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焦恒昌:村民满意是我最大的幸福
作者:办公室、…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854 更新时间:2012/12/12 9:20:35

7年前的大中镇光明村,可以用一句话形容:没有一条好路,没有一座好桥,没有一条好河,光有一身债务。如今的光明村,也可以用一句话形容:河道通畅了,道路宽阔了,环境变美了,村民幸福了。而这一切的改变,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光明村党总支书记焦恒昌功不可没。

焦恒昌刚到光明村任职时,许多人都替他捏了一把汗。不仅因为该村的脏、乱、差远近“闻名”,更因为村里人心涣散、人心蜕变,村风“日下”。许多人都清楚地记得,当时村里没有一条可以见底的河,全被水草、垃圾覆盖;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下到雨就泥泞不堪,根本无法出门;没有一个防涝排涝站,逢涝必淹。不仅如此,村务工作也是彻底“瘫痪”每次会议,都变成了村民的声讨会;每次活动,没有一个村民前往参加……

但做了“当家人”的焦恒昌没有“后退”。在对全村现状深入调查研究后,焦恒昌认为根本问题还是出在“人心”上。“必须补上‘道德’这一课,重建道德社会,凝聚全村人心。”焦恒昌决定从“人心”抓起,改变这一状况。首先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要求“官为民做、权为民用、贴身服务、取信于民”;其次加强对党员和群众代表的教育,“支部是堡垒、党员是旗帜、群众是模范”,每年开展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干部、优秀村民评选活动;同时在他的提议下,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在全村广大村民中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并将此项活动作为净化“人心”的治本之策,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主旋律,引导广大村民向道德模范学习。从此,光明村全体村民参与的道德“爬坡”征程拉开序幕,道德模范、先进人物公示栏在光明村村部竖立起来,一件件感人至深的事迹也逐渐出现在了功德栏里。村里修建中心路时,年近70岁的老党员卢定珠,用孙女作业本上的纸糊成信封,里面放了500元,亲自送到了焦恒昌手上,信封上写着“为后代造福,愿奉献伍佰”的字样;修建朝阳河大桥时,由于资金短缺,困难重重,经营砂石的个体户顾希彬得知后,二话没说,毅然赞助价值5000余元的砂石帮助建桥……

凝聚了人心,焦恒昌更有了信心。他多次代表村民,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与相关部门对接沟通,先后投资800多万元,大力度推进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三个防涝排涝小区、4座排涝站,打破了全村逢涝必淹的困局;疏浚拓宽沟河18条、14000多米,施工土方达到30多万方,全村境内所有沟河基本理一遍;改造危桥14座,机耕桥5座,完成村庄道路水泥硬化20公里;化解了180万元的村级债务,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幸福感不断提高,光明村去年在全镇综合考核中进入全镇综合先进行列,让光明村走向了“光明”。

连续三届当选市人大代表的焦恒昌清楚地知道,自己身上不仅肩负着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更担负着切实履行好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职责。“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10多年来,他积极为民代言,提出了“加强绿化,建设生态大丰”、“多措并举,提高秸秆利用率”等十几条建议意见,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人大常委会审议绿化工作、生态市建设等议题时,他还深入调研,以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为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提供参考。

如今,走进光明村,只要提起焦恒昌,村民们都会不约而同的竖起大拇指夸奖一番。对此,焦恒昌感到很幸福,用他的话说,“村民满意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