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您现在的位置: 大丰人大 >> 调查研究 >> 理论研究 >> 正文
 
 

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大丰人大·(2014/12/20 18:23:57)·理论研究

 

市人大代表   何德尧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空巢老人已成为普遍现象。针对如何安顿好“空巢老人”这项工作,笔者对此谈一浅见。

一、“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

大丰市总人口为72.54万人,常住人口70.67万人。其中男性36.21万人,女性36.33 万人。全市非农业人口26.53万人,占总人数的36.57%,农业人口46.01万人,占总人口的63.43%。全市辖12个乡镇,和2个经济开发区。受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和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导致“空巢老人”数量较多,生活困难较大。调查统计,目前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近21.7万人,其中:农村老人有149032人,其中“空巢老人”68823人,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46.39%,在“空巢老人”总数中,男29520人,女39303人,单身的36244人,贫困的82645人,失能残半失能的61343人,享受农村低保的16941人,有经济收入的17768人,必须要从事生产劳动的66854人,必须要照顾的15019人。据了解,目前“空巢老人”群体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生活普遍困难。从调查走访的实际情况看,子女能力强、经济条件好的都把老人接到自己家生活或送到养老服务机构生活,不存在“空巢老人”的问题。凡属“空巢老人”的对象,都是无子女或子女外出务工、子女分开独居且经济状况不十分好,不能在一个锅里吃饭(有能力赡养而不尽赡养义务的是个别现象)。“空巢老人”生活困难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自理难。我市大桥镇江岸村3组居民迮荣根老人,去年82岁,老伴去世二十多年,二儿子前年因车祸去世,大儿子在外面打工,自己仅靠政府补贴的一百元钱过日子,生活质量很差,后来又生病在床,无人送他看病,一天三顿都无法到嘴,这样没到三个月就去世了;本组另一户老人何德官去年78岁,老伴77岁,由于没有生育能力,年轻时领养了一个儿子,可是这个儿子生活能力比较差,一直在外打工糊口,何德官由于生病无法治疗,没多久就过世了,后来老伴一人在家生活,去年九月份某天自己一人摔倒在家里的小院子里,当她被邻居发现时已经断气了。像这样的悲剧在农村发生不计其数;二是经济比较拮据。同样在本组一位老人梅广兰,今年83岁,老伴去年过世了,几年前儿媳妇跟人家跑了,儿子一人在外打工,自己一人在家做饭、洗衣、还有二亩田,不动手就没有饭吃、没有干净衣服穿。同时还有相当部分“空巢老人”因生计所迫,还要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粮、种菜,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艰辛生活;目前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人每月都享受了100元的养老保险金,30%左右的农村困难“空巢老人”(受有子女因素的影响)享受了农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180元,这点钱用于吃饭、穿衣、治病等都根本不够,更不要谈其它方面的消费了。他们年轻时的积蓄迟早都是要用完的,经济十分困难。

(二)看病就医难。人上了年纪病痛多,开支大,带来的相应问题也多。一是开支大无力承担。“空巢老人”绝大部分都参加了新农合,也能享受农合比例报销政策优惠,但他们仍存在着自费部分无力承受的问题。同时他们小病不断,需经常吃药,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因此他们只能“小病拖、大病熬”,不到万不得已不去就诊、买药、住院;二是就诊困难。有的住户距村卫生室超过2公里,加之他们行动不便,到村卫生室看病十分不易,到乡卫生院、县卫生院看病就更困难了;三是生病在家无人护理。60岁以上“空巢老人”在家生病后,只能由老伴照顾,老伴年纪大为患者熬药、喂药等都很困难,帮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难了。尤其是独身“空巢老人”三病两疼,心中的酸楚更是无法表述。

(三)出门办事难。他们办事十分困难,如看病就医走路花时间不说,有的急性病还耽误了就诊治疗,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领款也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能请村干部代劳,将信用卡、身份证等给村干部,让他们到乡镇开会、办事时带回来,而干部也有难处,要开会或要办事,有时错过了银行代发部门的营业时间,只能等,等不及的只能第二次再领。领款是好事,领款对“空巢老人”来说也是难事。

(四)得到情感慰籍难。一是难以得到子女的情感慰籍。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因忙于手头活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使老人得不到精神安慰,还时常为他们的担心着急,真应了“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的古语。享受天伦之乐情感的缺失,使“空巢老人”陷入深深的思念和无奈的孤寂中。二是情感交流受阻。“空巢老人”与年轻人由于受教育不同,阅历不同,对问题的分析、处理不同,必然导致共同语言少,沟通困难。加之“人老无人情”,自然而然的相互疏远,形成“代沟”,这种无形的“代沟”使“空巢老人”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一种封闭的狭小的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使他们整天郁郁寡欢。对农村“空巢老人”来说,沟通交往最多的人是村组干部,但村组干部毕竟不是自己的子女。精神文化生活一片空白。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低的限制,农村绝大多数村没有活动室,没有文化图书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十分惬泛,他们只能本能的从事家务、耕种农田等工作。换言之,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哪里还谈得上精神文化生活。

