建设出“美、幽、大”的生态休闲农业园区。
(三)加快农技推广,增强农村持续发展内生动力。要加快构建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网络,建立并有效运转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借助新型信息服务平台,引导全市信息农业快速发展。设立农民培训公益性岗位,提供农民培训、农技推广、品种技术展示等平台,充分发挥乡镇农技中心主渠道作用。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等共建区域性、专业性的专家工作站,强化农业研发推广。要培育和支持农民合作组织、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参与农技服务。要重点打造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综合展示基地,并将其建设成具有成果展示、科技推广、现场培训、科技创新、专家决策等多项功能的农技推广绿色通道。要加强职业农民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扩大持证农民的比例,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有文化、又懂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民。
(四)突出长效管理,着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要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在做好沟河、道路、垃圾、污水整治的基础上,要重点做好秸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便的治理,要学习海安和如东的做法,探索农村环境整治的新方法(海安县在各镇建立了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如东县在各村建立了秸杆收购站,强化农村秸杆的利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建设美丽乡村。要加快“七个一体化”建设,构建全覆盖的城乡管理体系,推动管理力量向乡镇延伸、管理标准向基层覆盖,并对照城市管理的内容和标准,不断提升镇村建设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