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1号议案办理情况汇报
作者:人社局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924 更新时间:2010/9/30 10:09:42

——在2010年9月28日大丰市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上

 

大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要工作和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1号议案《关于加大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力度的议案》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今年来主要工作情况

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人大的关心支持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成绩显著,盐城下达的70项定量指标全部超过时序进度,56项指标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人才工作创新创优。坚定不移地把人才强市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主战略。市政府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意见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培育实施办法,组织开展了招才引智、招院引校及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创新平台建设等相关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已引进或柔性引进了23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其中11人申报了2010年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落实兑现2009年引进人才生活补贴和住房补贴12.7万元建立了著名专家学者信息库,选出10名院士、博导等专家学者给予相应的待遇扶持;组织召开 ‘2010江苏大丰(上海)高层次人才座谈会;成功举办了大丰市第27届、28届人才智力交流大会。

就业服务水平提升。优化就业环境,加大就业服务力度,注重以培训提升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深入镇村和企业调研,破解用工难题,千方百计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组织举办各类对接活动,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桥梁。实现新增就业756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964人,援助就业困难对象521人,再就业培训410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7%;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278人,转移培训5342人;创业培训763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8万元。

社保扩面强势推进。全面实施企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险合一”征缴模式和社会保险费核征制办法,帮助困难断保人员续接社保关系,稳妥有序实施“镇管市补”方案,解决乡镇老职工以及其他特殊群体社会保障问题。截至2010年8月底,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36.77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社区管理率均为100%。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双基数”为“单基数”,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

    维权执法促进和谐。劳动监察和劳动人事仲裁案件按期结案率100%。切实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建立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有效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以上。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作用,大力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全市生产经营正常,人员相对稳定的企业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签订率达95%以上。积极开展协调劳动关系机构和组织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初步形成覆盖全市各类企业劳动关系协调网络。

    “四有建设”引向深入。组织百日会战活动,在全市各行政村开展“四有”推广村建设。按“一名专(兼)职工作人员、一间房、一台电脑、一部打印机、一部电话”“五个一”要求建立劳动保障站。按家庭情况清、就业要求清、培训愿望清、个人技能清、社保情况清“五个清”要求全面建立村民基础台帐。根据“四有”村建设工作方案,分为8个步骤进行推进,并在时间安排、工作措施上,环环相扣。截至目前,全市“四有”村居民就业率85.1%,转移率89.1%;参加养老保险26.52万人;参加医疗保险47.98万人;有培训意向人员参培率86.8%,培训后就业率95.6%

二、关于新农保工作情况

市人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非常关心支持,今年将新农保工作列为一号议案市政府将新农保列2010年为民办实事一号工程;人社局则将其列为一号工作,举全局之力奋力推进。截止目前,新农保累计参保23.76万人,收取保险费3920万元,有8.48万农民从6月份开始陆续领取每月60元的基础养老金,基本实现符合条件人员参保和发放两个全覆盖。

(一)主要推进措施

1、认真调查测算,出台政策文件。年初在全市开展了一系列数据调查和政策调研工作。在各镇、部分村召开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根据省、市政策,结合我市实际,拟订我市新农保政策文件。市政府认真研究后,于4月份正式出台了《大丰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大政发[2010]70号)。同时,根据制度办法,人社局制订和完善了一整套业务操作规程。

2、领导高度重视,强化行政推动。2010年基本实现农村适龄居民参保全覆盖和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基础养老金发放全覆盖的目标,是着力解决农民老有所养问题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市委倪峰书记在市委工作会议上对我市今年新农保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各镇区、各部门加大协调力度,全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市人大十分重视农民养老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6月9日专题视察新农保工作,市人大领导平时经常督查指导新农保工作,深入镇、村调研了解情况。市政府陈平市长逐条研究会办新农保政策,常务副市长吴家祥就新农保工作召集相关部门研究会办不下20次。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新农保工作领导小组,由吴市长任组长,政府办分管主任、人社局、财政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14个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明确各镇(区)为新农保工作的实施主体,将新农保两个全覆盖目标下达到各镇(区),与各镇(区)签订了新农保工作责任状,要求在盐城市局原定的全覆盖时限再提前,在6月底必须完成。

3、强化宣传发动,营造浓烈氛围。一是利用媒体广泛宣传。与电视台联合制作了《新农保、新生活、新希望》的专题片,在黄金时间连续一周播放。在《大丰日报》刊登新农保实施办法全文,分七期刊登新农保政策问答,开辟了新农保全覆盖专栏,解读政策,报道典型。8月下旬,江苏卫视公共频道派出摄制组到南阳镇广丰村采访我市三峡移民的参保典型。《盐阜大众报》派记者采访我市新农保全覆盖的有关做法。二是进村入户深入宣传。农保处印制了300条横幅分发到各镇(区),在农户居住集中区悬挂宣传,把新农保政策翻译成便于农民理解和接受的致全市农民的一封信,印制了25万份发放到每家每户。春节期间,编排了小戏剧《喜上加喜》到各镇、重点村巡回演出。经办人员和村干部组成政策宣传小分队,深入农户家中,走进田间地头,面对面解答农民的疑问,将政策送到农民手中,说到老百姓心上,让群众理解、接受新农保。三是突出重点强化宣传。加强对村组干部、基层党员、村民议事代表等重点人员的宣传,让他们首先掌握政策,清楚缴多少钱,享受多少待遇,得到多少实惠,使他们能带头参保,打消群众的思想顾虑,调动所有村民参保。通过宣讲政策,宣传参保事例,在广大农村逐步形成早参保实惠,迟参保吃亏,不参保后悔的氛围。