二、造成“空巢老人”数量多,生活难的主要原因

(一)无子女或子女因天灾人祸导致成为“空巢老人”。大桥镇江岸村,60岁以上老人有641人,其中“空巢老人”就有205325人,占全村总人口2388人的13.5%。同时,该村还有55岁到60岁之间的孤寡人30人左右,他们将成为“空巢老人”的后备军。

(二)子女外出务工经商导致成为“空巢老人”。 大桥镇共15个村,1320532460人,其中外出务工的有6550人,占总人口的21%。江岸村共12个组,367户,2388人,其中60周岁以上都能享受新农保。全村青壮年都到外地务工经商,约占全村总人口的30%,家里剩下的是“三八”人员(18岁以下和45岁以上的妇女),“六一”人员(儿童),白发人员(老年人),这种状况形成的链条是经济越不发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越多,“空巢老人”越多,全部成正比。

(三)与子女分居造成“空巢老人”。与子女分居大致出于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子女在外谋到职业安了家,自然而然与父母分居;第二种情况是人大分家,树大分叉,子女成家后从大到小成家一个分居一个,直到幺儿,一般情况下农村父母与幺儿在一起生活居住多;第三种情况是父母与子女情感不合,只能分居生活。分居时间长了,父母年纪大了,自然便成了“空巢老人”。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办法与途径

(一)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全社会明白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关爱老年人就关心我们自己这个道理,培育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尚。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中,由于种种原因,孝道文化的继承出现了断层,忽视孝道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人重利轻义,也导致了传统养老观念的淡化,因此必须强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让“空巢老人”在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中生活。

(二)加强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切实保障“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空巢老人”数量多、生活难,是一个社会问题,必须采取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努力的办法加以解决。要强化《宪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规的宣传贯彻,让有赡养能力的子女承担赡养义务,落实赡养责任,提供赡养经费,让“空巢老人”生活有保障。要开展赡养老人维权活动,努力保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社会保障力度,确保“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在调查走访过程中每到一处,每看一户都出现要求解决问题的现象,简直成了共性问题,以致调查组人员,乡村干部不敢多入户,怕提的问题多乡村难以解决。但现实情况是他们的生活确实存在问题,有生活难的,治病难的、住房难的、办事难的、饮水难的等等,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加大资金投入。从目前的物价水平看,通过调高新农保养老金标准,农村低保标准使困难“空巢老人”每月能领到200元左右现金,便能到手中有钱心里不慌,一些基本问题都能得以解决。有能力供养的子女应超过这个标准提供养老金。逐步提升老年人社会福利水平。在国家对60岁以上老年人已发放“新农保”100元的基础上,上级政府要加快建立高龄津贴制度,对100岁以上老人发放620元以上的长寿补贴;对9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220的长寿补贴;80岁以上老人发放170长寿补贴。同时,对在城乡低保对象中的老年人,在核定其享受低保标准时给予适当照顾,按分类使保的要求,不要低于当地城乡低保标准的1.5倍。

(四)加强相关部门的服务延伸与转变,为“空巢老人”幸福生活提供便利。卫生医疗部门应加强村级医疗网点建设,让“空巢老人”小病不出村。开展巡诊活动,定期为“空巢老人”检查身体,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档案,做到心中有数。提高“空巢老人”医疗费报销比例,使其高于一般人2030%,减少自费数额,减轻经济压力;银行代发部门开展送款上门活动,让行动不便、路途远的“空巢老人”在家领款。简化办事程序,延长办事时间,让帮“空巢老人”办事的人能办成事;进行政策调整,相关部门应根据自己的职能为“空巢老人”提供优质快捷服务。

(五)加强老龄服务机构、队伍、项目建设,全面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党重视,全民参与。只有各级党委、政府重视了,领导坚强有力了,工作才好开展。因此各级要成立“空巢老人”服务机构,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开展工作。村级老年协会要能正常运转,为“空巢老人”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空巢老人”服务队伍建设,逐步培养专业服务人员,做到为“空巢老人”服务既有组织领导者,又有实际操作者。逐步开展村级老人活动室、文化图书室、健身运动场所建设,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老有所乐”不再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 文章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186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大丰区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0907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