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您现在的位置: 大丰人大 >> 调查研究 >> 理论研究 >> 正文
 
 

用心承接产业转移  倾力打造特色园区

大丰人大·(2013/11/18 11:18:51)·理论研究

 

——关于小海化纤纺织产业园发展的调查报告

     大  

 

小海化纤纺织产业园区位于小海镇王港河北侧,市道大沈线东侧。园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园区成立于2010年10月。经过将近三年的不懈努力,园区目前已落户亿元以上化纤纺织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20亿元,截止2013年8月已完成投资8亿元,建成区面积1060亩,新建厂房40万平方米。其中有7个项目部分设备试投产,已有2000台倍捻机、1880台喷水织机试产运行,预计2013年当年新增开票销售4亿元。小海化纤纺织产业园是我市近两年镇工业园区建设速度最快、集聚效应最显著的特色产业园,小海镇在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培植特色园区方面也因此连续三年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

 一、小海化纤纺织产业园的现状及发展特点

(一)产业园的现状

小海镇原有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既没有骨干工业企业,也没有特色支柱产业。长期以来,该镇的工业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一直处于全市乡镇垫底的位置。历届党委、政府也都曾付出许多努力,争取改变这个落后面貌,但一直未能形成一个支柱性的特色产业。直到2010年10月,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苏州吴江第一家化纤纺织企业在小海工业园区成功落户,才开创了该镇项目推进、园区建设的新局面。随着总投资1.2亿元,注册资本2000万元的江苏鑫博纺织有限公司的设立,从2011年至今,短短两年多时间,该镇通过招商引资、以商引商,营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大力承接苏南产业转移,倾力打造化纤纺织特色产业园区,先后引进了投资1.8亿元的江苏易都纺织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的江苏飘逸纺织有限公司,投资3.8亿元的江苏金掌纺织有限公司,投资5.6亿元的江苏宏垒化纤有限公司,投资5.8亿元的江苏今达纺织有限公司,投资2.8亿元的江苏维迅纺织有限公司,投资3.6亿元的江苏新丝路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等八个亿元以上化纤纺织项目,在小海化纤纺织产业园签约落户并开工建设。大丰市小海镇也在世界纺丝之都苏州市盛泽镇迅速有了知名度,前来考察投资的苏州客商络绎不绝。一期规划的1平方公里园区建设用地已全部开工建设。开工建设的8个亿元项目,有7个项目已部分竣工投产,化纤纺织产业园企业员工迅速增加到了2500人。据市统计局统计月报显示:今年1—7月份,该镇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达2.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7%,增幅位居区镇第二位;工业用电量7916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222.18%,增幅位居区镇第一位,工业用电量绝对值已从过去的垫底位置上升到全市区、镇前三位的用电大户。随着在建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该镇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工业用电量在今后几年内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强劲势头。预计园区一期在建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形成6000台倍捻机、6000台喷水织机、年产化纤纺织面料5亿米的生产能力,工业开票销售有望突破20亿元,成为苏北规模最大、品质最高的化纤长丝面料生产基地。

(二)产业园的发展特点

1、单个项目有体量,总量投资有规模。该园区已落户的项目都是亿元以上投资项目,投资最小的项目也有1.2亿元,大的项目达到5—6个亿。厂区建筑密度达到50%以上,建筑容积率接近80%,单幢厂房面积普遍在5000—10000平方米,规模小的企业,倍捻机和喷水织机分别在500台左右;规模大的企业,倍捻机和喷水织机分别达1000台以上。园区一期规划70万平方米的工业用地面积,新建了40多万平方米的厂房,加上机器设备投资,总投资逾20亿。

