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一号议案办理情况的汇报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409 更新时间:2011/9/30 16:35:31

——2011年9月29日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上

 

大丰市水利局局长 陈新明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受市政府委托,现将大丰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情况汇报如下,请予审议。

大丰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是市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3+1重点工程之一,是人大一号议案,列为市政府为民兴办十件实事的头号工程。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大、政协的积极推动下,工程按照时序推进,保障了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标和计划

“十二五”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规划全市供水总量15万吨/日,其中镇村供水总量7.1万吨/日,经项目可研概算总投资约6.64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水源及水厂工程实施完成总规模15万吨/日的水厂改扩建和深度处理工程,概算总投资约1.22亿元;二是区域供水主管道工程,主要实施市区至各镇区域供水主管道114.88公里,概算总投资约1.16亿元。三是加压站及镇村管网工程。主要建设3座片区加压站和4座乡镇加压站工程,铺设镇到村管网359公里、改造村到户管网4446公里,概算总投资约4.26亿元。

按照大丰市委、市政府“五年总体规划,三年实施到位” 的目标要求,规划“在2010年工程推进的基础上,到2011年底确保实现区域供水到镇全覆盖,2012年底实现进村到户,家家喝上安全水”,全市形成“以市区为供水中心,辐射镇、区、港、场”的供水格局,实施片区加压站转输以及跨行政区域联网,分片供水到镇建立安全城乡供水系统,建设各镇加压站,铺设镇到村管网并改造村级管网供水到村、到户,健全“地面水为主、地下水应急”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应急体系,以政府主导、企业推动为抓手,落实各镇主体责任,最终高标准实现大丰市城乡一体化供水。

2011年主要实施四大分项工程和一项重点工作:一是实施大桥、草庙、白驹、草堰等镇56.8公里区域供水管道和7个加压站建设,确保在实现“区域供水到镇全覆盖”,并启动一水厂技改工作。二是实施大中镇18个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3.03万不安全人口,实现“大中镇到村入户全覆盖”。三是完善北片、中片村级管网改造工程,实现“8镇104个村通水全覆盖”。四是实施通港供水工程,完成全线近30公里主管道铺设,实现“港城通水供水”。开展一项重点工作,即镇村水厂资产和人员处置,8月底各镇完成原8个镇104个镇村(居)的镇村水厂处置工作,2011年底完成全市剩余的102个镇村水厂资产评估和处置工作,力争“工程到位、处置到位、运行到位”三同时,为2012年实施进村入户全覆盖工作奠定基础。

2012年在区域供水主管道到镇全覆盖和镇村水厂处置到位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区域供水大供水圈建设,完成15万吨/日水厂改扩建和深度处理工程。全面推进镇到村、村级入户管网改造工程,完成镇到村供水管网278公里,改造村级管网3848公里,让全市73万人用上放心、安全水,在盐城地区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全覆盖。

二、进展和措施

(一)进展

2011年初,我市修订完善了大丰市城乡供水一体化总体规划,完成了可研编制、评审、报批工作,全市形成一盘棋、一张图整体推进;每月,市委常委郭超都亲自召开推进会,会办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问题;上半年,市长陈平组织了三次现场推进会,明确了各镇责任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合力推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多次对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明确目标,全力推进。

一是水源及水厂工程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实施完成二水厂扩能达10万吨/日,二水厂10万吨/日深度处理工程完成土地征用,联合南京大学建设5000吨/日的规模化应用工程已试运行。15万吨/日水源厂取水口和5万吨/日一水厂的改扩建工程完成技改方案,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将于年内开工建设。

二是区域供水主管道工程。至去年底,已完成103公里主管道铺设,实现8镇2场工程通水。通港供水工程经过突击会战,在7月初省沿海工作会议召开前实现全线通水。今年开工建设56.8公里主管道工程,已经完成40多公里;草堰段供水工程,已经踏勘确定线路,开工建设。

三是加压站工程。规划建设15座加压站,已完成了新丰、西团、方强、三龙、裕华、南阳、万盈、小海8座加压站建设,已全部投入运营。在建的3座片区加压站和4座乡镇加压站工程,已完成了工程量的60%,11月底前完成土建工程,年内投入运行。