4、组织突击会战,强力全面推进。一是召开会议布置推进。5月1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新农保工作大会6月4日,在全市财税工作冲刺双过半工作暨新农保工作推进会上,吴市长根据前段已有6个镇完成新增参保任务的情况,提出6月10日前全市各镇区均要完成新增参保任务。二是开展培训辅导。全市动员大会后,人社局立即组织各镇(区)劳动保障所所长、新农保经办人员和局系统挂钩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辅导,学习新政策、新规定。印制了1000本业务指导手册,发放到全市221个村(居)。各镇也都及时组织村书记、主任和经办人员集中培训,市农保处派出业务负责人分赴各镇按全市统一要求,讲清政策,指明办法。三是挂钩服务。人社局把新农保工作作为今年全系统的一号工作头等大事,举全局之力,奋力推进。组成15个挂钩服务小组,分别由一名科级干部带队和一名股级干部为工作人员,挂钩服务到每个镇(区)。挂钩小组每周至少一次到镇村了解进度,指导服务,与镇村干部一道进农户,到田头,宣传政策,动员参保。15个挂钩小组每周集中汇报一次工作进展,提出有关问题进行会办研究。四是组织突击会战。5月15日会议后,各镇迅速行动,都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分工领导,组织了推进班子,制定了考核办法,围绕目标任务,瞄准时间节点,组织新农保大会战,形成你追我赶,竞相超越的局面。西团镇、草庙镇行动早,推进快,在5月31日就完成了新增参保任务,参保分别达8986人和5920人。新丰镇是农业人口最多的镇,该镇克服困难,强化责任意识和目标意识,于6月3日实现参保16520人,较快完成了任务,其它镇区也都在6月10日前全部完成参保任务。

5、制定考核办法,加强督查考核。一是出台考核办法。为激励各镇(区)迅速推进,市政府研究制定了考核办法,对按照要求完成任务的镇(区)进行奖励:在6月底前完成任务的镇(区)各奖励1万元,每提前10天完成任务的再奖励1000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且人均缴费达到300元的镇(区)奖励5000元。二是加强督查通报。市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到各镇(区)进行督查,人社局15个挂钩小组每周到各镇进行督查指导,新农保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了多期新农保工作简报,介绍各镇(区)好的做法和经验,对各镇(区)工作进度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

6、组织突击审核,确保应发尽发。与参保缴费相比,老百姓更关心的是基础养老金发放,基础养老金审核、发放工作关系到新农保政策的全面落实,关系到农村老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老百姓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我们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对申报条件、申报时间、申报材料、申报程序、资格认证、责任落实、制度衔接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制定了周密的方案。一是明确发放对象。全市60周岁以上的农民,其符合条件的子女全部参加社会保险,本人又未享受任何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待遇的人员可以领取基础养老金。二是严格审核程序。由村收集上报老人的身份证明材料,子女参保材料,各镇进行初审后,报市农保处审核。市农保处集中力量,加班加点进行突出审核,审核后与领取城保、机保养老金及民政部门领取的低保、社会优抚、重残补助等其他社会保险对象一一比对,将比对后的名单发到各镇,再在各村公示十天。期间财政局和人社局组成工作小组深入有关镇、村、农户家中进行抽样调查。三是加强衔接。在审核过程中加强与各镇和民政等部门的衔接,既要把符合条件的报上来,又要把暂时不符合条件的剔下去。加强与财政部门的衔接,及时通报审核情况,便于财政局及时安排资金。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衔接,加快存折本打印进度和发放进度。四是组织发放养老金存折。9月10日市政府在西团镇大龙村举行了全市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发放仪式。截至目前全市发放工作基本完成

7、完善基础台帐,加强基础管理。今年实行两个全覆盖,涉及30多万人,近20万个家庭,基础工作十分繁重,单是50份一本的收费票据今年全市就使用了4700多本。我们在圆满完成扩面和发放任务后,思想上不松懈、行动上不停滞,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做好各项后续基础工作。一是做好票据、资金的结报。与各镇区各村逐份逐本进行核对、结报。做到参保信息、开票金额、上缴资金完全一致。二是建立个人账户。为23.76万参保人员建立个人账户,逐一落实财政补贴,健全参保信息。三是对所有领取对象建立家庭档案目前已整理装订成册的就达1200多本。四是加强对各镇区基础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督查,今年要在全市创建35个新农保基础管理工作先进镇(区)。做好区划调整后相关镇区新农保工作的移交和业务指导,保证涉及的镇、村工作正常开展,参保、领取人员的服务工作不受影响。

