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旁听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的公民座谈会情况汇总
一、关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两化”等工作
1、要全面加快城镇“两化”建设。近年来,全市“两化”建设速度快、力度大、成效显著,在提升镇域经济发展水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部分镇在进行“两化”工作中还存在“重建设、轻配套,重招商、轻服务”现象,部分镇工业标房相关土地产权等手续未及时到位,给部分进园企业的后期投资贷款造成一定困难;部分镇“两化”工业园招引项目优惠标准不统一,政策标准取决于人为因素,招引项目时的承诺未能及时兑现;部分镇“两化”园区规划起点不高,相关用水、用电配套设施没有跟上项目投资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进园企业的发展。
2、要进一步强化部门服务意识。自开展机关效能革命活动以来,动真碰硬抓典型、多措并举抓整改,全市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赢得了广大投资者的一致好评。但与发展要求和周边县市相比,在部分服务领域还有一定差距。其中仍有一些部门不能真正做到“想投资人所想、急投资人所急”,“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话难听”的情况仍有存在,设置审批流程环节关卡太多、收费项目过多,只收费不服务等现象也一定程度地存在,这些都影响了行政审批效率,也损害了我市对外投资形象。
3、要注重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人才是地区实现大发展、大跨越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人才招引力度,人才集聚效应正逐步显现。但我市作为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两大战略交汇点,机遇千载难逢,人才招引工作还需强化。要侧重大丰优美宜居环境和巨大发展潜力的对外宣传,扩大大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导企业着力招引高层次领军型人才资源;在重视吸引外来人才时,也要注重吸引并留住大丰本土的人才,努力打造优良的人才生态环境,以事业、感情和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到大丰来创新创业,依靠城市魅力、政策引力和内在趋动力来激发人才扎根大丰建功立业。
4、要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执法水平。执法工作涉及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关乎大丰对外投资形象,规范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执法工作势在必行。在交运管理、安全检查等各个部门执法过程中,要始终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不能以“罚款”、“创收”为目的,要以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建设作为开展执法工作的立足点,细化执法人员责任考核目标,通过人员素质的提高来优化执法工作环境,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二、关于“三农”工作
1、加大村级债务化解力度。村级债务事关农村发展和稳定大局,是广大基层干群反映强烈的焦点、难点问题。有相当数量的村干部的相当精力是用于借钱还债,近几年来村级债务不减反增,拆东墙补西墙,越拆债务包袱越重,等到无“墙”可拆时就可能会酿成大患,各级领导要切实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市政府及主管部门制订一个具体可行的刚性化解计划,要把化解村级债务目标列为镇村领导干部考核重要内容,切实从源头卡住村级组织举债负债关口;上级政府下达村级财税征收、“两化”建设、绿化造林任务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到村级财力承受能力,扼制新生债务的出现,真正花大力气改变目前老债难化、新债又增的状况;同时,相关部门要研究出台指导政策,通过追缴陈欠税费等方式,全力化解村级债务。
2、注重因地制宜做好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目前,全市新农村村庄集中点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全市共规划建设74个新农村集中点。但相关部门在大力推进该项工作的同时,要多考虑到目前农村基层部分农民的客观情况,工作要细化,针对各种不同类型农户,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分类办法,切忌简单化,违背群众意愿,更不能简单化地搞“一刀切”、“一步到位”。全市新农村村庄规划集中点建设是几个村共享一个建设点,由于前几年村组撤并形成一个村辖区直线距离加大,以及农村硬质化路面存在断点现象,给广大村庄集中点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不便;同时,由于农村农民的经济条件不一,部分老弱病残住房条件差,急需改善,但统一迁居新农村集中点有所困难,建议市相关部门因地制宜、因户制宜,以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为前堤,妥善考虑调整好全市新农村村庄布点,有序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让群众得真实惠、让群众真正满意。
3、注重镇级农技队伍建设和一线退职人员生活保障问题。目前全市各镇农技队伍存在人员缺少、年龄结构老化、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基层反映2005年全市镇属农口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规定的“三年一竞聘”的措施到目前还没有真正实施到位,镇属农口单位的公益性服务日益萎缩;因人员素质、经营资金和场地限制,经营内容雷同,经营性服务普遍搞得不活,造成农资商品经营的无序混战。建议市政府相关部门继续推进和深化农口事业单位改革,不断重视加强农技队伍建设,逐步加大对镇属农技公益方面投入;目前,各镇农口事业单位市财政给予了“兜”底,而各镇涉农站所仍有不少在职人员要通过服务“自己找饭吃”,特别像镇级经贸、村建中心等单位相关收费项目都已取消,自身招商、项目服务、集镇管理等方面的任务又很重,资金来源有限,加上单位内部小集体人员、退休人员工资发放、单位运行费用等方面,造成目前镇基层涉农站所拖欠人员工资、个人保险不到位现象。希望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能够拿出切实可行措施来逐步加以解决。
4、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和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农村水环境事关农村广大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近年来,全市各镇村集中对沟河进行整治,农村水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但由于农村水环境保洁长效机制没有落实到位,农村水环境再次恶化,希望市政府相关部门要从科学发展观高度不断重视和加强全市农村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的宣传,让广大村民从自我做起,要全面落实农村水环境保护的长效工作机制,做到责任明确到村、到户、到人,加大对农村养殖户、小作坊的环保执法力度,杜绝农村环境污染发生;水利是农业命脉,近几年由于建设投入不足,全市农村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综合利用效率普遍较低,建议相关部门加大调研,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全市农村水利建设工作。
5、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理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市政府不断加大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特别是“温氏养殖”、“金鹿渔业”等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均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双赢效应。但在管理扶持力度上还需加强,要全面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利用全市开展的土地流转契机,充分发挥高效农业示范区带头作用,充分整合行政力量,多渠道给予政策资金扶持,努力提高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质量;针对部分镇出现的非规范的小额金融担保组织,金融等相关主管部门要提前介入,做好潜在风险的全面防控;要坚持“谁审批、谁负责”原则,加强全市各类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规范管理,要在政策、人才等方面提供支持,引导其走上规范化的公司法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