2、聚集程度突出,产业特色明显。园区已投资项目为清一色的化纤长丝纺织项目,园区一期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容纳倍捻机和喷水织机各6000台,年产化纤长丝织物面料约5亿米,可吸纳7000个就业岗位。目前,园区二期一平方公里正在规划中,该镇计划通过今后5年的建设,完成园区二期项目建设投资。届时园区将形成12000台喷水织机、年产化纤长丝面料10亿米、年销售50亿元的化纤纺织特色产业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名誉会长徐文英最近在小海调研考察时指出:“小海化纤纺织产业园发展潜力很大,是目前苏北长丝织造聚集程度最高、设备和产品档次最好、建设发展速度最快的园区,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中国长丝织造重要的生产基地。”

3、产品优势互补,基础资源共享。投资小海化纤纺织产业园的客商基本都来自苏州盛泽镇及周边的地区。他们在苏南等地都有自己的实业,从事长丝织造,后整理和服装行业已经多年,彼此之间本来就比较熟悉,后到小海投资的客商,有不少就是先来投资客商介绍过来的。企业之间本身就具备了相互协作的良好基础。加之园区企业聚集度高、关联度大、产业特色明显等一系列因素,都为园区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品结构优势互补。

园区现有企业目前生产的长丝织物品种较多,既有粗厚面料织物,又有高密细薄纺丝织物;既有白织,也有色织。加之长丝原料不同、配比调整、织物结构变化等工艺变动,使得生产的产品几乎涵盖了春夏秋冬所有的化纤长丝服装面料,无论用户需要什么品种、多大的订单,都能在园区企业找到合适的生产厂家。自己企业不能做或做不了的品种,可以介绍给其他厂家做;一个企业做不了的订单,可以几家联合完成;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极大地提高了园区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即使在今年夏季化纤纺织行情总体欠佳的情况下,园区企业都能保持满负荷正常生产。

二是资源信息共享。

1、供电线路统一规划。尽管园区用电大户都是专线供电,但由于集中度高,供电线路统一规划架设,用户电力线路资源得到了最有效的整合,降低了专线费的支出,节约了土地资源,仅此一项就节约基础设施投入300多万元。

2、工业污水集中处理。既降低了管网铺设和污水处理的费用,有较好的保护了水环境。

3、物流服务形成一条龙。由于园区企业物流量每年达到20万吨以上,物流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整合,货运车辆在园区几乎无空载现象。另外,园区正在对企业招工、员工培训、企业文化创建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

二、小海化纤纺织产业园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用地指标供求紧张

该园区一期工业用地指标,在市政府和市国土局的关心支持下,主要通过农村散户拆迁土地复垦指标增减挂钩、市镇土地指标调剂和争取重点项目点供指标等多种渠道逐步得到解决。由于用地指标紧张,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得不采取边建设边申报、“先上车后买票”的办法,因此,就出现厂房建好了土地证仍未办到位、企业投产了房产证还未拿到手的违章现象。行政主管部门和镇政府承受着违规压力,客商认为我们说话不算数,承诺不兑现,项目办证服务人员是吃力不讨好,两头受气。虽然经过最近一年多来的积极努力,办证不到位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工业用地指标紧张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按照小海化纤纺织产业园发展趋势,该园区每年至少还需新增约300亩以上工业用地指标,才能基本满足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和开工建设的需求,用地指标解决已成为园区项目落户的首要难题。

(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资金投入不足

小海镇多年来一直是全财政收入垫底的镇。财政收入主要是保吃饭、保运转。最近三年来,该镇为了招引外来客商前来园区投资创业,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在项目用地成本,电力线路架设等方面都给予投资者一定的优惠,再加上园区一期一平方公里的农户拆迁征地和基础设施简易配套投入,镇财政已背负了较大的负担。目前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明显滞后,远不能满足工业项目投入的需要。用曾经考察小海化纤纺织产业园一位领导说过的一句话,“小海化纤纺织产业园是一流的工厂、三流的基础设施配套。”现有的园区中心路是三年前修建的一条1100米长、14米宽的简易水泥马路。三年来,随着入园项目的开工建设,施工、货运车辆的迅速增多,这条简易主干道已多处出现开裂破损,亟需进行改造提升;贯穿园区南北的园海路仅有7米宽的路面,已远远不能满足沿路企业的物流运输需要,亟待进行拓宽;园区二期中心路延伸也已迫在眉睫。据测算,园区两条道路按一般标准提升改造和延伸,就需资金1200多万元,再加上给排水管网、污水管网、电力路线和道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投资,园区至少需1800万元以上的基础投入,才能改善园区基础设施不配套的现状。