四是大中镇全覆盖工程。我市积极争取省发改委、水利厅的农村饮水三期项目报批,并做好前期工作,上报初步设计。与此同时, 18个村已全部开工建设,现正按照时序进度推进,确保12月底实现大中镇城乡供水一体化全覆盖。

五是8镇104个村扫尾工程。今年继续完善北片、中片村级管网改造工程,目前已基本结束。

六是镇村水厂处置工作。结合镇村水厂资产、人员处置工作的推进情况,相继成立了新丰、裕华、三龙、西团、方强、小海、万盈、南阳、新团等镇的分公司,并进入运营。2011年目标内的刘庄、白驹、草堰、大桥、草庙、龙堤、万盈等102个镇村(居)资产评估工作已结束,进入了实质性处置阶段,确保年内完成。

(二)措施

2010年以来,我市按照规划建设一体化、运营体制、机制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供水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一是组织有保证。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市有关部门和相关镇的负责人为成员。市领导多次专题会办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召开全市城乡一体化供水工作推进会,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是体制有转变。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城乡一体化供水问题,决定结合市直部门机构改革,实行一个领导分管(市政府领导分管)、一个部门牵头(市水利局牵头)、一个单位实施(市自来水公司实施)、一个体系管理(市自来水公司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为早日发挥工程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责任有分担。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战线长,涉及面广,矛盾多,镇村水厂产权、经营权复杂,市政府常务会议明确规定,市水利局负责整个工程的推进实施和管理,镇人民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负责镇村水厂资产及人员处置等工作,为上下联动齐心协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起到关键性作用。

四是资金有保障。去年以来,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总投资达2.21亿元。其中上级补助0.76亿元,剩余资金由地方自筹。我市坚持政府引导,市财政已安排3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工程建设,同时通过企业筹资、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从市区水厂一直到城乡居民用水户的水表以上工程不向农民收费,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五是工程有质量。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管理组织,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规范操作。工程建设中把质量控制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市区水厂扩建并提高水质标准,通过城乡供水彻底解决苦咸水的问题,并建设了城乡供水一体化GPRS远程信息平台,对供水水质、水压、水量等情况进行全程跟踪、远程监控,确保供水安全。

2010年,全市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区域供水规划八镇通水目标,全部完成北片、中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先后完成了市区第二水厂达10万吨/日的扩能,市区至新丰、裕华、三龙、方强、西团、南阳、万盈、小海、海丰农场、方强农场等8镇2场(按原14个镇统计)103公里主管道铺设和各相关镇加压站建设;完成了358公里村间管网建设,104个村、居近2000公里村至户管网改造和转供水对接,解决了26.2万人口不安全饮水问题。32万受益人口共享优质水源,城乡居民同饮安全、放心水。

三、工作打算

一、突破难点协调沟通,确保水厂顺利处置。我局将协调各类要素,加强与镇政府的沟通,加快镇村水厂处置力度,力争在2011年12月底完成全市镇村水厂资产评估和处置工作,做到“工程到位、处置到位、运行到位”三同时,为2012年实施进村入户全覆盖工作创造基本条件。

二、突击弱点,积极争取,确保工程资金到位。我局为积极做好项目加大向省部争取的力度,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大丰市农村学校饮水安全工程、大中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项目申报,如若成功争取,预计可获得国家、省补助资金1450万元。向省住建厅申报了2010年区域供水以奖代补资金,预计年底前获得补助资金500万元。同时,我市还积极争取银行贷款,积极落实企业筹资,以缓解项目资金紧缺的矛盾。

三、突出重点,咬定目标,确保今年任务完成。我市将开展百日会战,发扬“5+2”、“白加黑”精神,抓住11月前的黄金施工期,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快速推进,保证今年任务全部完成。让全市73万人早日用上放心、安全水,为建设“幸福大丰”做出应有的贡献,在盐城地区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四、突显要点,探索创新,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当前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正处于边建设、边投运、边规范的阶段,我局正在积极探索工程运营管理模式,将按照2010年市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的要求,实行一个体系管理(市自来水公司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的运营模式;同时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资产自主运营,政府将成立经营管理政府投资建设部分的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委托企业运营,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并实现保值增值。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