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您现在的位置: 大丰人大 >> 调查研究 >> 理论研究 >> 正文
 
 

政府部门与官员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网络舆情

大丰人大·(2015/5/7 16:19:20)·理论研究

 

南阳镇人大      

 

网络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参与社会的公共生活乃至政治生活,提供了崭新的、广阔的平台。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网民积极参与网络公共舆情建设,网民的声音成为民意诉求的重要力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及各行政、职能部门决策的重要参考。

然而,互联网具有强大的舆论发酵放大功能和组织动员功能,日益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战场。正确认识和对待网络舆论,不断提升网上舆论引导水平,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干部汇集社情民意、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我曾经在政府党政办工作过一年半的时间,我负责的政务公开工作里有一项叫12345的人民来信。可谓五花八门,牛鬼蛇神都有,有正确反映民情民生的,大多是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比如吃水,修路的问题;有间歇性精神病患者打电话或写人民来信,这里不列举;有邻里家长里短的吵架,斗殴问题,家暴问题,总之,现在的老百姓这种依靠网络解决问题的人数是越来越多。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南阳镇的老百姓文化素质不断提升,懂得用网络来解决问题。

作为具体工作的基层办事员,既要面对地方党政职能部门,也要面对广大网友;既要把好正确舆论导向,也要保证老百姓正常的言论自由

网络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民总数达到5.91亿人。从普通百姓到地方官员再到中央最高领导,特别是领导者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这种新媒体,并将其作为了解民意、汇集民智的重要渠道。

网络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大的特点。网络传播具有无限性,具有强影响力的公共事件一旦发生,网民就会很快将自己所看到的记录下来,然后通过手机短信、手机上网、论坛发帖、网络聊天等形式传播出去。在网络世界中,传者与受者的身份比较模糊,这种特点就造成了网络传播的传受同时性,这种特点加速了网络传播。在官方消息不确切、语焉不详的情况下,更促使网民传播自己的揣测,并形成大众定型的心理认知。有的舆情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对于事件的处置和态度。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对待网络舆论不是无从下手,就是盲目应对,留下不少深刻的教训,有的领导干部根本不把网络言论当回事,认为那不过是个别人的牢骚怪话甚至胡言乱语,于是,就来个“死猪不怕开水烫”不理不,结果造成事态升级,最后不得不被网络舆论牵着走,造成工作上的被动;有的则对网上负面言论一味采取删除、封堵,甚至反应过度,甚至有的通过权力利用各种手段追查发帖人IP地址,结果影响了领导干部自身形象,也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有的不时曝出“替谁话”“你是不是党员”“没时间跟你闲扯”等“雷语”,结果成为网络笑柄,也恶化了党群干群关系;有的对司法个案、群体性事件的网上舆论应对失当,结果导致事件升级、影响扩大;而有的则是正确面对,正面回复,及时解答,使事态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而不同方式,得出的结果却是绝缘不同的。

那么作为政府部门与官员应该怎样理性对待网络舆论呢?

 1、密切关注网络舆情。要对网上的舆论热点有所了解,特别是对涉及本单位本部门的网络舆情,要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件的单位或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或人员来收集研判网络舆情。没有条件的单位或部门,可以借助外力,通过和一些软件或互联网数据公司合作,请他们有针对性地收集报送信息。

2、准确研判网络舆情。在把信息收集起来后,要对信息进行研判。首先要研判它的真假。网上信息鱼龙混杂,有些信息可能是虚假信息。特别是对一些网上举报、爆料,一定要鉴别真假。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匿名性特点,不排除一些人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捕风捉影,甚至无中生有,利用网络的力量达到个人打击报复的目的。其次,要研判它涉及的事件性质、主要观点和诉求,传播范围和影响范围,它反映的是个人问题还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它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会不会在网上被炒起来。在这种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研判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在互联网上,有些信息是不负责任的攻击诋毁、逞一时之快的情感宣泄,这些信息纯粹属于“个人出气”,没有社会普遍意义,网民们不会追捧,不会形成网络热点,我们可以将它放到一边。而那些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网民“共鸣”的信息,则很有可能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必须高度重视,制定舆论引导和处置预案。

3、要正解对待网民的心态。当今国内矛盾突出,重要体现在分配问题上,凡是政府一涉及到钱或者分配的问题上,老百姓对待政府的态度许多是不客观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官员们要正确认识网民的心态,正确对待处事的方法,要辩证的吸收,有些有用的,一定要接收。

 4、要有据理力争的态度。对于有些错误的舆论,我们除了要澄清外,必须通过法律手段,追究造谣者的责任,还自己一个清白。在这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通过行政手段,必须通过法律手段,澄清事实,还一个清正。

5、杜绝面对网络舆情,不闻不采,任其发展。不闻不采虽然可以躲避一时,然而“死猪不怕开水烫”却会让你失去未来。

地方党委、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对网络民主这个新生事物,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介入,既要正确对待,又要引导规范。对待网络民主,不能采用封闭的手段、僵化的思维和单纯强制的管理方式,要尊重网络民意,改变对网络民意不屑一顾的态度,冷静、耐心地倾听不同的网络声音,尤其是那些激进的、洪亮的、愤怒的甚至偏激的声音,仔细进行甄别和回应,力争第一时间在网上发布主流信息,及政府部门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舆情。

及时回应公众的质疑和猜测,及时还原事实真相,“用正确而强大的声音占领网络”,抢占舆论制高点,让网络民意回归平静、理性,从而化解各种分歧、矛盾、冲突,解决各种问题,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良好环境。特别是要及时捕捉一定时期内网民的心态,对有可能成为热点的问题,要抓住苗头,做到敢说话、早说话、会说话。敢说话,就是要勇于回答网民的疑问。

早说话,就是要抢占舆论先机,避免网民因为不了解情况进行盲目炒作;会说话,就是要注重有效引导,主动发出正面的声音,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网络舆情不是“洪水猛兽”,而是网络民意的表达,地方政府应该本着开明、开放、诚恳的态度,建立起一套预警机制,争取舆论的制高点,让各种网络现象、网络意见和网络事物在相互对比、充分竞争中发展,让代表网络社会进步的主流力量茁壮成长

 
【 文章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443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大丰区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0907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