(三)行政审批服务效率不高

一是行政审批部门之间标准要求不同。由于近两年用地指标紧张,工业用地只能是有多少用地指标办多少面积的土地证。一个上百亩的工业项目用地,要经多次小面积挂牌、分批办证,才能将一个工业项目用地逐步办到位。而规划部门必须一个项目一次性规划审批,这就产生了规划用地与审批用地面积不一致的问题,加之企业根据实际投产需要组织开工建设,实际开工建设面积又与规划用地面积、审批用地面积出现不同步的现象,操作中批少建多、批多建少、未批先建的现象时有发生。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对违规建筑要进行处罚,投资商对不按项目实际需要审批不理解,这无疑给项目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增加了大量的协调解释工作,受“夹板气”是常有的事。二是行政审批服务效率不高。据统计,办一个项目从地质勘察、建筑图纸设计起到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发放房屋产权证为止,至少需要经过20多个程序审批,历时6个月以上客商对服务效率不满意。三是主动介入、上门服务、现场办公还做得不够。由于规划用地、审批用地、实际建设用地存在不同步和不一致的情况,行政主管部门只有主动介入,现场办公才能与投资商进行充分协调沟通,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确定实际施工建设计划,弥补行政审批和实际施工之间存在的缺陷,减少不必要的矛盾产生,提高行政审批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加快特色产业园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挖掘用地指标资源,缓解用地指标供求紧张的矛盾。

首先要立足自身挖潜解决用地资源不足的困难。为解决小海化纤纺织工业园后续用地指标,2012年,该镇在加大农村散户拆迁力度,增加增减挂钩用地指标的基础上,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下决心关闭了3个高耗能的砖瓦厂,腾出可复垦建设用地400多亩,砖瓦厂建设用地复垦验收合格后,可解决2—3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的用地指标。其次是有偿调剂建设用地指标。在市国土部门的指导下,对零散的增减挂钩用地指标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施有偿转让,以保证好项目有地可用。再次是充分用足政策。积极争取大项目土地指标点供,以解决大项目用地难的问题。

(二)加大对特色产业园的优惠扶持力度,帮助园区解决基础设施不配套的难题。

一是出台政策,对新建的特色产业园,加大新增税收的地方留成比例,用于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增强特色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建设速度快、发展前景好的特色园区进行奖励,奖励资金全部用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建立合规合法的融资平台,适度举债融资,解决园区短期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四是本着“富规划,穷实施”的原则,按照园区建设计划的实际进度,做到成熟一块做一块,量力而行地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三)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高行政服务审批效率。

应该说经过近几年的行政审批改革,服务效率、质量比过去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距离投资者的要求,现行的行政审批体制仍需深化改革。一是简化行政审批手续。能立即办的手续,应当及时办结;能备案不审批的,就不要审批;能在前台审批的,就不要移到后台去走程序;规定工作日内办结的,决不拖延以全面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二是能并联或集中审批的项目,尽量一个窗口、一次性审批。三是企业资产证件要缩短审批周期。土地证、房产证是企业的资产证明,项目投资后,企业一般都急需土地证、房产证到银行申请办理抵押贷款,以备足流动资金,满足竣工投产的需要,能否及时取得“两证”,是项目竣工后能否及时投产的关键。四是开展上门服务和现场会办活动。对于申报项目中,行政审批部门要求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项目,应上门服务、现场办公。一方面可以向客商宣传有关法规、政策,指导企业能够更快更便捷的办理项目申报审批,取得客商的理解支持;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掌握企业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企业排忧解难。

 
【 文章作者:顾松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200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大丰区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09074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