8、及时总结分析,不断完善提高。针对6月底前完成任务情况和各镇(区)突击会战中提出的问题,人社局认真总结7月份以来前期推进的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措施,出台了《关于做好2010年下半年新农保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新农保推进过程中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两个文件,下发到各镇区新农保经办机构。一是完善统计调查,继续扩面,力争全覆盖。要求各镇区认真回头看、做好参保的扫尾工作,重点动员困难群体,外出务工未参保人员,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群体参保缴费。二是按高标准缴费。规定除低保、残疾人等特困群体外,下半年新参保人员要尽量按较高档次缴费。对年满45周岁及以上人员,最好选择600元档次缴费。做好2008年、2009年试点期间参保人员的续保工作,续保缴费标准不少于600元。三是对推进中出现的一些普遍性问题,研究出解决办法并给予明确,便于后期推进。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今年新农保工作在各级的高度重视下,推进较快,成绩喜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参保缴费标准普遍比较低,不利于持续发展。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绝大多数镇、村在突击活动中为迅速完成任务,急于追求参保人数,也有相当多的农民是为了让父母领取60元的基础养老金才参保的,所以按最低档缴费的人数比较多,不利于新农保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是群众普遍反映政策的吸引力不够,保障水平不高。群众普遍反映补贴的标准不高,未拉开档次,而且对困难群体参保扶持力度不够。部分农民认为保障不高,按600元缴费标准缴纳15年后,不考虑利息,个人缴费加财政补贴总共是9450元,到60周岁时,每月只能领取128元,还没有现在农村低保的标准高。

三是经办力量薄弱,难以承担后续的管理服务工作。今年全市上下联动,突击搞运动式扩面,实现了全覆盖,农保工作对象达到近33万人,但平时及今后常态化工作经办力量难以达到这样的工作要求。目前市、镇两级的经办力量还是九十年代初搞老农保时确定的编制,已经严重不适应新的形势和工作要求,村级平台虽然已经建立,但人员经费、工作经费都未落实,工作还未能正常开展。这些都将影响和阻碍新农保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建议

新农保制度将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解决绝大多数农民老有所养问题的重要制度,我市今年虽然实现了全覆盖,但仍需做大量艰苦的工作。今后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进一步完善新农保现行政策。认真听取市人大、各有关部门、镇区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在国家、省规定的统一政策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提请市政府对现行政策进行完善、明确和调整,以便于更好的推进和发展。

2、进一步完善责任体系。新农保是一项长期实施的民生工程,不是一级政府、一个部门的事情,也不是一年两年的突击性工作,必须建立和完善推进的责任体系,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按各自的职责,合力推进。进一步明确市、镇(区)、村三级在保障农民老有所养工作中的责任,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在推进新农保工作中的职责。人社局将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多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汇报工作推进情况,多与各镇(区)、各部门沟通协调相关情况。

3、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市实际的新农保操作规程,明确市、镇(区)、村三级经办机构在新农保工作中的职责和分工。二是建立和完善从参保缴费到领取全流程的各项业务操作制度,实现业务操作过程安全、便捷、高效。三是加强票据、资金的管理。在扩面推进过程中,票据分散在各镇劳动保障所、村组干部手中,要健全和严格执行票据和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票据和资金的监管,收取的保险费要确保及时解缴到财政专户,保证资金和票据的安全。

4、进一步健全工作网络和平台。要强化市、镇、村三级经办力量,提高服务水平。目前,新农保是以县级为统筹单位,市农保处负责全市的新农保政策拟定、宣传和实施,各种农保业务的经办责任重大,业务量巨大,现有的几个人根本无法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积极向政府争取,根据服务人群数量,适当新增人员编制,或者由市财政安排聘用人员经费。要加强镇级平台建设,各镇(区)社保机构新农保经办人员只有1-2人,每年只有1.8万元人员经费,工作经费还没有落实,电脑等硬件设备也没有配齐。现在各镇的农业人员少则3万,多则5万人,为保证新农保业务的正常开展,争取市、镇财政支持,保证镇级经办机构的人员和工作经费。要落实村级经办力量,推动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明确1名村干部或大学生村官兼任新农保协办员,适当补贴工作经费。

5、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新农保参保、发放人数众多,对象范围广,缴费时间长,为保证数据安全、准确,提高规范化水平,必须实行信息化管理。我们将争取省、市业务部门支持,尽早安装新农保软件,尽快实现市农保处与12个镇及两区的信息联网,创造条件逐步实现与村劳动保障站的三级联网,做到服务向下延伸,数据向上集中。近期组织市农保处、镇区劳动保障所和部分村新农保经办人员到盐城参加软件操作培训。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借助基层金融机构平台让村民开展自助式缴费,既方便群众,又能减少经办机构工作量。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切实提高工作效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克难求进,再接再厉,把惠及民生的各项政策落实好,为实现苏北争第一,融入大上海,奋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