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大丰市人大代表、小海镇小洋村党总支书记 沈 权
“人民代表人民选,当好代表为人民”,一直都是沈权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现任小洋村党总支书记,连任三届市、镇两级人大代表的他,以满腔的热忱和朴实的作风,把群众的要求放在心上,把百姓的冷暖挂在心头,认真履行着人大代表和小洋村“带头人”的双重职责,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代表、信赖的当家人。
勤兴业 帮致富
小洋村地处小海镇东南部,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村民们大多靠守着几亩地生活,没有自身的特色产业,人均纯收入较低,村集体收入较少。沈权自2003年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后,一直在考虑如何帮助群众致富,增加群众收入,提高村集体积累,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经过多方调研,2004年8月份,他投资10多万元新建了32间封闭式猪舍,饲养生猪300多头,近半年时间就获利2万多元。为了降低成本,2005年,他利用当地盛产玉米、大小麦、皮糠的优势,加入贝壳、鱼粉,自购一台粉碎机,加工混合饲料,仅此一项,每头生猪降低成本50元左右。2012年底,他又把全村养猪大户组织起来,成立养猪协会,在技术上、市场营销上给予全方位最贴心的服务指导。同时为了解决村里富余劳动力的问题,他又与人合资,新建一个水泥制品厂和一个沙石站,年带动劳动力40多人,增加农民纯收入3万多元。
办实事 促发展
小洋村是小海镇青椒、棉花、大小麦的主产区之一,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但是由于生产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尤其地势低洼,使得该村泄洪防涝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为此,沈权与村“两委”成员主动外出,找朋友、拉关系,寻求外界帮助,2012年底共争取资金20多万元,修建1万余米的排水沟,彻底解决了过去几十年来“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难题,为全村农业发展打好基础。
“路难行”一直是小洋村村民最关心、最盼望得到解决的热点问题。为使行路难题早日得到解决,作为全村“当家人”的沈权经常深入到村组、住户、田头等基层一线了解情况,召开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他坚持白天同镇、村干部以及村“路委会”成员一起规划路基,检查已开工道路的施工情况,晚上还要亲自到村组开户主会议进行宣传发动,在村修路捐资动员会上带头损款10万元。同时又外出争取项目资金帮扶以及寻求外出务工创业成功人士的支持。至2008年下半年,小洋村的主要道路全部实现了硬质化,方便了广大群众出行及农产品运输,结束了小洋村村民群众“行路难”的历史。
履职责 创实绩
作为小洋村的带头人,既要搞好村务管理,又要服务好家家户户的生活问题,他秉持的是“言传不如身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原则。作为一个村干部难免受求于人,全村每年都有找村干部要求批地基盖房子、上项目跑审批的。作为村党总支书记,他始终坚持秉公办事,绝不徇私。对于各项申请,符合条件的,迅速召开会议商讨解决。不符合条件的,即使是亲朋好友也决不乱开口子。沈权深知,权力是村民给的,作为一个村的领路人,不能因为私利而失去群众的信任。只有坚持一颗公心,村班子风气才会正,效率才会高,百姓才会真正心服口服。
沈权代表经常说“与群众交谈、接触,才能真切了解群众的真正需要,这也是人大代表的本职所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经常联系选民、走访群众,倾听他们对党委、政府制定的政策措施的意见,对村组建设的建议,并将群众意见一条条、一款款地记录下来,整理成书面材料。对于群众意见大的、本村无法解决的问题,积极向镇党委、政府反映,对于能在本村解决的小问题,敦促村党支部、村委会及时处理,不能立即解决的,也要给群众一个明确答复,并以最大的努力促进解决。
沈权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在村工作十年如一日,他经常深入到村、走访到户,与村民群众交流沟通,加强调查研究,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及时地反馈给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和党委、政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也实现了“人民代表人民选,当好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