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大丰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三龙镇人大主席沈菊兵
在大丰市三龙镇,沈菊兵是一位执着善言、众口皆碑的好大姐。
扎根乡镇数十年,丰富的履历成了沈菊兵的宝贵财富。从乡妇联主任、纪检书记、副镇长、副书记到人大副主席、人大主席、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她与时俱进,积学储宝,酌理富才,谙熟党的富民政策,涉猎各种法律法规,凭籍“与群众交真心,对群众道真相,向群众求真知,替群众讲真话,帮群众解真难”之“五真”精神,交上了令人刮目的成绩单:她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每年至少提出三、四件高质量的议案、建议,件件被采纳;她为群众所办的上百个实事好事,桩桩有成效。鉴于她敢说、能说、善说而且言必行、行必果,当地群众送给她一个雅号:“沈铁嘴”。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沈菊兵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绝不做人云亦云、泛泛而谈的代表。”她始终认为,代表职务做的好不好,不仅在于自己提了多少建议,而是要看提的建议是不是有质量,有没有代表性,只有“善为民说”,代表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深入调研 赤心为民鼓与呼
“坚持真理,有话就说,即使是逆人之耳、损人之尊,但只要于国有利,于民有益,我一定要说,而且非得说出子丑寅卯!”多年来,沈菊兵一直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发出如此振聋发聩之声,展示出当代人大代表赤诚为民鼓与呼之神采……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务实之举和富民之举。近年来,大丰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城乡统筹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扶持、奖励的措施和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各镇加快发展。然而,项目招引难、财政吃紧、供地困难等一大堆瓶颈制约问题,成了绝大多数乡镇的“拦路虎”。在乡镇大舞台“舞”了数十年的沈菊兵,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思考。在调研中她发现,随着城乡统筹的加快推进,规划可操作性不强、产业定位有待优化、建设资金矛盾凸显、用地指标相对吃紧等问题日益暴露出来,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乡镇的发展,更关系到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针对规划问题,沈菊兵提出要立足各自实际,将村庄布局和城镇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找准定位,充分利用交通、区位、资源等要素的综合优势,将老镇区的提升与新镇区的开拓进行科学衔接,最大限度地发挥集镇的辐射和集聚功能。在她的建议下,三龙镇新镇区的规划选址、斗龙港村渔民新村的打造以及龙东村统筹发展规划的编制,都较好地运用了规划要素的积极效应。如今,漫步在斗龙港村渔民新村的别墅区,一幢幢时尚气派的洋房格外引人注目,精致美观的绿化让人赏心悦目,成了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精致样板工程。生活在斗龙港村渔民新村别墅区的张海忠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了我们渔民新村的绿化,沈主席那阵子经常来了解情况,经过她的争取,我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现在我们等于生活在花园里,心情格外的舒畅。”
深思远虑 热心为民谋福祉
“‘人大代表’这个称号不是光环,而是沉甸甸的神圣责任,我是老百姓选出的代表,就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谋百姓之所谋。”沈菊兵常常警醒自己、告诫自己、鞭策自己。
去年初,三龙镇东红村一村民小孩不幸患上尿毒症,母亲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将自己的一只肾移植给儿子,手术后,共花费医疗费20多万元。合作医疗大病医疗统筹报销了一部分,通过社会捐助、民政救助、残联相助、红十字会帮助、亲戚朋友借助、学校照顾等方法解决了一部分,但还欠外债7万多元。虽然把孩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但由于大病,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一夜之间成了贫困户,这件事一直深深烙印在沈菊兵的心中。
只有把人民的要求放在心上,把群众的疾苦挂在心头,才能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代表。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沈菊兵的脑海里萦绕不去。她深入大丰市四十多家村卫生室,与村医们座谈,到农户家走访,专题调研农村医疗卫生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调研中,沈菊兵了解到,2012年,大丰市死亡人数为5563人,其中,肿瘤患者死亡病人为1772人,占总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夺取群众生命的最大杀手。另据大丰市疾控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肺癌、食管癌、胃癌的发病率特别高,位居前三甲。“一些本来生活还算可以的家庭,因为患上大病,不仅耗尽一生的积蓄,还会负债累累,沦为新的贫困户”,许多群众反映,“很多贫困家庭因为无钱看病,看不起病,有病只好拖着、忍着,结果,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绝症,最后无药可救”。2012年年底前,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走访,沈菊兵提出了“关于整合资源,加大对城乡居民大病救助力度的议案”。这条沉甸甸的议案在人代会上引起与会代表的广泛共鸣,纷纷附议,并得到了大丰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大会1号议案,交人大常委会闭会后审议和重点督办。不久,大丰市政府召开政府常务会议,专题讨论加大城乡居民大病救助力度事项,修订完善了医疗救助相关制度,实现了大病救助全覆盖、救助标准城乡一体化,并大幅提高了救助标准,截止目前,今年已累计救助4877人次,支出救助金1595.97万元,为广大城乡因病致贫的困难群众缓解了压力。看着这项实实在在的惠民议案得到落实,沈菊兵心怀大慰,更加坚定了她为人民谋福祉的信心和决心。
情系冷暖 悉心为民解难忧
群众的冷暖,点滴总关情。“我只有尽可能地多接触群众,才能了解真实的民意,捕捉社会舆论的热点,才能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多年来,沈菊兵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由于历史原因,大丰市在计划生育结扎后遗症补助上一直沿用的是70年代的标准:每年30元或50元。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这一标准与实际极不相符,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沈菊兵发现了这一“症状”。2012年,她领衔与其他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增加计划生育结扎后遗症补助的议案”,建议按现行物价和生活标准,及时提高补助标准。在沈菊兵的呼吁下,大丰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深入农村广泛开展调研,积极制定方案,在短短的4个月内就办理到位,共资格确认计划生育扶助对象1025人,发放特别扶助金124.92万元,当年6月底全部打卡兑现到人,并在盐城市率先建立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同时针对实际,把补助标准提高到1200元,最高达3000元。这条建议,切实惠及了一批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
长久以来,农村环境整治一直是各级政府大力推进的重头戏。农村环境整治对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至关重要。在基层工作中,常有村民向她反映,居住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健康,而这一问题,不是仅凭群众之力就能解决的。群众的烦忧,是每一位人大代表的“必答题”。面对群众诉求,沈菊兵及时提出了“关于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投入力度的建议”,呼吁政府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奖补力度,通过广泛宣传动员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以弥补基层环境整治资金缺口,从而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她这一建议,得到了大丰市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有力推动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原本一项“棘手”工作,现在推进得又快又好。
尽心竭力 倾心为民忙履职
为适应新时期的人大工作,为了当好镇人大主席、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沈菊兵注重经常性的人大理论、法律知识的学习。“做学习型主席、学习型委员,才能增强履职本领。 不仅自己学,还要组织广大代表在实践中学,加强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谈起这几年的体会,沈菊兵十分感慨。
2011年,转岗镇人大工作后,沈菊兵深知,要形成代表的整体合力,得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她琢磨如何让代表动起来,活动丰富起来,她建章立制,频频活动,她制定的年度代表活动计划成为各镇人大争相学习的范本;她建的8个代表之家,成为代表最爱的活动阵地;她组织的代表活动,有声有色;她开展的调查研究数据详实、问题准确、建议可行,她撰写的《关于加强村组干部队伍建设探索与对策》,被评为2012年度市人大优秀调查报告二等奖。每年人代会前,她组织全镇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认真开展调研,提出高质量的建议意见,由于组织有力、调研广泛,仅在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10人以上联名共提出议案59件,而她所带领的三龙镇就有13件,占议案总数的22%,其中她领衔的“关于整合资源,加大对城乡居民大病救助力度”的议案,还被列为2013年市人大1号议案。
作为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还要承担常委会审议的重任,她学习更刻苦了,调研更深入了,每年年初,对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都要认真研究,对常委会各项审议议题了然于胸,学习相关知识,针对议题,组织代表活动、深入实地调研,将基层的情况认真收集、仔细研究,然后把“接地气”的调研情况带到常委会,两年来,她在常委会上的审议发言就达10次之多,“建议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殊用药申请制度,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调整并扩大基本药物品种,督促药物配送单位及时配送药品,满足农村用药需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加快农业发展、加快农民致富的支柱、特色产业,加快土地流转,发展家庭农场,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保服务网络体系,力争将更多的经办职能下放到镇、区服务机构,全面发挥社保网络的作用。”等建议都被吸收进常委会审议意见交政府落实处理。
三年,相对于历史长河来说微不足道,但沈菊兵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三年却是一本厚厚耐读的书,鲜活生动地诠释了当好一名人大代表的真谛——心与人民同跳动,血与人民同奔流,脚与人民同迈步,梦与人民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